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中無可忽視的代表性動作——“金剛搗碓”

拳諺:

“會不會看看金剛大搗碓”

這足以說明“金剛搗碓”

在陳式太極拳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具有無可忽視的代表性

拳偈曰:

虛實轉換襠胯行,左右順逆纏彼身。

大開大合歸無跡,震腳發力顯威神。

金剛搗碓斂精神,股肱外露寓屈伸。

練就金剛太極尊,渾身合下力千均。

陳鑫在《太極拳圖說》中說:“金剛為神名。鋼如精金百煉,堅而又堅,其手所持者降魔杵也;搗碓者,如谷之在臼,以杵搗之。右手將捶如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既取其堅剛沉重,又取兩手收在一處以護其心名”。所以金剛搗碓一式古時又稱護心拳。

陳式太極拳中無可忽視的代表性動作——“金剛搗碓”

陳式太極拳中有這樣的說法:“會不會看看金剛大搗碓”。這足以說明“金剛搗碓”一式在老架一路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具有無可忽視的代表性。

首先“金剛搗碓”,最能體現太極拳的特點。太極拳與其他拳種最著明顯的不同之處是“纏絲勁”。金剛搗碓包含了左纏右纏,順纏逆纏,上纏下纏等各種不同的纏法,最能體現太極拳的這一特點。

其次,在技能上具有較高的綜合性。一個金剛搗碓可細分為八個動作,由雙手纏絲、雙腿纏絲,單腿獨立等組成。尤其是開襠運襠,虛實轉換的過程,對其初學者來說正確掌握難度非常大,是任何一個單式動作都不具備的。

再是,體用結合十分緊密。不但蘊含著深刻的太極原理,而且把他拆開來研究,招招式式都有十分豐富的實戰技法。如能熟練掌握其原理與用法就真正悟到了太極拳的真諦。

陳式太極拳中無可忽視的代表性動作——“金剛搗碓”

動作一:上掤架臂

形體運動:

接上勢,身體微向右轉,微松右胯,重心稍向左腿壓,兩手在小腹前有左順右逆纏意,然後,襠走後弧,重心右移,左逆右順纏,走弧線向左前方掤出,左手掤至左膝上方,與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掤至胸前中線,手心朝上,松左胯。兩手外掤與胸背後拔形成對拉勁。兩眼目視左前方。

心意運動:

意念引導,緩緩鬆開右胯,身體向左移,兩手在小腹前用意念作左順右逆纏絲,換勁於左逆右順纏時,意念引導下襠部走後弧,重心轉換好以後,意念集中於右腳,兩手上掤時,勁在意念的引導下,由右腳上傳至腿、胯、腰、背、肩,分送至兩手直到手指。

氣血運動:

內氣運動:接上勢的呼氣,雙手在小腹前纏絲是吸氣,上掤時緩緩呼氣,雙手到定點時,氣沉丹田,勁摜指梢。(先吸後呼);

經絡運動:

沿足太陰脾經執行。隨著雙足的左逆右順纏,由右腳二趾外則的厲兌穴運轉至拇趾內則趾甲角的隱白穴,沿大趾內側經核骨,兩腿肉側至腹部胸部,運至前胸旁開六寸第二肋骨間的周榮穴。

用法:

對方右手用拳或掌向我擊來,我向左閃身,兩手上掤,右手接拳,左手接肘。

陳式太極拳中無可忽視的代表性動作——“金剛搗碓”

動作二:纏絲後捋

形體運動:

接上勢,松右胯,擋走後弧,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兩手坐腕作左順右逆纏絲,保持一肘距離不變,右腳尖外擺,身體右轉90度,兩手隨身體後捋,目視左前方。

心意運動:

意念引導鬆開右胯,在松胯的帶動下,由意念的引導轉移重心至左腿,兩手在身體的催動下作兩手左順右逆纏。以意領身,以身催手。(意念的軌跡:右胯——胸背——雙手)

氣血運動:

