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生意經:關於晶片行業的一些思考

近年,晶片變成了一個火熱的領域。從中美關係所導致的晶片供應鏈變動,再到雲計算、AI、IoT、智慧化汽車等領域旺盛的“芯”需求導致的缺芯現狀,關於晶片的話題絡繹不絕。

晶片生意經:關於晶片行業的一些思考

索尼PS5也面臨缺芯

每一個我們有所耳聞的科技公司好像都與晶片搭上了邊,甚至有些在傳統意義上與晶片無太大關係,也不知不覺間踏入了這個古老的領域。

傳統意義上的晶片公司

:往往是我們所熟知的跨國公司,從事著晶片設計、製造或IDM一條龍,如英特爾、英偉達、臺積電、中芯國際等。

代表中國芯的晶片新勢力

:尤其以新興的AI晶片為主,有些選擇了伺服器領域(雲端訓練或推理),有些選擇了自動駕駛或者物聯網終端,如AI晶片四小龍天寒地鑑(雲天勵飛、寒武紀、地平線、深鑑科技)。

從事著雲計算或AI業務的科技巨頭

:這些1。0或2。0的網際網路公司,選擇踏上雲計算和AI的浪潮,必須要抓住晶片,即算力的關鍵要素之一。他們透過自建晶片團隊(資本浪潮下,組建個晶片團隊似乎也沒那麼難)、投資收購新興晶片企業,搭建了自己的晶片業務,如阿里、騰訊、百度等。

大型智慧終端廠商(如手機)

:在手機組裝變得越來越簡單後,晶片、手機設計、軟體平臺等成為了一款手機的核心。一款手機搭載了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式,手機牌照取代照相機,承擔手機計算能力的手機晶片也是手機廠商可以走的長遠的必備要素了。如蘋果、華為等。

其實,

晶片一直伴隨著資訊科技的普及與發展

。正如高科技之都,Silicon Valley,由晶片產業而崛起。

從古老的IBM開始,早期的大型計算機廠商通常為一套龍模式,負責晶片、硬體、軟體等全套,為大B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雖然IBM現在看起來更像提供IT諮詢的);到Intel的崛起,將每家計算機廠商自研晶片轉為專業的晶片生產商;再到臺積電、中芯國際,又將晶片的生產環節進行剝離。每次產業分工的變革都誕生了一些新的巨頭。

而現在AI晶片行業的明星公司,

英偉達Nvidia,在很長一段時間也包括現在,營收的主要來源是應用於遊戲行業的GPU晶片

晶片生意經:關於晶片行業的一些思考

其實遊戲真的在推動技術進步

圖:荒野大鏢客2

圖形計算由於其可大量處理簡單運算,非常適合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時代。想想每個人流密集的街口包含了多少個攝像頭,這些不斷新產生的影象都需要大量的圖形運算;在未來的自動駕駛領域,每輛車都需要實時分析路況並作出決策,包括行人、路面車輛和周圍環境的精準識別判斷。

英偉達提前佈局CUDA平臺,將大量計算的晶片算力透過軟體定義開發;現階段,GPU仍然是雲端訓練的主流晶片,英偉達可謂是緊緊抓住了未來幾十年的風口。

晶片代表了資訊科學的高精尖領域,需要長時間的積澱。但技術的高精尖,並不能完全決定商業的成功。

來看看晶片業務的生意經

晶片的設計和生產,通常伴隨著大投入和長週期。假設一家晶片企業包攬了設計、生產和銷售,它需要提前對晶片未來需求有所預判,提前佈局該領域的晶片設計規劃工作;同時,在生產端,需要佈局對應的生產線,包括工廠、裝置、生產工藝和流程等。

一款晶片的設計所耗費的時間,一般在1至3年,需要經歷前後端設計、流片、測試驗證環節,而這些都是固定成本(大致規模在幾千萬人民幣),即使量產後銷售規模較小,仍然需要前期承擔。

因此,後續正式銷售後,單款晶片實際銷售的量便很重要了

。如果能上量,單位成本降低,利潤豐厚;如果無法上量,賣得不好不壞,便十分尷尬,而這時又很難從頭更換晶片設計,晶片投入可為高風險。

另外,晶片產業迭代至今,從最初的廠商全包,到現在的設計製造全球分工,整個產業已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供應鏈格局。

由於摩爾定律,先進製程不斷提升晶片效能,而先進製程通常掌握在一流的代工廠手中。代工廠在一段期間內的產能有限,肯定優先分配給具有良好歷史銷售記錄的晶片設計公司。因此,

如何從優秀的代工廠獲取產能,也成為考驗晶片設計公司的重要一環

這樣看起來,晶片業務真真是高風險高投入業務。當然,行業的頭部公司仍然得到了市場熱情的追捧,他們不僅有代表未來的AI晶片,更擁有能夠穩定業績的大盤。

英偉達依靠在遊戲行業穩定的GPU收入支撐大盤,才能夠持續不斷投入新興領域;而英特爾則有PC端計算晶片作為支撐,透過不斷併購FPGA、ASIC廠商,增強話語權,與前者在統一平臺持續競技。

晶片生意經:關於晶片行業的一些思考

英偉達應用於遊戲行業的Geforce產品

對於科技巨頭,尤其提供雲計算與AI解決方案的大廠而言,來自其他網際網路業務豐厚的利潤,也足以源源不斷支援晶片業務。更為重要的是,巨頭生產的晶片不愁銷路,通常直接用於自己的業務場景,擁有十足的剛性。

晶片生意經:關於晶片行業的一些思考

阿里平頭哥

對於新興晶片廠商,來自各方面的競爭壓力很大。他們沒有豐厚利潤的傳統業務,而晶片研發的初始投入又不小。在此情況下,也不斷有垂直領域的晶片廠商轉投巨頭勢力,如被賽靈思併購的深鑑科技。

那新興的晶片廠商該選擇什麼策略,來面對競爭?

對於AI類晶片廠商而言,其中一個策略是雲端推理晶片與各類垂直場景的結合,如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AI廠商雲天勵飛,除了在專案中自用的晶片外,還涵蓋了對應垂直場景的演算法和解決方案。

另一個策略則是與各類巨頭進行聯盟,一邊將自有晶片應用在巨頭的場景中,以尋求穩定,一邊則繼續開拓新的場景,提升業務和利潤。

如果我們想得更長遠一些,也許在雲計算大範圍普及後,大量軟體雲端化是否會導致對硬體要求的降低,從而對Wintel聯盟產生動搖。

也許在那個時候,晶片行業又會迎來一次大變革。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辰科技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