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講故事:《鴞鳥》,一個夜貓子進宅的故事

先講故事,話說清朝康熙年間,山東長山縣有個姓楊的縣令,為官極其貪婪。

有一年,朝廷派兵西征平叛,由於軍馬短缺,康熙帝就下令購買民間的騾馬用來運送軍糧。這個楊縣令正好找藉口,開始大肆搜刮。本來朝廷規定按市價購買騾馬,可這個楊縣令竟然率領手下的走卒,明火執仗,打著官徵的幌子,在集上搶奪了百姓和商人的騾馬,不但分文不給,稍有反抗便直接下獄,以至當地百姓和來往客商怨聲載道,可又無處控告。

葵花講故事:《鴞鳥》,一個夜貓子進宅的故事

當時山東各縣縣令都因有公務在省城裡開會。正好益都縣的董縣令、萊蕪縣的範縣令和新城縣的孫縣令三人一起住在旅店裡。

一天,有兩個山西商人在門外大聲喊冤。原來,這兩位商人有四頭健壯的騾子,被楊縣令搶了,出門在外,又遠離家鄉,丟失了財產,沒法回家,他倆打聽到各縣老爺都住在這裡,於是他倆就跑來懇求各位老爺給講講情,讓楊縣令把搶走的騾子還給他倆。

三位縣令開始覺得為難,後來見他們可憐,於是便答應下來,正好這楊縣令也住在店中,於是三人決定一塊去拜訪楊縣令。

楊縣令見同僚來訪,就擺酒款待。酒席上,三人說明來意,請楊縣令還給商人騾子,楊縣令很不高興,裝進口袋裡的財物哪有再掏出來的道理。可是三人苦勸,楊縣令無奈,只好舉杯勸酒,不讓他們說下去。然後又打岔說:“咱們這麼喝酒也是無趣,不如行個酒令,對不上的罰酒。咱們行的這個酒令必須是說一個天上的東西,一個地下的東西,還要說個古人。再問手拿什麼東西,嘴裡說什麼話,隨問隨答。各位意下如何。”三人見楊縣令不同意歸還,又把話岔開,怕再說傷了和氣,於是便答應喝酒行令。

楊縣令說:我先行令,“天上有個月輪,地下有個崑崙,有個古人叫劉伯倫。左問手拿什麼東西,回答是‘手持酒杯’,右問嘴裡說什麼話,說是‘酒杯之外的事不要提’。”楊縣令說的劉伯倫其實就是指酒仙劉伶。他這個酒令的意思是說今天來我這裡我請大家喝酒,喝酒之外的事就不要再提了。他說這個酒令實際就是封三人的嘴。

三個縣令自然明白楊縣令的意思,楊縣令不給面子,三人很不高興,於是範縣令接著下來繼續行酒令:“天上有廣寒宮,地下有乾清官,有個古人叫姜太公。手持釣魚杆,嘴裡說是‘願者上鉤’。”說完之後大家都叫好。

下一個輪到了孫縣令,孫縣令對楊縣令很是不滿,於是就想用酒令諷刺一下他,於是他:“天上有條天河,地下有條黃河,有個古人名叫蕭何,手拿一本《大清律》,嘴裡說是‘贓官贓吏’。”

這楊縣令一聽,臉上很不自在,心說,這明明是諷刺我貪汙受賄,搜刮百姓嗎?大家都是知縣,誰比誰也強不到那裡,難道你們做官貪的少嗎?現在到來諷刺與我。於是細沉吟了一會兒。說:“我又有了一個:天上有座靈山,地下有座泰山,有個古人叫寒山。手裡拿把掃帚,說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說罷放聲大笑。三人一聽楊縣令此言,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誰比誰也好不到哪裡去。還是各自管好自己算了。三人互相看看,臉上都很尷尬。

