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濟南高新區共成長|網聰科技:為智慧電網裝上“雲大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修從濤

“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提出的碳減排目標,讓全行業的目光聚焦節能減排。在電力能源領域,電網尤其是傳統電網的智慧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減少損耗,也成為行業的必然趨勢。

濟南高新區企業“網聰科技”聚焦智慧電網領域10餘年,其自主研發的“智慧牽引電力自動化系統”,實現了業界首次全交直流智慧化與網路化保護的應用,形成以智聯網(AIoT)為核心技術架構的新型電力監控與預警系統。

與濟南高新區共成長|網聰科技:為智慧電網裝上“雲大腦”

辭職歸國創業,聚焦智慧電網

作為上世界80年代公派出國的留學生,李惠民因成績優異,學成後被歐美的電信公司青睞,在海外工作了多年。後來,李惠民兩度被海外公司外派到中國負責建立技術團隊,帶領中國團隊進行產品研發。也是由於這樣的機會,李惠民看到了國內蓬勃的發展前景。

2010年,李惠民辭去了海外公司的工作,來到濟南高新區創辦了山東網聰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後稱“網聰科技”),從事智慧電網軟體開發,專注於配網自動化、變電站控制數字化等方面。那時,他就預感到中國智慧電網未來將有著巨大市場需求。

為什麼選擇在濟南高新區創業?“當時濟南尤其是高新區聚集了一批智慧電網領域的企業,在智慧電網方面有著不錯的基礎,齊魯軟體園還成立了電力企業聯盟。”李惠民介紹,良好的產業環境是選擇高新區創業的關鍵因素。

在後來的創業過程中,李惠民不斷感受到濟南高新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園區不僅給其團隊提供免費開放實驗室,提供各類專項補助補貼等,而且提供創業導師進行一對一服務。

在各方的支援下,網聰科技從最初的十幾個人的團隊逐步發展壯大,李惠民也獲評了濟南市第三批引進的高層次創業人才,省級產業領軍人才併入選國家重點人才工程專案專家等。

與濟南高新區共成長|網聰科技:為智慧電網裝上“雲大腦”

自主創新,做細分領域佼佼者

2012年開始,李惠民帶領團隊與中國電科院系統所合作,自主研發出了“智慧變電站數字模擬與資訊處理一體化系統”,入選國家科技部與財政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專案”。這一系統,可以透過海量資料處理技術,讓傳統的變電站控制更加清晰,實現對電力網路的實時監控和訊號的情況、事故的前因後果分析,達到虛擬電力網路的高視覺化。

“智慧化變電站對保證整個電力系統的可靠穩定執行至關重要,有了這個全新的模擬測試系統,就可以在電力系統正式投入使用之前進行測試,及時發現隱患,提高電網安全性和穩定性。”李惠民介紹,如今相關智慧變電站模擬調測系列產品已經應用在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十多個省市地區,網聰科技也成為文章抄國家電網智慧變電站二次裝置襲自百監控類系統排名前三的核心供應商,成為細分領域家號的佼佼者。

2018年,網聰科技又實現了行業運用領域的突破,把智慧電網的核心技術運用在地鐵軌道交通行業,大幅度提高軌道交通執行的安全可靠性,降低軌道交通自動化的建設及執行維護成本。網聰科技也成為軌道交通行業新一代智慧化變電所及智慧供電系統的主要推動者,在地鐵實現了業界首次全交直流智慧化與網路化保護的應用。

與濟南高新區共成長|網聰科技:為智慧電網裝上“雲大腦”

為智慧電網裝上“雲大腦”

去年,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對電力行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惠民介紹,以前我國多采用集中發電模式,透過火力發電,將西北等地區豐富的能源送到全國各個使用者,但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碳排放,及環境汙染。如今,隨著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出現,我國發電模式逐漸轉變為分散式、多點發電,大大減少能源汙染。但隨著分散式能源接入電網,尤其是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受天氣影響起伏大、難預測的情況也在考驗著傳統電網的容納極限。

能不能給電網系統裝上“雲大腦”,智慧調節電網執行?為此,網聰科技對過去十年積累的智慧技術進行重新整合,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智聯網平臺+行業生態體系,搭建配用電物聯網和全標準化的智慧微網監控系統,還打造了以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為核心技術架構的新型電力監控與預警系統。

“我們的技術也可以應用在綠色可再生分散式能源中,為分散式能源系統提供‘雲大腦’服務,提高分散式能源的高效穩定安全效能。從更長遠來看,未來的智慧工廠、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我們也希望有機會參與其中。以科技賦能產業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李惠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