“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昨天,閨蜜向我傾訴,她前幾天被兒子氣到不行。

她兒子快要高考了,週末本來給他安排了滿滿的學習任務,可她起床就看到兒子在打遊戲,頓時火就上來了。

她二話不說,直接就把電腦關掉,開始數落兒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電腦,我看你還怎麼玩?”

沒想到兒子淡定地開機,繼續該幹嘛幹嘛,還大吼道:“別說了,你能閉嘴嗎!”

父母本是一番好意,可孩子非但不領情,反倒越發抗拒。

“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究其緣由,生活中父母們常常急於判斷、樂衷指點,將孩子脫離父母期待的種種行為,視作忤逆,

並樂於從管教中來肯定自我,以此來獲得成就感,用以提升自我的權威性。

一旦父母的一個指令、要求沒有被孩子接受,便對孩子進行毫無分寸感的干涉教育。

可現實中,這樣極端式的干涉教育往往導致兩敗俱傷。

當父母開始用極端行為去威逼脅迫孩子時,孩子無論選擇接受或是拒絕,其內心必然飽受煎熬。

父母們不妨做出改變,在孩子的教育上找回分寸感,這樣才能贏回孩子的尊重。

“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01 毫無分寸地干涉子女,

是父母能力不足的體現

當父母毫無分寸地干涉教育子女,並採取極端化行為時,

只會摧毀孩子對父母的信賴,並將父母的無能暴露殆盡。

前段時間,發生了一件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在凌晨1點的深夜,卻有一名男孩在公安局門口長久站立,一動不動。

可急壞了值班的民警,透過民警的耐心詢問,男孩最終鬆口,說出了他的學校和班級。

可隨之而來的真相令人震驚,他的媽媽稱:

輔導孩子寫作業太生氣了,就把孩子扔到公安局門口罰站,反思己過。

“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媽媽這一系列讓孩子“如沐冬風”的操作,讓網友們替孩子鳴不平。

孩子僅僅是一次作業的問題,媽媽就能採取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全然發洩著自己心中的憤怒,將孩子當作物件般丟棄在公安局門口不管不顧,不聞不問。

這無疑是在固化彼此的邊界感,將孩子消極的不想寫作業心態放至最大,進而摧毀孩子對父母的美好期待,降低孩子對他們的信賴感,增大彼此間的交流障礙。

世界上有這樣一群父母,常常說:“因為我愛你,所以才會管你,才會對你進行批評,乃至棍棒。”而這一切行為的背後都用一句話涵蓋:“我都是為你好。”

此前,武當山特區的公安接到了一起報警,報案人稱:10歲的男孩因為害怕被家長批評打罵,鑽進深山後30多個小時未歸。

在民警急鑼密鼓地搜救下,在一所廢屋內找到了蜷縮在角落的男孩,而他的身邊竟然還有一具棺材。

“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雖說男孩檢查後身體一切正常,但意識上卻認定:父母比棺材還可怕。

父母們一言不合便動手打罵的行為,已深入男孩的心,他默默地替彼此間築起了一道情感交流的鴻溝,並想借此躲避無能的父母。

父母們寄希望於喪失分寸感的干涉教育,以控制孩子本身。卻沒料到這樣的控制,反而導致孩子的行為不斷地失控。

父母應當小心檢視,你的干涉是否只是以害怕無法成為合格的父母而換來的,若是如此,那你的干涉只代表你無法正視子女的不同,妄圖輕鬆省事。

“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02 毫無分寸地干涉子女,

任何一方的妥協都會把傷害放大

毫無分寸地干涉子女的父母,就是一座看不見頂峰的山,往往處於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態。

影視劇《小捨得》中,顏子悠從小就活在媽媽的支配與控制下。

學習上,她的媽媽喜歡的是考滿分的他,透過一張張名為第一的成績單,在親朋好友、鄰里家長間炫耀。

補習班上,明知老師針對孩子,時常出言不遜,卻甘願為了成績息事寧人。

興趣愛好上,知曉他喜歡踢足球、愛好生物記錄和觀察,卻嚴厲打壓並諷刺說這都是些噁心的東西。

而這一切,使得孩子在家長誇誇會上失聲哭訴道:“做自己喜歡的事,怎麼就那麼難呢!”

