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是戰國時期魏國人,系晉大夫張老的庶支

歷史永遠是陳舊的,新的生活不能把歷史為根據,這正如一種新的愛情不能和舊的愛情一樣。

文/春色年年【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

張儀:是戰國時期魏國人,系晉大夫張老的庶支

關於張儀的祖籍及家世,《史記張儀傳》《呂氏春秋涯》《史記正義》等文獻均有記載,且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張儀是戰國時期魏國人,系晉大夫張老的庶支,居地在名叫“清河”一帶的“河東”“西張城”。

而據考證“西張城”即今天河南省濮陽市市區胡村鄉張儀村,有以下五個證據可以證第一,張儀村為春秋時晉地、戰國時魏地。這個村子位於今天河南省內黃縣東南、清豐縣西南,與濮陽市區交界處。

張儀:是戰國時期魏國人,系晉大夫張老的庶支

根據這個村在清朝同治年間所立的《鐵佛寺碑》和內黃、清豐兩縣舊志記載,此地曾先後屬內黃、頓丘、清豐縣地,1994年劃歸濮陽縣。清朝光緒年間,續編的《內黃縣誌》記載:內黃春秋時期屬於晉國,戰國時期屬於魏國。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記載說,清豐本來是漢內黃縣的土地,大曆七年於清豐店置,沿襲下來用清豐的名字。酈道元的《水經注·淇水》上記載:頓丘這個地方,《古文尚書》上說是觀地。

張儀:是戰國時期魏國人,系晉大夫張老的庶支

因為太康五君名號是觀者《竹書紀年》上提到說晉定公三十一年定都城於頓丘。從以上方面文獻的記載來看,張儀村不論後來屬於內黃、頓丘還是清豐,這些地方在春秋時期都屬於晉國,戰國時期屬魏國。

第二,張儀村位於戰國時期的黃河東岸,古代文獻中的“河”指的都是黃河。“河東”就是黃河以東的地區。根據《光緒開州志》記載,古代黃河自河南滑縣流入此地,向北穿過開州的小屯莊、張家莊、聶固等村。

張儀:是戰國時期魏國人,系晉大夫張老的庶支

經過戚城由西轉向東北進入清豐縣的境內,這是西漢以前的黃河流向;班固的《漢書→武帝紀》中記載,元光三年黃河水從頓丘的東南地區流入渤海。夏天的時候黃河在濮陽地區決口,淹了十六個郡縣,政府發兵十萬去搶險救災。

以上文獻所記載的西漢以前的黃河故道流行的遺蹟依然可以辨識出來,循著遺蹟可以找到張儀村,就位於戚城西北部二十里的黃河故道東岸。第三,張儀村一帶曾經因為古清河而得名“清河”。

張儀:是戰國時期魏國人,系晉大夫張老的庶支

對於“清河”一詞,《辭海》裡的解釋有五項是古河名,有兩支支源出於今天河南內黃縣以南;一支為古濟水以下的別稱。二是古郡名為西漢時期設定,地點在今天河北清河縣一帶。三是古國名為東漢時期設定,地點在今天山東臨清市東面。

四是舊縣名在南宋時期設定的,地點在今天江蘇省清江一帶;五是今縣名為隋朝時設定,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清河縣。只有今天的河南省濮陽市市區胡村鄉張儀村一帶,才是戰國時期張儀的故里清河。今天先說這三個證據,感謝大家的閱讀。

結尾:【圖片來自網路。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作者簡介:春色年年,愛好歷史,樂享歷史舊故事。熱愛寫作,用文字表現歷史的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