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為何如此短命?

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為何如此短命?

首都,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因此在選擇的時候,都非常注重城市自身的條件,

它必須有著突出的優點

,才能從全國各大城市中脫穎而出,

比如

15

朝古都洛陽、

13

朝古都西安和

3

朝帝都北京。

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為何如此短命?

|古都洛陽 圖源於網路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那些耳熟能詳的首都,而是一個特殊的都城——南京。

一直以來它都被興起在南方的割據政權所偏愛

,先後成為東吳、東晉、南朝、南唐、明朝和太平天國的首都,這就不禁讓人好奇,為何南京能成為

首都,又偏偏被割據政權所偏愛呢?

這就要從南京自身的特點說起了。

01

富裕的長江明珠

說到南京,最先能進入我們腦海的便是富裕的印象,

而這全仰賴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

眾所周知,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它有著豐富的水產資源,更滋養了高產的水稻,由此孕育了魚米之鄉的繁榮,有了食物作為基礎,再加上貫穿了南京城北部的高效水運,漕運貿易便在這塊福地興旺發達起來。

更為有利的是,中原王朝向來不重視海洋貿易,於是得天獨厚的南京城,

便早早地成為了長江中下游的交通和商貿中心

①,既然坐擁這般優勢,想不富裕都難。

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為何如此短命?

|慈溪鳴鶴古鎮 圖源於網路

有了充裕的經濟基礎,南京城的人口自然不會少。

據史料記載,南京城早在南朝梁國時就已經擁有27萬戶的規模了②,隨著後來南方發展速度的加快,這個樞紐城市的人口進一步增加,

到太平天國佔據前,南京已經擁有90萬的人口

③。

如此巨大的人口資源在古代是極為珍貴的,而且它背靠江、浙,又作為長江中下游的橋頭堡,正面對著來自北方的威脅,所以南京在南方政權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國防戰略位置。

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為何如此短命?

|富裕的城市可以承載更多人口

雖說南京如此重要,也有著傲人的優勢,但同樣存在嚴重的問題,

它不具備天險

其一無群山、隘口,二無沙漠、海洋,僅有的長江還有著水流較緩的缺點,如海門長江口的測驗所顯示的那樣,其最大的流速只有2。13米/秒,最小的甚至才0。78米/秒④,這樣的流速顯然是不能阻擋敵人渡河行動的;更糟糕的是,

長江江面的寬度也不夠

以南京長江大橋為例,兩岸相距最短的地方僅有1。3公里,而其他地方還有島嶼存在,這對於有一定水運能力的軍隊來說,根本是通行無阻的,

最悲劇的是敵人若從上游位置順流而下,南京的門戶就完全敞開了

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為何如此短命?

|蜿蜒的長江水 圖源於網路

除了沒有天險屏障,南京還有個致命缺陷,那就是從更廣泛的區域來看,

它缺乏北方那樣充足的牧業資源,也沒有西方的外來文明交流渠道和至關重要的馬場,更是距離優秀兵源地較遠,無法在軍事上成為核心區域

這樣的缺陷一直以來讓人疑惑,南京這麼危險,還不是核心區域,為什麼還能成為首都?

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搞清楚一件事,擁有什麼條件才適合成為首都。

02

什麼樣的城市能成為首都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弄清楚首都的含義。

顧名思義,首都是一個國家的首要核心都市,它既是統治者的直接居所,又是一個國家的大腦,輻射出統治者的意志,基於這些特點,我們不妨從中原王朝常用的幾個首都進行分析,看看究竟什麼樣的都市,才配的上首都的要求。

首先,我們可以從最古老也持續時間最長的首都洛陽開始分析:洛陽地處中原地區,居於帝國的核心位置,又靠近西北,面向重要的前線,

是不折不扣的戰略樞紐

另一方面,洛陽附近流經黃河、洛河、伊河、澗河、汝河等河流,

既有著充足的水資源供應耕地,保證核心區域的人口充足,又可以發揮水運的高效而保障交通與資訊傳遞的便利

除了這些,洛陽的安全保障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由於此地位於盆地,

周圍遍佈山脈形成天然屏障

⑤,有著足以自保的天險故而可以未諸多統治者所青睞。

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為何如此短命?

|洛陽被群山圍繞,還靠近河流 圖源於網路

當然,光有一個例子還不足以得出結論,我們可以從它西邊的西安展開同樣的分析。

毫無疑問,同樣作為中原文明的首都,西安與洛陽有著諸多的相似,它也靠近黃河,且因臨近前線而處於戰略樞紐位置⑥,更同樣位於盆地,被群山所包圍,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屏障。

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為何如此短命?

|北京 圖源於網路

歷史證明,這些要求是必要的,它們一次又一次的主導統治者對首都的選擇,而最近的例子便是北京。

首先它北臨蒙古、東三省,東靠朝鮮、渤海,向南還可以直抵中原,

可謂既臨前線,又通腹地

,又接近統治者的發家地,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略要衝;其次,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端,轄區內又有拒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薊運河水系,

