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人月入二兩白銀相當於8000塊,你相比之下差了多少?

古代有很多時期的貨幣都是銀兩,這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是就銀兩來說能換算成現如今人民幣的話,他的價值是多少,這一點基本上就很少人知道了。

古代很多人月入二兩白銀相當於8000塊,你相比之下差了多少?

現在很多古裝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情節,那些豪門的少爺小姐吃個飯,動則就十幾兩銀子,被劫持啊,逛青樓啊,買個宅子就要花費上千兩銀子,那種揮霍的感覺讓電視機前的你看起來很是過癮,但是可能嗎,這些都是瞎扯啊,在以前,就是皇帝都不可能用這麼多錢去買東西。

舉個小例子,在離我們最近的明朝,國庫最充足的時候,那個時候整個國庫也不過就只有200萬兩銀子,如果說老百姓吃頓飯就花個十幾兩,那明朝早就隕落了。

古代很多人月入二兩白銀相當於8000塊,你相比之下差了多少?

每個朝代的貨幣使用程度不同,物價也不同。但是這飯還是要吃的,糧食是不管多少年下去都需要買的,所以用大米來衡量白銀的升貶值最為妥當了。

在以前有很多的朝代,在不同的年代白銀是具有不同的購買力度的。現在我就用大米的購買數量作為估算。在之前很多時候一兩白銀,就是一千文錢,在一斗米賣五文錢的情況下,一兩白銀差不多就是能買兩百斗大米。

古代很多人月入二兩白銀相當於8000塊,你相比之下差了多少?

在古代很多時候一斗米,相當於現在十二斤米,那麼在古代一兩白銀放在現在就足足能購買兩千四百斤大米,要是按照現在大米的售價來計算的話,那麼在古代的時候,一兩白銀就相當於現在四千塊的價值。照這麼算的話,在唐朝的時候他們有很多人月收入能達到二兩白銀,一個月就相當於現在的八千塊錢。這個收入可以算是不低了已經,更何況在古代什麼都不夠發達。在宋朝時段,雖然有很多的戰爭,但是宋朝的發展還是很迅速的,百姓的生活也漸漸的好了起來,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宋朝時期三十文錢就可以買到一袋米,按當時的匯率來算的話,宋朝時期的一兩白銀也相當於當今社會的一千五百塊。雖然購買的力度下降了,但相對於來說還是算高的。白銀作為貨幣到了明朝時期的購買力度相比之前時期,就有所下降,這也是因為物價發生了改動,也是按照大米來計算的話,明朝的一兩白銀也就只能夠買到四百斤大米,這樣換算一下當時明朝一兩白銀也就相當於當今的七百塊錢,清朝的購買力度發生了大幅度的下降,但這樣算也可以說得過去,感覺不是他別的離譜。

古代很多人月入二兩白銀相當於8000塊,你相比之下差了多少?

在古代的生產力和當今社會完全沒法相比,在生產糧食上面就可以看的出來,和現在相比的話少的不是一點半點,這也就造成了古代糧食的價值較高,也就導致好多家庭甚至吃不上飯。在古代的糧食的糧食也沒有現在這樣廉價,所以說一兩白銀在古代能買到的糧食是可觀的,當然可能比我說的更好,更有價值。伴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白銀的購買力度也隨之下降。

在滿清時期,朝廷的大肆揮霍,和在統治上的腐敗讓整個貨幣體系都發生了很大的問題,貨幣嚴重貶值,再加上戰爭一系列的戰敗,各種方面的賠款更是讓國家的經濟問題加劇了貶值,這些問題都導致當時貨幣價值的嚴重降低。

古代很多人月入二兩白銀相當於8000塊,你相比之下差了多少?

到了清朝,由於國外的衝擊,使得白銀比起之前又貶值了不少,在清朝一兩銀子大約等於現在二百元人民幣左右。

其實這裡還要給大家普及一個小知識,白銀也是大概在明清時期才逐漸投入到了中國市場的使用,明朝時期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也是第一個要求老百姓用白銀上稅的法令,在這之前,市場上大多使用的都是銅板,是有時候很多做大額生意的人感覺到很是不方便,然後在宋朝就出現了交子、飛錢比較像現在的支票這個樣子的貨幣,但是也就只有在四川等地才能使用,並沒有推廣到全國。所以在清朝大面積的使用白銀作為貨幣,是經歷了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也並沒有全國通用,也會因為地域而受到使用的限制,所以白銀的使用並沒有像現如今我們看到的古裝劇裡那樣的流行。

古代很多人月入二兩白銀相當於8000塊,你相比之下差了多少?

白銀在古代各個時代的使用程度不同,那是因為每個時期的社會發展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根據每個時期白銀的購買力,就可以計算出當今社會每個人的收入如果放在古代能夠可以有什麼樣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