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的前沿,三大發明之外,宋代建築冶金與造船技術

建築

兩宋時期的建築技術有了很大發展,《營造法式》是中國古代最完善的一部建築技術專著,系統地總結了宋以前的建築技術和管理制度,是當時整個建築行業科技水平和藝術水平的反映,表明我國古代建築技術逐步走向標準化,使中國建築自宋至明清具有了基本的模式,對當時和後世建築技術的進步都做出了很大貢獻。兩宋時期的文化和審美與前代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建築藝術與前代也有所不同,崇尚絢麗柔和成為中國古代社會後期建築的主要特點。

科技發展的前沿,三大發明之外,宋代建築冶金與造船技術

在建築的總體佈局上,宋朝的建築大多采用沿中軸線排列成若干院落的方法,這種方法加強了建築群的縱深感,使人感到層層空間的變化。在南方山林環境中,還存在一種以周邊矮小建築簇擁中央主體建築,突出中心構圖的佈局方式,高低錯落,佈置靈活自由。佛寺、祠廟等建築多在中軸線左右建樓屋與廊子相接,在主殿左右建挾屋,主殿空間加大,左右各間逐漸減小,以空出中心,主次分明。

為加大殿內空間,北宋以後多采用減少或移動前後內柱的辦法,或加大進深和增加內柱高度,使殿內空間顯得更加寬闊、高大莊嚴。在外簷裝修上,宋人採用了欞格花紋裝飾的木門窗,這不僅改善了殿內的採光和通風,而且更加美觀,使內外空間顯得開朗明潔。裝飾上更注意與結構構造的統一,普遍採用卷剎的方法,使構件避免出現單調而呆板的直線。屋頂舉架隨進深而定,進深越大,屋頂坡度越陡。屋頂鋪琉璃瓦或與青瓦配合的琉璃瓦剪邊,它們與殿身的青綠彩畫在色彩上達到協調柔和的效果。

科技發展的前沿,三大發明之外,宋代建築冶金與造船技術

冶金技術

兩宋時期,我國冶金技術取得了較大發展,全國各地分佈著為數眾多的金場、銀場及冶鐵作坊,許多金屬產量都有大幅增長。美國學者郝若貝估計,在冶鐵業最為興盛的宋神宗在位期間,元豐元年的鐵產量在七萬五千噸至十五萬噸之間,是1640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產量的二倍半到五倍,而18世紀初整個歐洲的總產量才為十四萬五千噸至十八萬噸。宋代煉爐大多倚山而建,從而減少築爐工時,增強了爐子的牢固性,利於生產操作。人們利用上方平臺上料,在下方平臺送風、放渣、出鐵,這是宋代的創舉。

科技發展的前沿,三大發明之外,宋代建築冶金與造船技術

宋代煉爐體積不大,爐腔多呈梨形,適應物料下降膨脹、氣流上升收縮的變化規律,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鍊鐵工序的認知水平。宋代還出現了可以移動的“行爐”,由方形化鐵爐與梯形木風箱相連,下有木架可以抬動。在我國古代早期的冶金過程中,人們會使用一種叫作“橐”的皮囊作為鼓風器,到了宋代,出現了往復式風箱,它大大提高了鼓風效率。這種風箱體積很大,可以顯著提高風量、風壓,使冶鐵過程得以強化。灌鋼技術的推廣和改進,是宋代鋼鐵冶煉業工藝技術和生產效率提高的又一重要標誌。東漢時期,已經有了百鍊鋼技術,到了宋代,這種工藝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百鍊鋼的原料是一種含碳量稍高、夾雜較少的炒煉產品,百鍊的基本操作是“鍛之百餘火”,在不斷去除夾雜的同時,起到均勻成分、緻密組織甚至細化晶粒的作用,從而有效地發揮材料的機械效能。百鍊鋼技術在宋代已很少應用,代之而起的是灌鋼工藝。

科技發展的前沿,三大發明之外,宋代建築冶金與造船技術

“鍛鐵”指可以鍛打的鐵碳合金,柔鐵是柔性較大、剛性較低的產品。“封泥”的目的,一為減少加熱過程中的氧化脫碳,二為減弱火焰強度,使金屬塊各部均勻受熱。所謂“灌鋼”,便是在生產過程中將生鐵汁灌入熟鐵塊中而得名。南宋時期甚至達到全國銅產量的85%。膽銅法又稱膽水浸銅術,它把鐵片浸在膽水中,利用元素活性的不同置換出銅來。宋代膽銅生產大概有三種不同操作:一是烹煉法,二是浸泡法,三是淋銅法。宋代金屬加工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鍛打、模壓、焊接和複合材料技術、熱處理技術、外鍍技術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青堂羌族人民鍛造的“瘊子甲”,採用冷鍛技術,在加強硬度的同時,使器表晶瑩光滑,與現代技術原理完全相符。據此推測,北宋時期金屬加工機床的使用已經比較普遍。

