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來看,陶瓷的誕生是在情理之中

這樣來看,陶瓷的誕生是在情理之中

往期文章

簡單易做的手工 陶藝紙泥漿

乾隆審美農家樂,真是這樣嗎?

傳世極少的宋代哥窯海棠式花盆

似玉非玉 宋代龍泉

這樣來看,陶瓷的誕生是在情理之中

今天我們簡單聊一下陶瓷原料的分類。

“陶瓷”,是“陶”和“瓷”的總稱,由於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於自然界的矽酸鹽礦物,所以可歸屬於矽酸鹽類材料和製品。以前,景德鎮陶瓷學院(現稱為景德鎮陶瓷大學)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便稱為矽酸鹽專業。實際上,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業同屬“矽酸鹽工業”的範疇。

單說陶瓷這種成品(就是燒成後的狀態),經化學分析後可知,其主要成分是矽、鋁、鈣、鈉、鉀、鎂、鐵、鈦等的氧化物。注意,最終關鍵詞是落在了“氧化物”上面,氧化物中肯定是含氧元素的了。眾所周知,地殼中排名前8的化學元素是:氧、矽、鋁、鐵、鈣、鈉、鉀、鎂,看到這裡,相信各位朋友就理解了標題的意思吧。

上面我們說的都是元素級別的內容,這類物質,我們肉眼也無法看見。這裡我們把它講得通俗一點。陶瓷原料,無論是泥料還是釉料,它們的組成都是由石頭加泥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比如說,從山上挖來石頭,從河底挖來淤泥,兩者混合,就能做出陶瓷原料。看到這裡有人會說,那做瓷器豈不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不是的,做出一件東西不難,難的是把一件東西做出高度,做出標準。陶瓷的品質是由工藝的選擇決定的,工藝的選擇是由原料的特性決定的,原料的特性則是由配方決定的,而配方則是由單一原料的特性決定的。陶瓷本身就是一門很複雜的科學,這裡我們就不再討論下去了。

鑑於此,陶瓷原料的分類可以從4個方向來進行:

1、根據原料的工藝特性可分為:黏性原料(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非可塑性原料)和熔劑性原料

2、根據陶瓷原料的用途可分為:坯用原料、釉用原料、、輔助原料(如色料、石膏、匣缽土、助磨劑、增塑劑和增強劑等)

3、根據原料的礦物組成分為:黏土質原料、矽質原料、長石質原料、鈣質原料和鎂質原料等

4、根據原料獲得的方式不同分為:礦物質原料和化工原料(這裡可以參考之前小志寫過的內容:

故宮裡的原礦瓷器就真的比現在的好嗎?

綜合上述分類,我們可以把製作陶瓷所需要的原料主要歸納為三大類:

1、具有可塑性的黏土類原料(比如高嶺土)

2、具有非可塑性的石英類原料(比如石英)

3、幫助原料在燒成過程中形成陶瓷的助熔劑,即熔劑原料(長石)

所以這樣來看的話,陶瓷原料(泥或釉)的組成通俗的來說就是:長石、石英、高嶺土。

關於陶瓷原料的分類,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本文試著從通俗易懂的角度,把一個行業的理論知識,介紹給大家,目的則是為了讓喜歡陶瓷,喜歡陶藝生活的朋友們能夠較為清楚地走進來,後續小志會逐步深入地和大家探討陶瓷方面的內容,希望能夠和大家一起走上去。

關注小志,與你分享更多陶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