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從這兩條對比可以看出君子與小人的分野

君子與小人是儒家概念裡很重要的兩個命題,兩者是相對的,談君子時往往會類比出小人,談小人時則往往會牽出君子,正是在這兩者的對比中,讓人們更直觀的看到二者的差異,進而尋找到自己身上已具備的優點,改正尚存的缺點。

荀子在《不苟》一篇中從一個人有能力和沒有能力時的表現,來分野君子與小人,視角很獨特。

荀子認為,當一個人有能力時,如果他依然性情寬厚、待人誠懇,以提攜幫助他人為樂,那麼這種人便是君子;小人則不然,小人如果有能力、在高位的話,往往會盛氣凌人、驕慢倨傲,以貶損、打壓他人為樂。

荀子:從這兩條對比可以看出君子與小人的分野

造成這種分野的原因在於君子心中坦蕩,對人仁愛,自己擁有了好的東西願意與人分享,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想要身邊所有乃至天下人都好,這是一種公心。而且其上位的過程往往也比較光明,至少有底線一些。

小人則不然,得到了高位以後首先想到的不是在位置上造福他人,而是保位,生怕他人把自己的位置給掠奪了。所以為了保持位置本能的反應便是使用打壓、貶低的方式,藉以炫耀自己的武力、實力,讓他人不敢起非分之心,這自然是私心為主。加之其上位的過程往往會不擇手段,為了保位當然也會不擇手段,把自己曾經失去的東西在他人身上再尋找回來,以獲得心理的平衡和滿足。

荀子:從這兩條對比可以看出君子與小人的分野

荀子還說,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力的時候,假若他是君子,那麼他會安之若素,依然恭敬謙謹地對待身邊所有人;而如果他是小人的話,在低位時就很難獲得心理平衡,見到有比自己好、比自己強的人很快會生起強大的嫉妒心,進而詆譭他,能見到對方落下神壇,那是最高興的事,或者為了自己也爬上高位,可以不惜卑躬屈膝、各種機詐媚骨以求上位。

造成這種情況下分野的原因依然還是兩者的用心與出發點不同,君子希望人人都好,他們懷有公心,看到他人好,心裡自然替他高興,對他們而言,這也是一種快樂。

荀子:從這兩條對比可以看出君子與小人的分野

小人則不然,小人的心裡人我分界是很明確的,別人好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甚至會被其認為是對自己的威脅,因為身邊人比自己強的話,他們要失去一些東西,比如讚譽、比如聚焦的眼光。

另外當其他人超過自己時,小人潛意識裡會覺得別人獲得了高位會立刻打壓自己,因其本身如果得到高位的話也會那個樣子,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的情況下,心裡難免會很害怕,進而產生恐懼,由恐懼便產生嫉妒,這裡面其實是私心與懦弱在作祟。

君子與小人從人類誕生那一刻起應該就是並存的,千百年以來的歷史,也多不過是二者相互角力、合作、破裂,一起唱出的一幕幕悲喜劇罷了。

每個人都扮演著二者其中的某個角色,可能沒有人一輩子是小人,也可能沒有人一輩子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