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大開眼界的中國古代關於酒的官職

中國古代,酒可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其重要性有時超乎想象,釀酒和喝酒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宮廷之中的酒局,更是異常嚴肅,非常講究儀式感,像我們現在這樣動不動就拎壺衝、單眼皮、炸雷子,與古人一比簡直弱爆了。

為了管理好酒、喝好酒,中國古代設定有專門的官職,負責⽤酒的禮儀,如酒器的選取,酒品的選擇,如何奉酒等等以及酒稅、釀酒和酒的銷售。因此,在古代酒官可不是今天的國營酒廠的領導,全部是正兒八經的國家公務員,人民公僕。

酒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最起碼可以追溯到周朝。

一、周朝

周朝之所以開啟酒官這個官職,最直接的原因是祭祀文化的發達,周朝崇禮,周禮盛行,以酒祭天,以酒成禮,因此酒很神聖,具有著神聖的使命和功能。因此,關於酒的各項工作就關乎國體,酒官就應運而生。周朝的酒官是中國酒禮制度化的標誌,對歷朝歷代政府禮部的編制和設計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根據統計,西周時期酒官官職有七百多個。其中,官職較高的有酒正、大酋

、酒人、酒監和酒令等等。

讓你大開眼界的中國古代關於酒的官職

周禮與酒

先說主管釀酒的官員。

酒正是主管酒務的長官,包括中士4人,下士8人。屬下有府2人,史8人,胥8人,徒88人。

酒正又下轄酒人。酒人中包括奄10人,女酒30人,奚300人。

酒正和酒人總計458人,實為一支規模可觀地參與酒業生產與管理的隊伍。

酒正掌管酒務方面的一切政令,隨時根據造酒需求撥給酒人各種造酒所需的原料。

酒正本人具有豐富的造酒經驗,凡是國家禮典需用的酒,都須由他負責統一調配,親自供給。

酒正和酒人的上級主管是小宰和大宰。

每天,酒人呈報酒正造酒數額,然後登記在冊,月終向小宰申報,年終則向大宰報請稽核。另外,酒正還有權檢察酒人造的酒是否符合標準,依此對酒人進行責罰或獎賞。

酒人具有某種官名的屬性,他們專門負責具體的造酒工作。因此,在周朝釀酒不是一個下里巴人的工作,而是相對其他人地位要高。根據《禮記·月令》記載,酒人又稱“大酋”,因此,也可以說大酋是酒人的別稱,是屬釀酒機構的成員。奄人即後來的宦官,但也有學者認為此時的奄人可能還沒有被閹割,還是生理正常的男人,僅因為參加主要由女性從事的工作,才被冠以一個隱沒了男性特色的稱呼。女酒則指掌握了一定釀酒技術的女性奴隸,她們可能享有程度比較大的人身自由,有權管理純粹從事粗重雜役的女奴一“奚”。這是《周禮》的完整記載,說明周代竟是以女性為主來完成釀酒工作的。

說了周朝主管釀酒的官員,我們再說說主管飲酒禮儀的官職。

第一個就是酒監。是專門負責監督飲酒儀節的酒官。《詩經·小雅·賓之初筵》載:“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或佐之史。”其中的“監”和“史”都負有處理飲酒失儀者的職責,屬於相關的執事人員,《周禮·地官》又把這種人叫做“閭胥”。

周朝的酒令和酒監工作職責相同,都是維護禮儀禮節的人員。

周朝之後,是秦漢。

二、秦漢

秦始皇結束戰國七家紛爭,統一了天下,然後雄才大略的嬴政始皇在周朝的基礎上,就建立

更加完善和獨立的酒官制度。但秦二世而亡,秦建立僅14年後就被劉邦竊取政權,建立漢朝。漢朝的酒官制度也多沿用周、秦。

關於秦漢酒官,我們先說一個比較有趣的官職叫祭酒。

祭酒原本不是官職。在先秦時期,人們一般在宴飲前推舉一位資格較老或年紀較長的人,出面代表大家舉酒祭天地,這跟我們現在在典禮上剪彩儀式什麼的很像。長者祭天地後,眾人才能開懷暢飲。

