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奧運(三)東京奧運會為何會如此“陰間”

「科普向」奧運(三)東京奧運會為何會如此“陰間”

寫在前面

這次東京奧運會的舉辦,很多人吐槽這是“開墓式”,地府團建,送走觀眾。那麼,為什麼原本陽光健美的古希臘奧運會,到日本這裡就陰氣滿滿呢?

「科普向」奧運(三)東京奧運會為何會如此“陰間”

一、產生原因

1.

開放性VS封閉性

希臘,義大利都是以半島形式插入地中海,處於亞非歐交界,文明碰撞,開放性強。而日本島則是四面環海,島國這樣的地理特徵有一定好處,比如外敵攻破困難,文化入侵少,文化純潔性、獨立性高,從這兩個角度看,日本的地理位置使日本社會文化繁殖,很多方面走向高峰。比如茶道,花道,劍道。但是封閉性也會影響精神層面,造成思想的固守或者階級的固化。我們可以聯想到印度的種姓制度,日本的神道教,鬼神文化都是如此,思想有一定的極端化。很有意思的生活現象:嚇唬中國小孩用“狼來了”,日本人嚇唬小孩說的是“小鬼來了”。

2.

穩定性VS災難性

相比於中國早期文明大部分位於內陸,僅有東側臨海,整體環境較為穩定。至少人們不會擔心一場海嘯淹沒國土。而農耕經濟也使中國的經濟結構較為穩定,讓人們有更多對自然發出挑戰的勇氣。而氣候上來看島國更加多變、惡劣、不定。地理環境上看,國土面積小,人口多,處於環太平洋火山斷裂帶,災難頻發,颱風,洪水,火山,海嘯是常客。長期如此,很容易沒有安全感,需要藉助神學文化進行精神寄託和依賴。也就是說,日本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各種看似扭曲的表演和妖魔鬼怪,實際都代表著日本面臨的自然境況,風,雷電,和黑暗。日本人對於大自然的敬畏加上物哀的審美,開幕式也是日本民族文化核心的反映。

「科普向」奧運(三)東京奧運會為何會如此“陰間”

二、

鬼神文化

日本人崇鬼,每年還要舉行一次全國鬼峰會。這種風俗同樣與

地理環境

密不可分。日本島四面環海,冬天晚上,縮在屋子裡烤火時,面對外面黑壓壓的大風大雪,於是各類靈異在頭腦裡慢慢騰起。在日本人眼中,鬼世界就是人類現實生活中的恐懼在幻想界裡的投射,也體現了人們在不安與未知中逐步認識世界的過程。

科學主義

的除魅運動,永遠只是

客觀世界

裡打轉,但在日本人的

主觀世界

裡,鬼怪簡直就是與天地齊其經,日月同其明。

日本文化裡“鬼”的形象,也受外來傳入的影響。從1996年開始中日兩國考古學和人類學多次證實,日本民族是主要由西伯利亞通古斯人、古代中原人、東北亞遊牧民族和少量的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南洋群島的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和日本原住民融合而來。日本吸收外來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幾千年的歷史過程。“鬼”這個字在漢字中的意思就是死者的魂魄。原本意味著死靈、幽靈的鬼在六世紀左右傳入日本後,和日本固有的“オニ”相結合。在中國古代典籍《山海經》中,東北方向是眾鬼出沒的地方,也就是“鬼門”。而在日本平安時代(約為中國的唐朝時期),中國和日本兩國有了更深的文化交流,日本人民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對我國流傳過去的《山海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編,逐步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

日本“妖怪文化”。

宗教信仰

也為鬼神文化提供了傳播土壤。

鬼佛其實就是在文化融合的思想下所誕生出來的一種代表性產物。我們能看到怨靈女鬼、還有晚間出來複仇的魂魄,這是惡鬼文化的體現,再看菩薩谷、寺廟、地藏等等,便是

佛文化

的體現,而兩者並非是矛盾的,而是因為有鬼所以人們求佛,因為人們信佛所以對鬼怪的存在也確信不疑。鬼佛的出現則是表達了對文化融合的觀點。正是因為鬼佛的相互依存才使二者不斷壯大。在日本神

