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啤,波特,世濤,傻傻分不清楚?

黑啤,波特,世濤,你真的能分清嗎?

說到波特,世濤,人總會問跟黑啤一樣嗎?

首先說黑啤,黑啤是一個統稱,就是顏色而已,在國際上啤酒的顏色用一個術語叫做Standard Reference Method (SRM),歐洲人用的比較多的叫做European Brewing Convention (EBC),單位截然不同,比較複雜這裡就不介紹了。但他們都基於一個叫做Lovibond(羅維朋)的顏色單位,大致把顏色量化如下,一般情況超過22就算黑啤。

黑啤,波特,世濤,傻傻分不清楚?

如果把黑色的啤酒都叫做黑啤,那包含的品種就太廣了——我喜歡的深色啤酒品種就有修道院雙料、修道院四料、勃克、世濤、波特……是不是看到這些名字就已經眼花繚亂來?

要知道,這些酒從香氣、味道,甚至發酵方式、生產工藝都有著很大區別——有些有著香料、花果香這樣比較清新的香氣,有些卻帶著咖啡、煙燻這種重口味,每個人喜歡的口味也完全不一樣,沒法一概而論進行推薦。

德國黑啤,中國人耳朵裡經常聽到的名字!

具體說到德國黑啤,範圍可以縮小一點。你去超市或者一些德國飯館,看到酒標上有“Dunkel”或者“Schwarz”字樣的啤酒,就是大眾一般意義上的德國黑啤了。

解釋一下,Dunkel這詞是“暗”的意思,而Schwarz則是“黑”的意思,所以他倆出現的地方,比如Schwarzbier、Dunkelweizen或者DunkelHefeweizen等等,都屬於傳說中的德國黑啤。

黑啤,波特,世濤,傻傻分不清楚?

很多人都以為德國黑啤是烈性的,所以是高階啤酒。這有一定道理,一般這些啤酒酒精度都在5度左右,比之絕大部分國產工業水啤,是要高一些。

德國飯店的黑啤通常

是一種拉格(下發酵)的啤酒,

一般而言,度數其實不高,通常也就5°左右,淡淡的啤酒花苦味、但是烘烤麥芽的焦苦味不重,有點淡淡的麥芽甜味。但是即使在德國,同樣是黑色的就還有Munich(慕尼黑)、Bock(波克)等等。

請注意,你可別把國產啤酒上面標的原麥汁濃度當酒精度啦,國產啤酒酒精度能到4度都算高的了。但是,在精釀啤酒的世界裡,5度也就算是入門級別;不上10度的根本不好意思吹噓是烈性啤酒,要知道現在世界上度數最高的啤酒酒精度將近70度呢。

世濤/波特(SHOUT/PORTER)

在深顏色重口味的(上發酵)艾爾啤酒(與黑啤下發酵的拉格啤酒完全不同)中

,世濤與波特是一對交織在一起,難以區分的風格。

黑啤,波特,世濤,傻傻分不清楚?

大家普遍認為,波特(Porter)和桶裝苦啤艾爾(Cask Bitter Ale)是英國最經典的兩種啤酒。波特這種酒首次記錄出現在18世紀,是一種廣泛流行在碼頭搬運工(Porter)之間的啤酒。英國當時處於帝國全盛時期,海洋貿易極其發達,也帶有極其發達的民間搬運工行業。這些重體力勞動的搬運工,自然需要一些酒精飲料放鬆身心。

在16世紀到18世紀早期,倫敦地區流行一種神奇的啤酒雞尾酒叫做“三分思緒(Three threads)”,這種雞尾酒透過把不同度數、顏色與風味的啤酒進行混合(一般三種),一方面增加了啤酒的風味,另一方面也迴避了當時發酵技術不足(當時溫度計、液體比重計還沒有發明,釀酒師很難準確控制釀酒過程)和較大硬度水質帶來的異味,變得極其流行。由於重口味和深色的啤酒味道更加明顯,這種酒也有明顯的焦糖香味和甜味,帶有今天波特的風格。

最早的波特配方是純粹的棕色麥芽,這是一種經過了烘焙處理,帶有了一定焦香且顏色呈現棕色的麥芽。工業和科技革命再一次改變了這一切,1760年代發明了溫度計,1770年代發明了比重計,釀酒師第一次意識到原來純粹的棕色麥芽並不能帶來更高的出糖效率。經過高溫處理過的棕色麥芽,有三分之一的比例無法出糖。於是很多釀酒師開始採用大比例的淡色麥芽(更高的出糖效率)和低比例烘烤過的黑色大麥(極少糖分但提供顏色和焦香)釀酒

但使用烤黑(烤糊)過的大麥觸犯了當時英國版本的啤酒純淨法,英國不允許這種“糟蹋”糧食的處理方式。這一切直到1817年Daniel Wheeler先生申請發明的專利大麥才得到改觀,這種在200度環境下處理的大麥達到了1300以上的EBC顏色度,幾乎純黑,不含任何酶成分。經過專利授權後,這種大麥才被廣泛應用在波特的生產中,後來這種專利麥芽(Patent Malt)就有了它今天的名字,叫做黑色麥芽(Black M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