這位被一致推舉出來的人俗稱“祭酒”。先秦諸子中的荀子,年老後曾經3次被齊襄王拜為“祭酒”,受到了禮遇。

西漢時,政府就第一次正式設“六經祭酒”,後來又設定了“五經博士”,博士中“聰明威重者”被授予祭酒一職,祭酒正式成為了官職,而且主司學業和教育。官階四品,雖不算顯重,但是社會的知名度卻相當高,必須要是具有才學德望的人才能擔任擔任。

晉武帝時又開設了國子學,設國子祭酒的官職。地方上開始紛紛效仿,各州郡也自設祭酒,東晉詩人陶淵明就曾做過州祭酒。

祭酒雖然官位不顯赫,但許多人還是希望能夠有機會做一做。清人吳錫麒當過軍機大臣阿桂的私塾先生,在仕途上奔波了幾十年,終於熬到被授予國子祭酒,算是了卻了一樁夙願。他逢人便不無得意地講:“得為國子宗師,吾願足矣!”國子祭酒利益不多,但是社會名望大啊,也算是人生的重大成功。

祭酒是什麼時候消失的呢?是清光緒年間,清朝改革學制,祭酒一職才隨之廢除。

秦朝滅亡後,時間到了西漢。

西漢酒監權力很大,有一則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西漢初,高祖劉邦去世,呂后專權,濫殺劉氏諸王,引起朝中文武的強烈不滿,但是諸呂紛紛受封為王,勢力正盛,許多人都不敢正面同諸呂對抗。朱虛侯劉章是劉肥之子,以宗室弟子身份入宿京都。他年輕氣盛,對諸呂的擅權一直憤憤不平,總想找個機會殺一殺這夥人的氣焰。

一天,呂后在宮中設宴,劉章入侍,太后任命他為即日的監酒官。劉章自忖有機可乘,就預先向太后建議說,為使酒宴辦得盡興,打算按照執行軍法的方式行酒,如果有誰膽敢違抗命令,一定立斬不怠。太后不明是計,還以為劉章忠於職守,很痛快地答應下來。劉章得令,便頻頻向諸呂勸酒,數巡過後,眾人的酒興開始逐漸發作。

這時,劉章又畢恭畢敬地走到太后跟前,請示道:“在下願為您老人家唱上一首《耕田歌》,來給眼下的宴席添一分娛樂。”太后點頭應允。於是劉章在一旁唱道:“田地要深耕,立苗須透風。若見雜草混,勤鋤莫放鬆。”諸呂子弟大多是不學無術之輩,文化底子薄,很少有人聽出了劉章的話外音,唯獨太后眉頭深鎖,沉默不語。忽然,諸呂中有一人終於不勝酒力,也沒跟劉章打招呼,起身就朝外面走,劉章二話不說,追過去一劍就把逃席者給斬了。隨後回到席中,鄭重其事地向太后彙報說:“下臣發現逃酒者一名,按照剛才規定的軍法原則,已經就地處決,請太后明鑑。”

諸呂見狀,酒勁嚇醒了大半。太后這才醒悟,真是後悔不迭,無奈有約在先,雖然暗中切齒,面子上卻不便發作,只好草草宣佈撤席。經過這次衝突,劉章大大樹立了威信。不久,太后死去,劉章又聯合朝中老臣,一舉滅掉了諸呂勢力,劉氏重新掌握了政權。

讓你大開眼界的中國古代關於酒的官職

諸呂之亂

劉章借酒監之職,有力地打擊了諸呂的囂張氣焰,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果敢機智,另一方面也說明酒監具有執法上的嚴厲性。

