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時,父母雙方要保持一致思想麼?其實無須“統一戰線”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聽到某個老師說他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和家裡人保持一致,統一戰線的。第一次聽說這樣的教育理念,那時候覺得這個教育理念很對,所以這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所以當我有了孩子,我也跟我老公說我們在孩子的任何事情上,都要保持一致步伐,一定要建立統一戰線。

孩子在教育或引導的時候,你和你老公或老婆是建立統一戰線麼?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肯定和我一樣,那就是父母要互相支援,保持統一戰線。這種想法可以說在我腦子裡根深蒂固,但直到看了這個觀點-父母無需建立“統一戰線”,這個觀點確實讓我眼前一亮。

先不說“父母保持一致,建立統一戰線”這個策略有多不公平,兩個人聯合起來對付一個孩子,他還通常迫使父母中的一方不得不去扮演一個“不真實”的角色。

舉個例子:

小明是一個5歲的孩子,強壯好動,他在客廳拿起一個足球,丟向他的哥哥。媽媽感到心煩而無法接受這樣的行為。因為她害怕小明會破壞客廳裡的東西。然而爸爸不僅能接受這樣的行為,還覺得很驕傲,他覺得自己的兒子肯定會成為一個真正的足球隊員,看著他這個前進傳球,真帥。在“寬容育兒”的理念影響下,母親可能嘴上不去阻止,但是臉部的表情早已出賣了她。小明每扔一次她都眉頭緊鎖。直到客廳裡打碎了花瓶她才大發雷霆。

著名的托馬斯戈登博士在《父母效能訓練》裡面講到:孩子所有可能的行為-孩子所說的話或者所做的事情-都可以用長方形展示,我們稱之為“行為視窗。

教育孩子時,父母雙方要保持一致思想麼?其實無須“統一戰線”

《父母效能訓練》書籍,托馬斯·戈登博士著

教育孩子時,父母雙方要保持一致思想麼?其實無須“統一戰線”

孩子的行為視窗圖

而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可以是接納的,也可以是不接納的,我們稱之為可接納行為和不可接納行為。

教育孩子時,父母雙方要保持一致思想麼?其實無須“統一戰線”

父母對孩子行為接納程度圖

沒有一位父母接受孩子的所有一切行為,也就是沒有一個是”無條件接納“的父母。但是每個父母的可接納行為和不可接納行為都不一樣。並且一個人的可接納行為和不可接納行為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父母的心情、孩子所處的情況不同等。比如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自己對孩子的接納程度會比在家裡的時候大大降低。

教育孩子時,父母雙方要保持一致思想麼?其實無須“統一戰線”

父母虛假接納圖

教育孩子時,父母雙方要保持一致思想麼?其實無須“統一戰線”

父母接納程度的變化

有些父母希望自己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所以接納孩子的絕大部分行為,但是這份接納是虛假的。這樣虛假的感受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孩子對父母的態度是非常敏感的,即使是年齡很小的孩子,也能從經驗的累積中感知到。孩子會透過父母的”非語言資訊”去敏銳的辨認父母的真實情感。例如“眉頭深鎖,眉毛挑高,臉不緊繃”等。父母無法真實的接納孩子的行為,卻又表現出虛假的接納,孩子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1、孩子很可能會感受到父母不接納,在這一刻,父母不喜歡自己。

2、孩子會感到很困惑,他們接收到的是“混合的資訊”。例如媽媽的行為告訴她,這種行為是可以接受的,但為什麼媽媽眉頭緊鎖呢?然後孩子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到底自己該如何是好的。

3、孩子心理健康受到影響。父母傳遞的資訊會讓他們更焦慮,缺乏安全感,他們會做出更多的“試探”行為。

4、長期會影響親子關係。孩子收到“混合資訊”時候,他們會對父母的誠實和真誠表示懷疑,他們從過去的經驗裡學到:爸媽經常口是心非。

5、同時他們也會變成不誠實的人,不吐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對於孩子來說,最難相處的是那些嘴巴上甜言蜜語/寬容放縱、從不發號施令的父母,這樣的父母看起來是寬容,實則傳遞的訊號是不接受的暗示。

因此,

一定不要違背自己的真實感覺,而試圖去擴大自己的接納區。當父母感覺到無法接納孩子的行為時,絕對不要虛假的接納。

如果這篇文字對你有觸動,點贊評論關注喲[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