內氣運動:上動呼氣。松右胯,移重心,雙手開始轉換纏絲方向的過程時吸氣。一路轉體後捋雙手時呼氣;

經絡執行:

走手少陰心經。由腋窩頂端的極泉穴沿上臂內側、前臂內側後緣,傳至掌外側,到小指橈骨外側少衝穴。

用法:

接住對方衝拳後,迅速用身體的旋轉,和左小臂的滾動,將其引空。

動作三:扣襠獨立

形體運動:

接上勢,擋走後弧,重心由左腿移至右腿,身體微向左轉,左腳提起,膝與小腹同高,裡合扣襠屈膝松胯,身體下沉且微向右轉,兩手上棚,右逆左順纏,左掌心向右向上,右掌心向外。身體下沉與虛領頂頸上下成對拉勁。目視身體左前方。

心意運動:

意念引導鬆開左,走後弧送胯至右腿。左腿提起時心中有勾掛之意。

氣血運動:

內氣運動:接上勢呼氣,移重心走胯時開始緩緩吸氣,腿提到位時吸氣完成。

用法:

提腿扣膝,用於護襠。另外還可鉤掛對方的腳和踝關節。

陳式太極拳中無可忽視的代表性動作——“金剛搗碓”

動作四:開步則踹

形體運動:

接上勢,右胯稍向下松沉,左腳跟內側向左前方鏟地滑出,重心在右腿,兩手繼續向右上方掤出,雙手的掤勁與左腳形成對拉勁。目視左前方。

心意運動:

意念引領松沉右胯,意念中左腳與雙手緩緩舒展對拉勁。(意念:右胯——對拉)

氣血運動:

內氣運動:上動吸氣,身體下沉開步時開始呼氣,左腳內側落地時,氣呼盡,沉于丹田。

經脈執行:

走手太陽小腸經。由手小指內側少衝穴轉到小指外側少澤穴,沿腕部、尺骨、肘內側,上臂後外側,至肩胛部、顡面、眼部止於耳部的聽宮穴。向下過膈肌入小腸。

用法:

蹬踹對方的膝蓋和臁骨。

動作五:轉體前掤

形體運動:

接上勢,身體微向右向下松沉,襠走後弧,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腳尖外擺踏實。身體隨重心移動,向左轉45度,兩手左逆右順纏,走下弧身前掤。左手至胸前,手心向後向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手指向後。目視前方。

心意運動:

意念引領松右胯下沉、襠走後弧移重心與雙手纏絲三位一體,協調一致。然後,向左轉體與雙手走下弧前掤協調一致。

氣血運動:

內氣運動:,接上勢,上動呼氣。此動先吸後呼。身體開始下沉移重心時開始吸氣,,雙手左逆右順纏完成後,氣正吸足。轉體上掤時開始呼氣。至定式氣正呼盡。

經脈執行:

行足太陽膀胱經,由眼部越頭頂,向後、向下,經頸部,後脊柱兩側、腰和臀部到大腿、小腿後側外踝後側達至陰穴。

用法:

後捋時,對方一感空勁,便會隨意撤回,藉機順勢打挒勁。

陳式太極拳中無可忽視的代表性動作——“金剛搗碓”

動作六:撩掌擊襠

形體運動:

接上勢,左手向前後撩掌,向上再向內環繞於胸前,置於右小臂內側,手心向下;右手先微向後撩再領右腳弧線託掌於右胸前,與左手向合,手心朝上;右腳經左腳內側向前上步,腳尖(拇趾)點地,左膝領起,重心在左腿;左手順纏外翻下沉於腹前,掌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於左掌心上,拳心向上,拳眼向前,隨右拳下落,漸漸松左胯,身體重心隨之下沉,重心完全落於左腿。目視前方。

心意運動:

意念引導下兩手前後走弧線對拉,掤勁飽滿,左右兩手纏繞合於胸前。

氣血運動:

內氣運動:撩掌時吸氣,至右拳下落時呼氣。氣沉于丹田,下落至湧泉。

陰經脈執行:

走足少陰腎經。從小腳趾經湧泉,斜向內踝,沿小腿、膝、大腿內側,至腹部、胸部的俞府穴。

用法:

左手前撩擊其面部及眼睛,干擾其視線;右手託掌下可擊對方襠部,上可穿其咽喉;提右腳上步可踢對方襠部、膝蓋和臁骨。

動作七:擊頦頂膝

形體運動:

接上勢,右拳逆纏向上提起,與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左掌下沉託於小腹前,提起右腳懸於襠內,腳尖自然下垂,左掌、左腳下沉右拳右膝向上呈對拉勁。目視前方。

心意運動:

意念引導右拳向前向上衝出,同時意念有一繩子將右肘與右膝拴住,上下相合,手腳完整一體。

氣血運動:

內氣運動:接上動呼氣,提右腿右手時吸氣。

經脈執行:

任督二脈執行情況:氣沿督脈上行至人中。

十二經脈執行:

走手厥陰心包經。起於側胸部天池穴,經腋下,上臂內側、肘內中間、前臂掌中,經勞宮穴,到中指末端的中衝穴。

用法:

右拳上衝,可擊其下頦或咽喉;提膝可撞擊對方襠、胸、腹等部位。

陳式太極拳中無可忽視的代表性動作——“金剛搗碓”

動作八:振腳搗碓

形體運動:

接上勢,右腳震腳落地,腳掌踏平,兩腳距離與兩肩同寬;右拳順纏下沉,落於左心。兩臂撐圓,目視前方。

心意運動:

意念引導下右拳與右腳同時發力。

氣血運動:

內氣運動:

接上動吸氣,隨右腳震腳發力,右拳下沉落於左掌心,氣從丹田快速撥出。

任督二脈執行:

沿任脈從人中下行至丹田。

十二經脈執行:

走手少陽三焦經。從中衝纏至關衝穴。在無名指末端,沿手背過外關穴,前臂過肘尖,經上肢伸側至肩部、側頸部,側耳部止於外眼角絲竹空穴。

用法:

振腳搗碓,蹬對方腳趾;平時練習可促進血液迴圈,行拳走架時還可提振精神。

金剛搗碓之修習

每當修習任何一式,必須明確一式之目的、方法與用途。修習金剛搗碓一式應注意以下方面:

首當明其目的:修習“金剛搗碓”一式,主要目的有以下三點。

一是弄清纏絲勁的真正含義、特點和用法,瞭然於心。

二是撐握重心轉換過程中襠胯的執行軌跡。懂得襠走後弧的方法。

三是增強單腿獨立一穩定性。四是撐握各招的實戰技法。

陳式太極拳中無可忽視的代表性動作——“金剛搗碓”

其次應懂得修習之方法:

金剛搗碓一式光與套路結合練習,次數太少,難得其要旨。需特別另下功夫,經專門訓練方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可以將老架一路改編成“四面拳”進行反覆練習,所謂“四面拳”就是先從老架一路的第一式走到第六式,然後再返回第三式“賴扎衣”朝四個方向迴圈往復,不斷進行練習,細心體會之。由淺入深,由形體的協調,到形體與意念配合,再由意念到氣血的結合。不斷從中尋找新的感覺,鞏固原有的感覺,以求最佳之效果。

再次練好定式:

定式是一勢的靜止形態,也是最終落點,必須另加固定。

定式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是:

周身精神全繫於頂,故頂勁領起,在似有似無之間。

目不旁視,旁視則分心亂志。

耳不可有所聽,勿聽則心專。

項端直。

兩肩下沉不可有上架之意。

心貴和平,心平則氣靜,心平則氣和。

左肘下沉,有輕輕擎住意,右肘下沉不可稍有上架意。

左手腕朝上與鼻尖對齊,右拳落左掌中,離胸五六寸。

襠貴圓貴虛,不可夾住。兩膝微屈,不屈則襠不開。

兩足並齊端正,僕參、大鐘、隱白、大敦皆微用力。

本文內容來源於張東武老師著作《陳式太極拳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