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貪心,反而什麼都得不到

《道德經·德經·第四十四章》中,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簡單來說,就是告誡人們,人只有減少貪慾,懂得知足,身心才會感到無憂無慮,榮辱不驚,凡事適可而止,給自己保留一點退路,就能夠長生久安。

晚清有一位外號“三不要”的人物,名叫彭玉麟。他這一生最為人稱頌的不是他開創了中國水軍之先河,也不是他平定太平天國的赫赫戰功,而是他一不要命,二不要錢,三不要官。

過於貪心,反而什麼都得不到

一、不要命

彭玉麟生於安徽省安慶府(今安徽安慶),原本只是一介書生,後來因為父親去世,田地被族人奪走,無奈從軍,以軍餉養家餬口,然而誰都不知道,正是這個決定讓他成為了一代名將,在平定太平起義中有幾場大戰役,湘江之役、漢陽之役、田鎮之役、湖口之役、安慶之役、蕪湖之役、九州之役……每一場惡戰,他都有參與,常常身先士卒,多次遇險,卻憑頑強的意志,向死而生,屢建奇功,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

二、不要錢

錢財乃身外之物,但偏偏貪財的人最多。說到貪財,必繞不開權臣和珅,在整個乾隆朝,和珅可謂權傾朝野,無人能出其右,可當乾隆駕崩後,嘉慶帝就下旨將其革職下獄,查抄財產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最後的結局當然是被賜死,年僅49歲。

同為清朝官員,彭玉麟卻是個不愛財的典範,咸豐四年,他率領湘軍水師配合陸軍攻陷田家鎮,因為這場戰役對整個戰略格局而言十分重要,由此清廷獎勵白銀4000兩以作嘉獎,然而彭玉麟轉手就把自己拼了命換來的賞賜,轉而用於救濟家鄉。當他得知兒子花費2000串銅錢修葺了家中老屋之後,即去信嚴辭斥責,其實,他兒子修葺後的老屋也不過是三間土牆瓦屋而已。

三、不要官

彭玉麟這輩子,唯一的一次伸手要官,是當了兵部尚書,而這也是因為西南邊境告急,最終主張接濟劉永福,重用馮子材,共同創造了鎮南關大捷,但之後就辭官了。彭玉麟辭官並非這一次,而是六次,可以說是古時候炒皇帝魷魚次數最多的人物了。

他辭去的官,大多官職都很高,其中有僅次於直隸總督的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後來的李鴻章也做過這個位置,可謂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高官,但卻被他辭了,另外他也做過漕運總督,官雖然不是很大,但油水最豐厚,他也辭了。

過於貪心,反而什麼都得不到

老子在《道德經》中勸人“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大至一個國家,小至個人生存,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莫過於貪得的慾望。凡事順應自然無為之道,盡心力去作為,不要妄為,即老子說的“知足之足,常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