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節“自己”情緒?

以前聽過這樣的事情,據說一家兩口吵架,剛幾個月的兒子在旁邊哇哇大哭,氣憤的父親在在吵架至於把自己孩子隨手抱了起來,接著發生駭人聽聞的事,這位父親把自己孩子從陽臺丟了出去。

聽了這件事你是不是覺得這位父親是不是人呢?孩子到底是不是親生的呢?

這位父親當把自己孩子從陽臺丟下去的那一刻,他在意識到他所做的事情。後悔、痛苦、沮喪伴隨著他。

這倒到底是怎麼回事?

有句話叫做“衝動是魔鬼”,果然衝動是魔鬼,當一個人處於生氣憤怒的狀態,你會感知不到自己現狀。

就像前幾天有天課堂上,老師激情飽滿上課,然後停頓老師說道:後面穿著西裝同學你在幹嘛?而當時被同學提醒一下才意識到我被老師點名了,抬頭看著老師時,老師面目猙獰地說:站起來!於是內心不平的站了起來,老師讓我回答課堂的問題,即使旁邊的同學告訴了我也不回答

最近脾氣不好,什麼事情不順被別人說一下瞬間被點燃。

然後我就跑到平臺看到一些方法,希望幫助我自己,也分享出來。

1.ABC法則

什麼是ABC法則呢?

A:發生事件

B:對事件的看法

C:你的狀態-心情(憤怒、開心、沮喪、傷心……。)

問問你,你覺得是誰決定誰?是A決定C、還是B決定C。絕大多數的人會選擇A決定C。

因為今天我女朋友和我說分手了,所以我很傷心;因為今天上班遲到被老闆罵了,所以今天下班回家我很沮喪;因為今天開車時被別人颳了下,所以今天我很生氣。

這一個個都是事件最終導致我們的心情如何如何。可大家以為是A影響C,但是A和C中間隔著B,那就有可能B是最終的調節者,也是最終的導致者,可以說是B影響C。

舉個栗子,曾經一位老太太有兩兒子,大兒子開賣雨傘,小兒子開染坊。只要一下雨就為小兒子發愁,因為布曬不了;但是天一放晴,就為大兒子發愁,因為雨傘賣不出。因為這些是老太太每天愁眉不展的。突然一天,有個人告訴老太太說:您只需要換個思考方式即可。下雨天,大兒子雨傘肯定大賣;天放晴,小兒子生意必定好;無論天晴還是下雨保證一個兒子有得賺,老太太聽,喜笑顏開。

事情還是那個事情,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了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心情可以隨著我們的思維方式改變而改變。

2.非暴力溝通

如何調節“自己”情緒?

非暴力溝通,大家應該都有聽過,非常著名一本書籍。被成為溝通的神書!

本來想和大家詳細說分享的,但是我怕我沒準備好,邏輯結構也沒構思清楚,到最後誤導。所以給大家安排這本書。

3.一分鐘

《小狗錢錢》書中提到一個概念-72小時規定,就是一件事情你沒有在72小時內實現,之後就不了了之。

在夜晚時,我躺在床上,忽然一股香味撲面而來,頭往下伸看著他們吃飯夜宵,就那時讓我特別想點一隻炸雞,唉唉哎,當我告訴自己明天我就去買一隻炸雞,然後另一天起來我發現自己並不是特別想吃了。

有沒有發現自己的情緒一樣,在生氣的時候人是處於不理智的狀態,在晚上我們想吃東西時想吃東西,這些情況都是處於不理智的狀態。

但只要過了這段時間,你就能恢復到正常的理智狀態。

我不知道這個方法我是在哪看到的,應該是在知乎隨便搜的吧,據說是當你感覺胸中有一團火的時候,給自己一分鐘的時間,就一分鐘,一分鐘之後會好點,你會恢復理智的情緒。

就像開篇我們說的事件,一位父親把自己孩子活生生的丟出窗外,如果這位父親能夠給自己一分鐘時間冷靜下來我相信最後的結果會不一樣。

文末的至此,這篇文章我斷斷續續的寫了兩天,此時此刻我正拿著手機聽著《成都》迴圈播放。其實我發現當你真正想和自己說話,想別人說話,你不會在意用啥工具,手機、紙質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