葵花講故事:《鴞鳥》,一個夜貓子進宅的故事

正在酒桌氣氛尷尬之時,忽然,有一個少年從門外昂首大步進來,見這少年衣著華麗整潔,風度翩翩,好似公子名士。只見少年對四人舉手行禮。說:“諸位知縣大人在此喝酒行令,小生也來陪各位大人喝酒助興如何?”四人見少年相貌不凡,料定也非凡人,為了緩解氣氛,於是就請他坐下,拿大杯讓他喝酒。少年笑著說:“酒先別喝。剛才在門外就聽見各位大人正行酒令。我也湊上一個助興如何?“

四人大喜便請他行令,少年不假思索,說道:“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有個古人是洪武朱皇帝,他手持三尺劍,說是‘贓官應該剝皮’。”說完大笑,一口將杯中酒喝盡。

四人聽了酒令大驚,這洪武朱皇帝是前朝的朱元璋,這個人居然敢在清朝官員面前提前朝皇帝,另外他們知道,朱皇帝殺貪官是出了名的狠。

楊縣令大怒道:“哪裡來的狂徒竟敢如此,難道想謀反不成,來人,給我拿下”。門外縣令的手下立刻衝進來要抓少年。哪隻那少年一躍,跳到桌子上,衣襟一抖,一縷清風吹來,少年居然變成了一隻鴞鳥,這隻鴞鳥在屋裡鳴叫盤旋,眾人手忙腳亂也抓不住,嚇的幾位縣令躲到桌子下面,各個狼狽不堪。鴞鳥隨後破窗飛出,落到院子中的樹梢上,回顧室中。見他們狼狽的樣子,口裡居然像人一樣發出笑聲。店主人和夥計忙衝到樹下要拿東西打它,可那隻鴞鳥大笑幾聲就高飛而去。只剩下四位驚魂未定的縣令和幾個目瞪口呆的差役。

據說後來這位楊縣令回去大病一場,好似中了邪,後來調養了好久才得以恢復,病好以後就趕緊辭官回了鄉下,從此整日吃齋唸佛,隔三差五還開倉濟民,廣為佈施,象變了一個人。而當年他與鴞鳥對酒令之事則被人們當作奇談,廣為流傳。

葵花點評:上面這個故事出自《聊齋志異》十二卷《鴞鳥》,鴞,是我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故事講述一個搜刮民財的縣令和同僚喝酒行令時,來個一個由鴞鳥變化的少年,少年以酒令斥責了楊縣令等人的行為,然後大笑化鳥而去。這個故事的結尾關於楊縣令痛改前非的情節並非原著所寫,而是葵花為了故事更完整更有意義而加上的。其實作者蒲松齡的本意也是想透過這個故事來諷刺那些貪官汙吏陽奉陰違,假借朝廷之名搜刮百姓,而百姓們卻是敢怒而不敢言,同時也是上告無門,只能假託這個神鳥來表達不滿。

葵花講故事:《鴞鳥》,一個夜貓子進宅的故事

正如作者蒲松齡在文末點評的:”朝廷向民間徵購騾馬,結果健壯的騾馬十有七八到貪官的手裡,聖明的天子愛惜老百姓的財力,取一件東西必定以同樣的價值償還,怎知奉命而行的人卻如此為所欲為呢!巧取豪奪。而貓頭鷹無論到哪兒,人們都最討厭它的笑聲,人們總是一起唾罵它,認為它的笑是不吉利的徵兆。可是這一次貓頭鷹的一笑就截然不同了,在人們的心目中,大概這笑聲和鳳凰的嗚叫聲沒有什麼區別吧!

中國有句古語:“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意思是說,如果夜貓子到了誰家的院子裡,一般都沒什麼好事情,往往都會有人去世。在民間一直把夜貓子作為一種不祥之鳥。在民間還有另外一句老話“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說的是夜貓子的笑聲很嚇人,而當夜貓子發出和平時不一樣的笑聲時,一定會有禍事到來。所以在過去很多地方一直把夜貓子稱之為逐魂鳥、報喪鳥。就是這樣被人們認為不吉利的動物,居然在蒲松齡的筆下得到了讚譽,笑聲也被比作像鳳凰的嗚叫聲一樣動聽,可見包括作者在內的大眾百姓對貪官汙吏的不滿與怨恨,同時也反映了人們欲告無門,只能依靠這樣的反喻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發洩憤懣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