“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媽媽的行為正如心理學上的蔡戈尼效應:

將自己充斥著勝負感的完成欲,密集地施加到孩子身上,不斷侵佔孩子的有利空間,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傀儡。一旦孩子哪天崩潰,後果無法衡量。

自詡愛孩子的父母猶如高山,非要干涉波及到孩子的生命才懂得退讓,然而妥協不過是在傷害暴露出來後。

知乎上,曾有孩子求救:父母佔有慾太強,該怎麼辦?

孩子家有一個家庭群,組建群的父母要求孩子每天必須在群裡發言,彙報當天的日常及經歷。

最開始孩子迫於形勢還能堅持,後來孩子不過是忙於校內的事務,一時忘卻了。

就接到了父母輪番的轟炸電話,以及更為細緻的要求:何時彙報,如何彙報,需要涉及哪些內容?

不僅如此,父母還故意不接孩子電話,故意無視孩子群內發起的聊天,非要孩子主動承認錯誤不可。

“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愛如果只有命令,沒有讓被愛者感受,那就不是愛,而是一種傷害。

一段美好的親密關係,如果只有強迫和指責,雙方都在其中不停地喪失自我的話,美好不過是一種假象。

懂得反思的父母會發現,孩子與你對抗最大的動力,便是你的干涉,而缺乏分寸感的干涉正是彼此互相傷害的源頭。

“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03 父母們在教育孩子

上如何找回分寸感?

與其任由父母的干涉教育破壞彼此間的親密距離,導致孩子不在對父母保有期待,

不如父母們學會在教育上掌握分寸感。

父母們想要獲得子女的尊重,重要的不是竭盡全力的干涉,而是要懂得恰如其分的放手。為此,父母們可以嘗試以下三種做法。

1.放低身份,平視孩子

父母教育子女,想要贏回孩子的尊重,別忽視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份看見感。

豬肉店女孩鄔剛雲,憑著自學的芭蕾舞,走向了世界,這與父母的看見感密切相關。

“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雖然貧困的家庭無法用金錢去支撐女兒的芭蕾舞夢想,但媽媽卻主動觀看舞蹈影片,幫助練習的女兒數節拍。

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陪伴著女兒跳舞,沒有嘲笑和打壓,僅僅是溫柔地看見與守護。

過分干涉管束孩子,會令父母不知不覺陷入固有認知去看待孩子,而孩子應該是多面的。

父母們急著奔向目標結果,卻錯失了沿途過程中與孩子可貴的互動。

彆著急,嘗試著放低身份,平視孩子,或許是不一樣的世界。

2.不設預期,管理焦慮

父母教育子女無可厚非,但不應該干涉子女的決定。高明的父母,能聽到孩子的“不”,更會認可孩子的“不”,這樣才能避免孩子處於自己施壓的焦慮之下。

為人父母應該是保護孩子世界、教會孩子如何去愛的人,而不應該是莽撞闖入孩子世界的獨裁者。

“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3.控制情緒,正視自我

無法正視自我的父母,常常肆意對孩子大吼大叫,無法控制情緒。

影視劇《陪你一起長大》中,甦醒的咆哮式教學,讓不少正在“渡劫”的網友感同身受。

她在輔導兒子讀拼音字母表時,發現孩子不知道“X”的讀法,她嘗試引導孩子。

可多次引導教育之後,孩子依然不會,一時間情緒上頭的她,

對孩子大聲指責:“你故意的是嗎!”、“你吃那麼多蛋白質,你不長腦子的嗎?”

“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她卻沒發現孩子的學習情緒已由最開始的熱情轉化為懈怠,甚至開始迴避,不再配合媽媽的教育。

合格的父母在正視自我的同時,能教會孩子調節情緒,而不僅僅是把孩子當作發洩的物件。

“別說了,你能閉嘴嗎!”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該怎麼辦?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父母們強行干涉,莽撞粗魯的灌溉,不僅不利於親密關係的形成,更會將自己和孩子推向

對立的深淵

父母教育子女,應該秉承一種開放的態度,既要看到孩子的行為,又要去發現行為背後的原因。雙方你來我往,才能建立友好的邊界,掌握彼此的分寸感。

只有父母放下了干涉教育,開始欣賞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收穫成長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