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生二寶,你準備好了嗎?

崔玉濤:生二寶,你準備好了嗎?

崔玉濤:生二寶,你準備好了嗎?

兩個孩子會給家庭生活帶來更豐富的感覺,但是,要孩子之前,家長不僅要作好各種物質準備,還要作好處理兩個孩子關係的準備以及老大的安撫工作,因為這關係到兩個孩子的健康成長。

讓媽媽先“退居二線”

準備生第二個孩子時,很多家長會跟孩子說,弟弟或者妹妹要來了。但是對於只有幾歲的孩子來說,還不太懂這是什麼意思,也沒有什麼思想準備。等二寶出生了,他突然發現有一個小朋友會跟他爭奪媽媽的愛,就會覺得不舒服、不適應,甚至出現反抗的表現。

曾經有一個7歲的女孩因為肚子疼到我這兒看急診,她爸爸不停地給她揉,一停下她就叫疼。詳細詢問才知道,她媽媽剛生了一個小寶寶。其實,這個孩子並沒有器質性的毛病,她就是因為家裡新添了小寶寶,心理上不適應造成的肚子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我建議媽媽開始懷孕的時候,就逐漸退出主要照顧孩子的角色,不再單獨照顧孩子,而由爸爸或者奶奶、姥姥主要照顧孩子,哄他睡覺,給他洗澡,喂他吃飯,讓孩子從依賴媽媽轉而依賴爸爸或其他家庭成員,以後媽媽照顧小寶寶的時候,老大就比較容易接受。

孩子不是媽媽獨有的

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所以,很多時候,媽媽總覺得孩子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自己和孩子是一體的,護犢心切的媽媽總想把寶寶護得嚴嚴實實的。舉個例子,孩子生病了,媽媽會想:爸爸經常外出,可能是爸爸傳染的,於是對爸爸說:“你最近就別回來了,省得傳染孩子!”無形中就把爸爸排除在外了,給孩子的感覺是隻有媽媽才是最親的,所以,有的孩子天一黑,就只找媽媽,家裡其他人都不行。很多媽媽會以此為自豪,覺得孩子跟自己特別親。其實這樣並不好。孩子是整個家庭的孩子,要讓家裡的其他成員也參與進來一起照顧孩子,讓孩子對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能相容,而不是非媽媽不可。這樣等到生第二個孩子時,老大的心理就不會受到太大的衝擊。如果孩子對媽媽過於依賴,媽媽生了小寶寶,他可能會受不了。

讓著弟弟,並不是老大的必修課

我接觸過不少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很多家長都說老二比老大厲害。在跟家長交流的時候,我發現並不是老二天生就比老大厲害,而是媽媽什麼時候都要求老大必須讓著老二,老二做什麼都可以原諒,無形中就會使老二覺得他是家庭中的主宰。

我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孩子來打預防針,兩個小傢伙在診室為了誰先打預防針的事情打得不亦樂乎,媽媽出面了,讓哥哥做表率。我跟媽媽說,讓他們自己決定,不用管。結果,媽媽還沒氣完呢,兩個孩子已經達成協議,然後拉著手出去玩兒了!可見,兩個孩子鬧矛盾,很多情況下並不需要家長介入,家長也不能認為老大就必須讓著老二,不能以年齡小作為必須讓著他的理由。孩子們自己能解決問題,在爭爭打打中,他們的關係會發展得更好,將來走入社會後,他們才能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老二體質比老大弱?

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家長都是小心翼翼的,照顧得特別周到,希望孩子能長得好,不生病或少生病。有了第二個孩子,卻發現老二很小就開始生病了,是不是生老二時媽媽年齡大了,所以老二的抵抗力比較差?老二出生時,通常老大已經上幼兒園或上小學了,剛入園的孩子正是頻繁生病的時候,老大會把老二也帶得頻繁地生病。所以,不少老二生病的年齡往往比老大要早。生病是每個孩子必然要經歷的,孩子的免疫力是在不斷與疾病的對抗中成熟,早生病早成熟,晚生病晚成熟。老二生病的提前意味著他的免疫系統成熟也在提前,並不是他體質弱。當他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會很容易度過入園的第一年,不像老大那樣頻繁生病。

不要拿兩個孩子來比

經常會有家長問我這樣的問題:“以前我們老大11 個月已經會走了,老二現在11 個月了,怎麼還不會走?”他們會拿兩個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來輪流做標準,以此來判斷誰發育得更好。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化的發育歷程,即使是親兄弟姐妹,生長髮育的步伐也不相同,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外在環境來考慮,比如老大比老二先會走,可能是他學走的時候季節合適,穿的衣服少,而老二學走時正好趕上冬天,穿的衣服多,學走就沒那麼容易。只要在正常範圍內,早一些或晚一些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