既滿足交通,又有水資源和平原的耕地作為經濟基礎,還有出海口錦上添花

;最後,北京同樣

擁有燕山、太行山脈作為自然屏障

綜上所述,要想成為首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良好的戰略位置;面向國家安全的側重方向;靠近核心根據地;優異的經濟基礎與交通便利;當然,還要有一定的天然屏障保護自己

03

南方割據政權的偏愛與背後的邏輯

對標以上幾點,我們不難發現,如果將南京放在南方政權的背景上,它的條件實際上已經滿足了定都的要求:前文已經敘述南京交通便利,人力、農業資源豐富,符合定都的部分條件。

而靠近根據地的需求,對割據政權來說沒有必要,因為無論是衣冠南渡的東晉、南唐⑦,亦或是由南北伐的明朝和太平天國,這些政權的核心群體要麼來自北方,要麼來自更南,主動或是被迫的與家鄉割裂開來,

對於已然失去了舊根據地,迫切尋找新根據地的移民者,南京豐富的資源和便利的交通無疑是最好的建設新根據地的地方

除此之外,南方政權最緊要的戰略方向必然是北方,無論他們想要偏安一隅還是強勢擴張,都不得不面對南北一統的趨勢,在這些要求下,

南京北方橋頭堡的位置使它進可做北伐基地,退可做固守的核心

,自然成為了定都的絕佳選擇。

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為何如此短命?

|太平天國就意圖以南京為北伐基地 圖源於網路

雖說南京可以成為首都有著要求降低的特殊情況,不過仍然令人困惑的是,既然南京能被割據政權所青睞,為何會在大一統政權的手上被無情拋棄呢?難道領土的增加完全改變了形勢嗎?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更廣袤的國土使得南京離重大威脅區域更加遙遠,更不能應對新的形勢要求

說到這裡,有人會不解了,為何首都非要接近重大威脅區域呢?難道不是應該遠離它更好嗎?尤其是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天天緊挨著著北方的威脅,不怕睡不著覺麼?

要解答這樣的問題,我們必須跳脫地理和大戰略的桎梏,從統治者的心理、思考邏輯上進行分析。

自秦代以來,中原政權長期受秦制的影響,

原子化的社會結構是統治者最終的目的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將統治者的意志以極高的頻率滲透入社會的方方面面⑧,這在古代的交通、通訊條件下,是難以向全國如此廣大的疆域推廣的。

因此,抓重點的統治者們,就只能緊緊握住與軍事有著極為緊密聯絡的戰略重點區域,

因為重點區域一般來說就是兵源地或者重要的防護區,直接主導著軍事力量和安全域性勢

,所以為避免潛在挑戰者利用他們扼住自己的喉嚨,首都這個皇權的中心就必須放置在重點區域的附近。

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為何如此短命?

|秦始皇開創了秦制帝國的樣板

圖源於網路

除了對內的因素,對外的原因同樣重要。

對於只擁有長江以南的政權來說,江河與丘陵地貌的限制減少了騎兵的威脅,但掌控黃河以北以後,一切都改變了,你需要從來自高原與草原的兇悍騎兵手中保護廣大的華北平原,這就會讓南京附近所擁有的軍事資源顯得捉襟見肘,使南京和北方的距離變得遙遠而致命。

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為何如此短命?

|北方強大的騎兵威脅 圖源於網路

以這樣的邏輯來看,

有著極強控制慾的統治者,反而會因首都遠離戰略重心區域而睡不著覺

,南京自然也就會被大一統的政權所淘汰。

04

曇花一現的機會

雖然南京的位置決定了它很難勝任大一統王朝的首都,但歷史並非只有必然,曾經南京也有過一次機會可以成為明朝的固定首都。

這源於朱元璋起於安徽又北伐成功的難得機會,發展於朱元璋的政治理念,毀於建文削藩。

有人會質疑了,朱元璋是一個集權主義者,他為此罷免了丞相⑨,設計了完全固化的階級體制,怎麼可能容忍自己不時時刻刻掌控北方前線?

沒錯,朱元璋確實是這樣一個人,

但他同時也相信著傳統家族觀念可以應用於統治階層之中

,所以才會設定諸多藩王領兵守衛邊地,在他看來,自家人是信得過的,因此帝國完全可以多核心運作,即眾多地方軍事核心拱衛全國中心。

在南京建都的政權為何如此短命?

|朱元璋既是秦制的維護者,也是“創新”者

在這樣的心態下,帝國的首都自不必北遷,皇帝也不必親力親為“控制”國門。

然而歷史給朱元璋開了一個極大的玩笑,他並未認識到,

在秦制皇權下,自家人才是真正的潛在威脅者

,所以,隨著軍事核心與中央的矛盾逐漸增大,南京也就失去了這樣一個寶貴的定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