秦漢時期,國家多次禁酒,多數時候釀酒也是官辦。但漢朝起,農業大發展,糧食大豐收,酒的產量大大提高,酒不再是王公貴族的特權,民間釀酒和飲酒之風屢禁不止,酒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經濟行業,不斷為國家創造稅收,於是,酒稅官就登上了歷史舞臺。

酒士就是酒稅官的官稱。酒士是王莽時期設立的官職,每個郡(古代行政區域劃分,比縣大一點)都有一個酒士,統籌“國營”釀酒事務,不過主要是監督酒稅。

秦漢之後,像劉章那樣酒監具有強制性和懲罰性的職能有所保留,但慢慢發展,部分職能成為一種娛飲行酒的輔助手段。

三、魏晉和唐隋

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又設定了酒丞、酒吏、酒庫丞等官職,不過職責都大同小異,主管釀酒和酒稅等。

隋朝設定了良醞署這個部門,官員是良醞署令和良醞署丞,專門負責給宮廷供酒。部門有正、副長官,分別為署令和署丞,部門下面有釀酒的工匠等等。

良醞署一直延續到明朝和清朝,但是明清的官員叫做良醞署署正和署丞。

隋朝的隋煬帝楊廣還設定司醞這個官,這個官又叫掌醞,受良醞署令的領導,是宮廷女官,掌管酒禮,後來唐、宋、金和明朝都保留了這個官位。唐朝的時候,這個官職等級還不低,是個正六品,估計我們現代人混一輩子也當不了掌醞。

到了唐代,對酒監有3種稱呼,分別為明府、律錄事和觥錄事,他們的許可權和職責都有所側重。其中明府要由德高望重者擔任,律錄事則為擅長酒令、琴曲和有酒量的全才,觥錄事才是比較嚴肅的執法人員。明代袁宏道在《觴政》一書中記載了“明府”和“錄事”兩種酒官。明清兩朝的酒監,基本上保持了唐以來的面貌。

唐朝設立了酒坊使,與隋朝良醞署令差不多,主管釀造御酒等。

讓你大開眼界的中國古代關於酒的官職

影視劇《大唐十二時辰》裡的酒

四、宋、明和清

宋代經濟大發展,酒行業如火如荼。政府又設立了酒務官,也是主要掌管酒的稅收。宋朝初期,對酒的管制非常嚴格,嚴禁私人釀酒,後來慢慢開放,酒的政策變成酒的專賣、曲的專賣和稅酒三種形式。那時候對酒稅的控制很細,在某些方面比我們現在管得都嚴。

宋代還有一個酒官叫尚醞局典御,是皇宮尚醞局的主官,一般都有兩個,掌管皇宮裡釀酒、供酒、祭祀用酒等事務。

明代設御酒房,酒官是御酒房提督,專門負責給皇帝和其他皇親國戚釀酒,這個職位是宦官(太監)來擔當。

明朝還設定酒醋面局,酒官是酒醋面大使,管理皇宮裡食用酒醋、糧醬、面豆等物。這個機構也是宦官職位,但和御酒房是不同的體系,互相管不著。

讓你大開眼界的中國古代關於酒的官職

《本草綱目》記載的酒

看了這些,你是不是覺得我們現在的酒文化不僅沒有發展,好像反倒是落後了,管理層面對酒的重視好像還不如以前了。其實不是,現在我們也有酒相關的主管部門,比如各大葡萄酒產區都有葡萄酒管理局,這就是當前我們主管葡萄酒的政府部門,另外,我們還有酒業協會等等,都具有酒行業監督管理職責。其它還有很多工作,比如質量監督、稅務監督、安全監督等等早已融入到整個國家經濟管理的各個部門了,完全沒有必要再設定專門負責收酒稅的部門和官員。另外,飲酒的禮儀落入早已民間,至於國宴級別的用酒場合,也都有相應的管理流程,更是不需要酒監的存在。

不管怎麼樣,我們平時一塊喝掉小酒,娛樂心情,以開心愉悅和健康身心為主,不可貪杯,適可而止永遠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