科技發展的前沿,三大發明之外,宋代建築冶金與造船技術

造船技術

宋代造船業的發展將我國古代的造船技術推向了高峰,不但船舶數量眾多、船型豐富,而且規模較大,專業化程度較高,裝置也比較完善,使我國航海事業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宋代造船廠遍佈全國,以華中及華中以南各省為多,浙江溫州、明州是較大的造船中心。宋代全國每年的造船數量很多,宋太宗末年,各地歲造運船三千二百三十七艘。南宋初期,雖然戰事吃緊、領土縮小,但在建炎二年,江湖四路仍造船二千七百六十七艘。宋代以前,船舶載重量都在萬石以下,宋代出現了載重萬石以上的大船,張舜民《畫墁集》記載了一艘大船可載米一萬二千石。

科技發展的前沿,三大發明之外,宋代建築冶金與造船技術

升降舵,透過滑輪系控制,船在淺水行駛時,可將之提起,透過深水時,可降到船底之下,免受船尾水流渦漩的影響。副舵及三副舵,可以減少航行中的橫漂。開孔舵,在舵葉上打了許多孔洞,使舵的扭矩大為降低,減少水流阻力。1979年,寧波市出土了一艘宋代海船,排水量在五十噸左右,在兩側船舷的第七和第八接縫處,各有一根截面為半圓形的縱向長木,它們緊貼在船殼板目,並用鐵釘釘合。此處正是船的舭部。有學者認為,這兩根長木就是舭龍骨,其存在是為了減緩船舶的左右搖擺,提高航行時的平穩性,比西方相似裝置的出現早了六七百年。

宋代造船工藝過程從設計到施工都較為嚴密科學,大多先做模型,然後再按比例放大施工。有些船場還事先繪製圖紙,從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保證了產品質量,而西方直到16世紀才出現簡單船圖。

科技發展的前沿,三大發明之外,宋代建築冶金與造船技術

結語

宋代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期。火攻的武器大大豐富,出現了火箭、火球、火’藜等武器,特別是南宋出現的管形火器堪稱近代槍炮的鼻祖。目前所知最早關於指南針的明確記載見於北宋中期。宋人系統總結了製作指南針的方法。指南針被髮明之後,很快在航海業得到了應用,成為遠洋航行時必不可少的導航工具。宋代雕版印刷業十分興盛,雕版印刷得到廣泛的使用。

宋版書籍大多校勘精審、刻印精良,為後人稱道。仁宗慶曆年間,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是印刷術的重要突破。宋代天文學碩果累累。宋代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天文觀測。第四次天文觀測的結果被繪製成天文圖,刻於石碑之上,流傳至今,是世界現存年代最早、存星最多的天文圖。

科技發展的前沿,三大發明之外,宋代建築冶金與造船技術

天文儀器在宋代取得了新的發展。北宋中期製造的水運儀象臺集多種功能於一體,反映了宋人高超的認識水平和製造技術。宋人還留下了豐富的天文記錄,其中對“天關客星”的超新星爆發的記載尤為珍貴。數學方面,沈括完成了《九章算術》中沒有徹底解決的隙積術、會圓術兩種演算法。賈憲發展了“增乘開方法”,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開高次方的解法。他們的成就達到了當時的前沿水準,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醫學方面,宋代官府和個人總結了前人的醫學經驗和醫學成果,整理出大量前代的醫藥學著作,編著了實用的醫方和藥典。宋代中醫的分科從唐代的四科增加到九科,更加精細、合理,在婦產科和兒科方面取得了頗具高度的成就。

科技發展的前沿,三大發明之外,宋代建築冶金與造船技術

王惟一鑄造了針灸銅人,大大方便了針灸教學與練習。在宋朝重視法律證據的風氣的影響之下,一批法醫學著作問世。其中宋慈的《洗冤集錄》系統地總結了檢驗、判斷死傷原因的方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全面的法醫學著作,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重視。宋代建築水平高超。福建的洛陽橋、安平橋,河北定州的開元寺塔,河南開封的祐國寺塔是宋代高超的建築技術的代表。李誡的《營造法式》系統地總結了宋以前的建築技術和管理制度,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冶金技術方面,複式風箱、灌鋼法取代了舊的技術,大規模應用膽銅法制銅,生產效率顯著提高。宋人將機械應用到金屬加工領域,使金屬產品更加精細。宋代的造船業十分發達。工匠製造出多種多樣的適合於不同環境、具備不同功能的船隻。宋人還開創了水密艙技術,發明了平衡舵、升降舵等船舵,安裝舭龍骨,大大增強了船隻在航行過程中的安全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