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芯思辰|臺積電兩座新廠規劃:7nm和28nm

據臺媒中央社報道,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赴高雄建廠案已有初步規劃,受到可建廠土地面積限制,臺積電在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將興建2座12

吋晶圓

廠,包括第一期月產能4萬片的7奈米及6奈米晶圓廠,及第二期月產能2萬片的28奈米及22奈米晶圓廠,以月產能來看只有1。5座的規模。若投資計劃確認,第一期晶圓廠完工時間為2024年,2025年才會進入量產。

中油高雄煉油廠於2015年底關廠,整治廠址面積169。5公頃,高雄市政府希望爭取臺積電落腳高雄,土壤整治期程縮短到2023年完成,臺積電著手進行投資規畫,將在土壤整治結束後才會啟動建廠,預計在當地興建2座12吋晶圓廠,第一期月產能4萬片的7奈米及6奈米晶圓廠將在2024年完工、2025年後進入量產,第二期月產能2萬片的28奈米及22奈米晶圓廠將會在2025年後完工。

對於高雄設廠一事,臺積電表示,設廠地點選擇有許多考量因素,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不過,裝置業界對臺積電高雄廠能否順利興建,認為水源並不是問題,因為高屏溪伏流水供應量大,最大問題在於環評要過關難度不低,另一個問題則是臺電需要拉一條高壓電專線進入廠區,因為高壓電專線可能會經過住宅區,若處理不當,恐會造成當地居民抗議。

臺積電的12吋廠設計以超大型晶圓廠(GigaFab)群聚為主體,例如正在興建中的南科Fab 18廠區,就包括4座5奈米晶圓廠及4座3奈米晶圓廠,可有效降低每座廠的平均廠務建置成本,全面量產同時則可達到經濟規模。然而高雄廠現在規畫僅興建2座晶圓廠,以月產能來看只有1。5座的規模,建置成本與其它廠區相較並不算低。

裝置業者認為,臺積電在下次董事會中應會針對高雄投資案進行討論,臺積電還沒真正宣佈投資案,但在預期心理下,周邊房價已經大漲。而以高雄廠的投資計劃及決策過程來看,受到島內政治影響的程度著實不低,至於高雄市政府自然會給予很好的租稅優惠及投資抵減來提高臺積電建廠意願,業界傳出將給予三免五減半的實質稅負補貼。

臺積電3奈米第二波擴廠落腳高雄?

臺積電進駐高雄、以及在高雄評估設廠的傳聞不斷,業界盛傳是因高雄積極招手。供應鏈證實,臺積電評估高雄設廠,不只是因高雄市府對臺積電頻頻招手,主要因南科擴廠用地不足,尤其是3奈米第二波擴廠,除了既有第一波量產在南科的18b P5-P8廠的規劃外,未來第二波的擴廠用地要落腳高雄。

南科主要生產基地為18廠,第一期為18A

P1、P2、P3,已量產5奈米;第二期的P4主要正在量產5奈米,以及小量試產(mini-line)3奈米,5奈米年底月產能最少12萬片,最多上看14萬-15萬片,試產的3奈米月產能目前約3000-7000片。

3奈米除了在新竹寶山有研發產線外,目前已經開始在南科試產、同時少量

進機

的階段,表定是明年下半年量產。供應鏈表示,南科用地已經不足,3奈米預計於量產近一年後,逐漸將接棒5奈米,成為特大的節點,臺積電已在為此做準備,為第二波、第三波的擴產找地。

以臺積電既有規劃,18B的P5、P6、P7、P8以生產3納米制程為主,目前P5、P6仍在興建中,P7則是去年8月公告買下的瀚宇彩晶興建中廠房,需要拆掉重建,目前已經拆得差不多,P8則還在計劃階段。

臺積全臺蓋廠的三大效應

臺積電南下高雄建新廠,讓臺積電未來分散區域風險涵蓋桃園、新竹、臺中、臺南及高雄等地,此舉有利提升臺灣在全球半導體地位,並讓加速臺積電扶植本土供應鏈腳步。不過,臺積電未來以每年興建二到三座新廠的速度在臺擴張,也加深半導體人才不足、營建工人短缺,以及推升當地房價等三大效應。

臺積電已提出未來三年資本支出將達1,000億美元,換算每年資本支出都超過新臺幣1兆元的大投資計劃,臺積電勁敵三星電子,在少主集團副會長李在鎔出獄後,將原本預計投入1,511億美元,加強晶片製造技術的投資規模,拉大到逾2,000億美元,但從臺積電後續佈局來說,臺積電手筆並不輸給三星。

臺積電持續加碼投資臺灣,等於再擴大臺積電半導體族聚效應。不過,這幾年隨臺積電在南科18廠趕工量產,大量招募新血,已造成營建工人短缺,工資不斷飆高,若臺積電持續擴廠,預料臺灣整體營建成本將居高不下。

此外,臺灣半導體人才也因臺積電一年吸納近萬人,已嚴重短缺,雖然數十家半導體廠和教育部合作,決定在多家大學開設半導體學院,但各半導體廠多認為,未來人才不足問題仍嚴重,值得有關單位注意。

另一方面,「護島神山」的所在地,也成為這幾年當地房地產業者的活招牌。臺積電進駐中科、南科之後,島造成當地房價大漲,此次臺積電南進高雄,可預期當地房價上漲會是擋不住的浪潮。

國芯思辰|臺積電兩座新廠規劃:7nm和28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