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法律中的“愚人節玩笑”——有意不真實的法律行為

今天是個喜慶節日,我也來應個景,寫一篇喜慶的文章,講講法律中的愚人節玩笑,即有意不真實的法律行為。

啥叫有意不真實的法律行為,正版定義為表意人於其意思表示時知道其表示出來的意思與內心的真實意思不一致所做的行為。

讀者看這定義怕是腦闊疼,啥叫“表意人”?啥叫“意思表示”?啥叫“內心的真實意思”?分分鐘勸退。

今天我來試試給法律術語定義,我把有意不真實的法律行為定義為“嘴上說的話跟內心想說的話不一樣的行為”,別稱“耍猴行為”。

不知道各位讀者對這個定義滿意否?

談談法律中的“愚人節玩笑”——有意不真實的法律行為

耍猴行為名下有四大金剛護法,分別是東青龍真意保留行為、西白虎戲謔行為、南朱雀虛偽行為、北玄武隱藏行為,下面我依序來給大家隆重介紹:

1、真意保留行為

真意保留行為即行為人把自己的內心意思隱藏起來,故意耍小性子並說違心話、做違心事的行為,屬於

單方虛假行為

為了方便理解,我舉個例子:一對戀人,有一天他們約定好下週六去看熊出沒,結果男的不小心遲到了十分鐘,女方氣憤至極,直嚷著男方是負心漢,要分手。可實際上女方只是隨口一提,畢竟他們早就彼此愛得死去活來。這個情景中直嚷分手的行為就是真意保留行為。

認定真意保留行為是否有效的標準在於相對人是否明知:我明知你在唬我,那真意保留行為無效;我不知道你在唬我,那行為就有效。

談談法律中的“愚人節玩笑”——有意不真實的法律行為

2、戲謔行為

戲謔行為又叫開玩笑行為,既然已經定義為玩笑,那就說明大家彼此都懂,比如有人說我長得醜,我就可以斷定這是一句玩笑,因為本尊貌若潘安,淡妝濃抹總相宜。

戲謔行為一律無效,畢竟牛皮、玩笑這種東西終究沒人把它當回事。

玩笑是一個正常人在一般思維下所能理解的東西,但不排除有人就是缺根筋,理解不了。即使對方信以為真,你也可以在合理期間內向對方做出澄清,避免對方合理信賴利益遭到損失。例如你假意答應一個人要嫁給他,但你只是把別人當作眾多舔狗之一,結果人家誤以為真,你就要及時向他作出澄清。

3、虛偽行為

虛偽行為即

雙方通謀而為的虛假行為

——表意人與相對人通謀而為虛假的意思表示,解釋一下就是你知道這個行為是假的,我也知道這個行為是假的,這個行為我們都知道是假的,所以這個行為對我們彼此都是無效的。

有的讀者可能會說:這兩個沙雕怕是閒得蛋疼。

作者答曰:非也。雙方為虛偽行為,重點是做給第三人看的,舉一個例項:我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債,身上有一大堆案子。我擔心自己的房子被法院執行,於是我跟我的基友簽訂了一份房屋買賣協議,上面寫著把房子賣給他了,但我們都知道房子還是我的。

虛偽行為有效嗎?就雙方當事人而言,無效;就善意第三人而言,有效,第三人明知其屬虛偽行為,則無效。

談談法律中的“愚人節玩笑”——有意不真實的法律行為

4、隱藏行為

隱藏行為即隱藏於虛偽表示中依表意人的真意意欲發生效力的法律行為。

這法律術語轉得我頭有點痛,我換種解釋:我要做一個法律行為,但基於某種原因我又不能明著做,我只能暗著來,這種暗著來的行為就是隱藏行為。

隱藏行為與虛偽行為是拜把子兄弟,有虛偽行為就必然有隱藏行為。隱藏行為是否有效的判斷標準在於扯掉隱藏的外衣,單獨把它作為一個法律行為來看,有效就有效,無效就無效。

可以參考陰陽合同。

祝大家愚人節快樂,今天被女神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