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過的年——孩提時的我們是怎麼過年的?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小時候的我們大概也是從臘八過後,就開始掰著手指頭數著過年的日子,那時的我們期待過年就像期待著身處異地的家人、戀人般熱切而欣喜。

那些年,過的年——孩提時的我們是怎麼過年的?

臘月初八一早,媽媽開始張羅著臘八粥的食材:大米、花生、臘肉、香腸、蒜苗、豆腐乾、麵條、蘿蔔,每年大致相同,這天二甜最喜歡的事就是數一數夠不夠八樣。這一天,也會給家裡的狗子一碗臘八粥,感謝神話故事裡它的祖先為我們人類保下的糧食。

日子往後走十日有餘,因著一家三口皆是臘月出生,家裡就要開始準備一日來宴請親朋。宴請結束,差不多就要開始大掃除了。

臘月裡的大掃除,是挑了一天陽光正好的日子,那天,媽媽把家裡所有的東西一間間收拾出來,一間間沖洗、拖幹,再把拿到院壩的傢俱物件一樣樣的擦洗乾淨,等到屋裡幹了,等到擦洗過的物件都曬乾了,又一件件的搬回原處,這一天,大概是作為農民家庭最乾淨的一天了。

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神。這天,要在柴灶前點上香蠟,還要念叨幾句灶神老爺,給他說我們煮了大紅雞公和刀頭肉拜祭他,讓他保佑我們鍋裡灶上一直有。

那些年,過的年——孩提時的我們是怎麼過年的?

過了二十三,家家戶戶開始計劃著自家“過年”(類似於團年)的日子,通常爸爸會帶著我祭拜祖先,燒香點蠟焚紙,這一天,無論早晚還是正午,關門“過年”之前,爸爸會在堂屋外點上一串鞭炮示意“我家過年,勿擾”。

關上門,一家人坐在媽媽辛苦了好幾個小時準備下的年飯桌前,桌上,放滿了裝好了菜的菜碟,以及多放的幾副碗筷。開動前,要先喊一聲,讓先人們來一起吃飯喝酒(小的時候最怕這個了,總感覺旁邊空位上,坐著看不見的先人們,也在其樂融融地推杯換盞)。

吃飯時也是有注意事項的:所有人不能玩手機、不能看電視、不能說忌諱的字詞、不能將桌上任何東西碰落在地,要保持所有正面的樣子。等到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可以給大人們添酒、說吉祥話,大人們會將提前準備好的紅包給小輩。吃好後,簡單收拾下桌面,沒吃完的菜要留在桌上,說明“年年有餘”。

除夕當天下午,要上街趕場,這一天的場有一個獨特的名字——火把場。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叫火把場,反正沒有看到過火把,只知道象徵著除黴運。

夜裡,一大家子人玩完煙花後,準時守在電視機前或打著撲克或打著麻將,邊吃著花生瓜子,邊瞟著螢幕上的節目,守歲。臨近十二點,一大家子人各自回家,點上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至此,一年結束。

那些年,過的年——孩提時的我們是怎麼過年的?

大年初一,一大早開門第一件事,放炮(因著是新年第一天,是不能催人起床的,因此炮聲也算是鬧鐘了,試想家家戶戶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還有幾個不被吵醒?)放完之後,難得下廚的爸爸就進了廚房做手工湯圓,那些年的湯圓都是甜心的。 飯畢,人們身著一身新裝出門,上街的會去買一坨涼粉,登山的會折一根黃金棍子,逛寺廟的會去誠心的祈禱新年的願望。

這一天,時刻謹記著要保持良好的正面的情緒和狀態,因為大人們告訴我這一天預示著未來這一年的運勢。曾記得,這一天若是打牌輸了,那麼這一年最好都別上牌桌,因為必輸;這一天若是哭了,那這一年運氣都不會太好……

年,一年年過,日子也一年年的好起來,大家卻依然懷念著幼時的年味兒。到了最後,也不知道到底是在懷念曾經的傳統習俗,還是在懷念“小小少年”時的童年。

那些年,過的年——孩提時的我們是怎麼過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