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眼中為什麼七普人口增加超預期,5年前的一項制度是關鍵

本週最大的新聞就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了(以下簡稱七普),當然訊息公佈之後有一件事情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根據2019年度抽樣調查推斷的中國總人口為14。005億,預計2020年中國人口總量可以增長到14。04億。但七普得出的人口總量是14。12億,多了800萬人。

對此的解釋非常多。拋開網路上某些陰謀論不談,十年的全國普查與以前抽樣資料推算,二者在統計方式上就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個也是原因之一。不然為什麼要每10年搞一次大的人口普查呢?就是為了修正潛在的資料問題。

不過在我看來,統計差異只能解釋其中一部分,因為六普的漏登率已經很低了——只有0。12%,遠遠低於國際3%的標準。而七普的漏登率更低,只有0。05%。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說多出來的800萬人是漏登等統計差異是主要原因,顯然不足以說明。

聊聊我眼中為什麼七普人口增加超預期,5年前的一項制度是關鍵

那麼這多出來的800萬人是哪來的呢?我心中的答案只有一個——國辦發〔2015〕96號文。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查一下,這個是公開的檔案。

這個2015年12月31日製定的檔案是幹嘛的呢?看看檔名就不言自明——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也就是說,在2016年開始,國家解決了一大批以前沒有登記戶口的人,給他們落了戶。

這裡面的人有很多,總共有8類。最典型的比如不符合計劃生育政策出生人員、未辦理《出生醫學證明》人員、未辦理收養手續的事實收養人員、農村地區因婚嫁被登出原籍戶口的人員、我國公民與外國人、無國籍人非婚生育的無戶口人員。

重點就不用我劃了吧,很明顯是不符合計劃生育政策出生人員,這裡面既包括歷史上多生的二胎、三胎,也包括非婚生育的小孩,還包括某些“事實收養”的小孩(瞧瞧這個措辭)。

聊聊我眼中為什麼七普人口增加超預期,5年前的一項制度是關鍵

因為現在高考也好、坐高鐵也好,都是需要二代身份證的,所以歷史上由於不符合計劃生育政策,辦不了戶口的這些小孩,生活和升學都是極其不方便的。透過這個政策,他們有了戶口。

那麼有了戶口以後,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人口普查的物件之一,自然而言也會推高中國的人口總數。曾經有未經證實的傳言,估計中國一度出現不符合計劃生育的“黑戶”小孩規模可能高達幾百萬。當然,我們無從得知這五年來,解決了戶口從而增加到我國人口總數的人究竟有多少,官方大機率也不會公開,但是這個影響肯定不容小覷。

歷史上的人口普查資料就出現過這個問題(可能是六普,記得不是很清楚)。根據當時人口普查的資料,總和生育率只有1。2,但是從接受中小學教育入學人數反推的總和生育率高達1。7。這兩個之間的差異唯一的解釋就是——受限於當時的計生政策,不少家庭在戶口上選擇瞞報超過計劃生育規定的出生人口。這給當時的生育政策大大緩了一口氣,否則生育政策的調整可能比實際還要快。

按照道理來說,過去幾年解決無戶口的人,用大家的直覺想想,

這裡面顯然也是18歲以下的多,60歲以上的少

(同理,女多男少)。所以七普18歲以下人口占比能到18%,比估計值16。8%高上一大截,顯然光用統計誤差解釋不通——因為18歲以下是很難獨立生活的,只要真的想統計,肯定能統計的到。

那麼站在這個角度再來看七普資料,就會得到幾個很有意思的推論。

聊聊我眼中為什麼七普人口增加超預期,5年前的一項制度是關鍵

首先,七普總人口資料相當於“釋放”了歷史上累計的紅利。理由前面也說得比較清楚了。隨著二胎放開以及非婚生子女落戶限制的取消,未來生育率下滑的問題會在總人口數上更明顯、更直接地表現出來。可以預見八普的時候,再出現人口總數上的“驚喜”,可能性基本上為零,規模也不會更高。

其次,男性比女性多3000萬人,是已經撇了“水分”的資料。因為2016年以來的這一波,所謂多生出來、很多網民口中“沒有落戶”的女孩,應該大部分都上了戶口,也反映在七普資料裡了。那麼男多女少的社會現狀的問題需要直視。

第三,男女出生性別比的水分也沒有了。七普是111,比六普降了6。8,這既有生育觀念的轉變,也有前面說的落戶問題。當然111肯定還是高估,只是高估的程度肯定比之前低多了。我以前看過醫學研究(出處實在找不到了)指出,未乾預情況下正常100個嬰兒時52男、48女,這種天然的不平衡符合物種自然競爭和進化的需要。據此計算,未乾預的出生性別比理論值為52/48=108。3(2018年全球平均出生性別比大約為108。6)。那麼七普資料反映出來,對於出生胎兒性別干預已經降到很低的一個水平,這算是不小的成就吧。

以上是我的一點新視角和觀點,拿出來給大家品品。不得不說國家還是深謀遠慮,把這麼重要的政策放在兩次全國普查的正中間!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左輪已騎虎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