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昀儒發球,動作如此簡單明瞭,為何受到業餘球友爭相學習模仿?

球友們可以看一下林昀儒打比賽,技術動作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尤其是他的發球,全程用一個動作,一氣呵成,卻能發出各種迷惑性極強的球,讓對手叫苦不迭。最主要是他的動作結構簡單,很適合我們業餘球友學習。

他的發球特點很突出

林昀儒發球,動作如此簡單明瞭,為何受到業餘球友爭相學習模仿?

小林的發球給人的感覺是動作很簡單,很舒展,很輕鬆,同時兼具變化和迷惑性。

首先,

動作結構一看就懂。是最基本的發球準備動作,身體明顯前傾,側對幾乎貼著球檯站位,兩腿彎曲,身體重心下壓,拋球時用重心抬起帶動手臂,同時向後轉移到持拍手同側腳下,揮拍擊球時,重心快速向前下壓,重新還原。

他的動作框架,不論是重心轉換還是引拍揮拍,動作邊界很明顯,每一項都很清晰,我們一看便知。

林昀儒發球,動作如此簡單明瞭,為何受到業餘球友爭相學習模仿?

其次

,變化靈活。他的發球動作幾乎是一樣的,但變化都在細微中,看似一樣的動作可以發出側上下旋、不轉、長球和短球以及奔球。

第三

,迷惑性強。每一種發球給人的感覺都是這一個動作,上下旋動作差別很細微,即便是髮長短球變化,也沒有明顯的身體松與緊的區別。

我們業餘球友怎麼去發

林昀儒發球,動作如此簡單明瞭,為何受到業餘球友爭相學習模仿?

揮拍和觸球時,拍形控制成一樣,觸球時都是拍面對著對方球檯底線大角,立著大概五六十度,觸球點在球的側面靠下大概七八點鐘方向,用拍頭附近觸球。重心下壓很明顯,主要目的是保證球的弧線和速度,如果重心下壓不夠,僅僅靠手臂發力,會力量和速度不足,同時很容易出高球。這幾種發球,都是一種動作結構,只是在細微處有所調節。

短側旋。

把側旋發短,有的發法是減小力量,這樣的直接後果是球速很慢,有的是第一跳落點控制在球網附近,這樣對方很好判斷。而小林的發法是,其他動作和長球一樣,只是摩擦球時,發力方向的細微變化,是更多的橫向發力摩擦,旋轉依然很強,但線路會變短。

髮長球的幾種旋轉,都只是發力方向和摩擦程度的變化。

長球側下旋

時,向前下方發力去摩擦,一定是膠皮與球的摩擦,不是去碰。

林昀儒發球,動作如此簡單明瞭,為何受到業餘球友爭相學習模仿?

側上旋球

時,向前上方發力摩擦。摩擦時是一瞬間完成的動作,甚至都看不到球拍的揮動線路,或者說這個線路越短越好,就像手碰到熱的東西,快速縮回來一樣的速度。

長球不轉或奔球

時,向前輕推。一樣的拍形,一樣的觸球點,輕推和發力摩擦有很大的區別,輕推是膠皮接觸球時儘量不去摩擦,給球施加一個向前的力即可,也就是碰一下的感覺。

林昀儒發球,動作如此簡單明瞭,為何受到業餘球友爭相學習模仿?

林昀儒發球,動作如此簡單明瞭,為何受到業餘球友爭相學習模仿?

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儘量多學習幾種發球,就像許多運動員比賽中經常使用的正手發左側旋、勾手、逆旋轉,反手發球等,這樣更容易在比賽中尋求變化和主動。但如果球友們不願意再另起爐灶學那麼多種類,那就學學小林的這種發球,專注一種動作,反而會把球發得很精。

我是如月朋心,愛打乒乓、學乒乓,希望球友們關注我,共同探討乒乓球技,共同學球、漲球、共享乒乓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