道教文化

中,神社也是有說道的。神道教神社是拜祭神的地方,同時也被認為是神居住的地方的。代表神,祭祀神的法物也存放在神社深處不為人知的密室中。

同時,與中國將祖靈、靈魂視為鬼相比,日本主要是將與自然、器物(超越人知)相關的現象視為鬼。

遠古人們對自然、動物的

敬畏之心

,也寄託在了鬼怪文化上。妖怪,在日語字典上解釋為人類智慧不能解釋的奇怪的現象或者異樣的物體。日本傳統的民間信仰認為,超出人類理解奇怪、異常的現象或因此引起的,具有非常的不可思議的力量的事物,都被稱之為妖怪或者魔物、怪物。妖怪的屬性不是固定的,由人類對妖怪的態度來決定,妖怪會變善或變惡。在日本流行的漫畫中有很多可怕地妖怪也有許多善良的妖怪。日本將妖怪文化發揚光大,它更加擅長表達的反而是折射人類自身的影子,人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並且改變自己。

日本不少

藝術形式

都與鬼有關,比如傳統藝術“能”在日本已經是國寶,“能”面,即藝人的演出時戴的假面,主題是表達愛,忌妒,復仇,武士道精神等。能面同時帶有悲哀和微笑兩種表情,演出的內容多是鬼的世界。日本文學、繪畫、動畫片中也有很多關於鬼怪的故事,比如一休,和動畫片不同,一休法師的故事在日本充滿了神怪色彩。

「科普向」奧運(三)東京奧運會為何會如此“陰間”

三、民族性格

1..

物哀審美

物就是一種代指,可以指你我他,那什麼是“哀”呢?“哀”,我們可以理解為悲傷。日本文化根源於中國,中國文化中“悲”的成分其實很常見。黛玉葬花,六月飛雪,孟姜女哭長城,悲不悲?水滸好漢終於招安,三國謀士結於司馬,玉環含冤入葬,悲不悲?這一切的悲,無不展現了另外一種美。

那麼這種美學

從何時產生的

?日本平安時代的文學作品多出自女性之手。究其原因,這些貴族女性是當時少有的、能夠體會到“虛渺無常之喪”的群體。首先,她們不事生產,終日無非風花雪月,自然是虛渺得很。其次,平安時代醫學極端落後,生孩子能要半條命——不是大人難產死亡,就是小孩活不過倆禮拜夭折。這一切的一切拼接起來,物哀文化出自於女性群體,本身就很無常了。女性,或生於一場不知與何人戀愛,或死於一次不知在何時的難產。無常,且喪。

到了江戶時代,出現了一批“紫學家”,即研究紫式部和《源氏物語》的學者,類似中國的“紅學家”,其中,本居宣長最先提出了“物哀”這個概念,他認為《源氏物語》乃是“物哀”的經典。此後這個概念逐漸流行起來。總體來說,“物哀”是一種“虛渺無常之喪”。如果有人能在這種“喪”中感受到美,便是“物哀美”了。

「科普向」奧運(三)東京奧運會為何會如此“陰間”

那物哀美除了人為原因,還有沒有

其他因素

呢?

有的:自然環境。地中海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暖溼潤,降水豐沛,生物多樣性豐富,適合人類生活。義大利和希臘等南歐民族的性格,就是富有哲理詩意,陽光浪漫,與北歐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的粗獷,豪放就形成了對比與反差。相比於愛琴海孕育的古希臘人,還在與地震洋流鬥爭的日本人更加苦大仇深。所以,日本人的性格塑造與氣候和地理環境有著莫大的關係。回到現在,2021年八省聯考中川端康成對於律子的形象塑造也能從側面折射出日本人的審美——物哀。最開始是觸景傷情,後來演變為對無常的哀嘆和欣賞,如欣賞櫻花的轉瞬即逝的美,收集殘器認為缺一塊更有含義,認為死亡是一種美的藝術。正是因為這樣的審美取向,日本的文學,藝術都充斥著憂鬱,哀愁的色彩。

2.

武士道精神

東京奧運會開幕式歌舞伎表演的就是鎌倉幕府時代的武士故事。那麼,什麼是武士道呢?

在漢語之中,“道”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指導人們遵循的一種規則”。“武士道”顧名思義,也就是指指導武士達成目標的一種規則。

武士道精神

起源

於日本

鎌倉幕府

,後經

江戶時代

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但是作為封建幕府時代政治的產物,它吸收的是

儒教和佛教

的某些表面的東西,而日本民族固有的

神道

則充分提供了其需要的核心。

武士道精神

的要求最主要有幾個方面:義,勇,仁,禮,誠,名譽,克己,但它們

都屬於“忠”的範疇,加強了

"忠"

的行為規則。“忠”,是把生命交給主君,是徹底的

獻身

精神,為了主君,剋制自我,無條件地服從,甚至捨棄生命。在日本,對領主盡忠凌駕於其他倫理。如果是父母背叛了主君,應當拋棄父母,服從主君。由此可見,“忠”的基礎就是

恩情

。但有時,他們也會和主君的意見不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利用一切手段來糾正主君的錯誤,甚至採取切腹這個手段。武士用自己的血勸告主人,竭盡忠誠。

那麼,“忠”為什麼會成為武士道中最重要的地位呢?

1.

自然環境

日本位於北太平洋的西部,山地眾多,平原很少,零散在各處的平原是日本人的生存空間。這種地理條件影響了日本人的視野。在生產力水平低、交通不便的時代,人們可以活動的範圍就是本藩,生在這樣的村莊的武士們能夠活動的空間和視野變得狹窄了。他們認為離開自己所在的藩,就會進入異國。所以在利益紛爭激烈、生存環境狹窄的武士們只得對主公盡忠。“忠”能最大限度挖掘人的

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

,用自己的有限生命,為國家無限奉獻。

2

、於國有利

忠”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讓國民把自己的個人利益看作國家利益的一部分,把自己的利益放在

國家利益

之下。因此,日本社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利益共同體,全體國民團結一致,以富國強兵為目標。從明治時代開始,武士道的精神和作風對日本近代的經濟資本主義化和君主立憲制的成立,並且對近代天皇制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科普向」奧運(三)東京奧運會為何會如此“陰間”

在日本常用

櫻花

來比喻武士。因為他們認為櫻花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點。

首先

,單個的櫻花很美麗,但成片的櫻花聚在一起就更加漂亮。這和日本武士的集團精神很相似。武士道是注重共性,但是他們崇尚的集團精神和團結、愛國精神又不同,他們既不忠君也不愛國,他們愛的是自己所在的武士集團。

其次

,日本人認為櫻花最美的時候並非盛開,而是凋零。櫻花花期不長,但凋零時一夜之間滿山的櫻花全部凋零,沒有一朵花留戀枝頭。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麗中達到自己人生的頂峰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之後毫無留戀地結束自己的生命。武士自殺並非因為輸不起或屈辱而死,而是感到輝煌已盡,心願已結,就應該象櫻花一樣毫無留戀,戛然而止。這是一種對自我生命的覺悟,一種封頂的判斷,一種哀傷的滿足,一種悽美的嚮往。

結語

《菊與刀》有一段話說過,日本國民的性格是互相矛盾的,有陰柔、殘酷、好戰的一面,也有陽剛、隱忍、友善的一面。對於各國文化,我們不單要看個熱鬧,更要多元且包容。希望在大是大非面前,日本拎得清,看得明。在輿論紛雜的當今,大家也要看到背後的本質,謹言慎行。

如果你覺得這個系列還不錯,希望你可以

點一個贊

關注我

,或者轉發讓更多人看到,你們的支援是我們更新的最大動力!

我們作為一個新團隊十分缺乏經驗,可能會存在種種疏漏,還請各位大佬嘴下留情,反饋問題。感激不盡!

「科普向」奧運(三)東京奧運會為何會如此“陰間”

文/ 孑文

責編/ M。韋伯

圖/ 網路

小蓬軟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