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西部地區,歷史悠久,商代後期的文化有什麼呢?

關中西部地區,先周時期的空間與時間劃分,關中西部地區的地理與考古學文化本文涉及的關中西部地區大體西至隴山,南至秦嶺,東至子午嶺,西安一線,北至隴東平涼慶陽一帶,在自然地理上,千山餘脈從麟遊西南入境後在兩亭附近分支,北支稱頁嶺,南支稱鳳山和岐山。

關中西部地區,歷史悠久,商代後期的文化有什麼呢?

麟遊、鳳翔以北的千山山脈北支也是涇河流域與渭河流域的分水嶺。從考古發現上看,劉家文化位於寶雞至扶風間渭河流域平原上、鄭家坡文化多位於漆水河下游平原,屬渭河流域分支。碾子坡型別與孫家型別則分別位於北部黃土高原的涇河上游與涇河中游地區。北山山脈既是關中平原西部與黃土高原的分界,也是阻隔南北,造成文化差異的天然因素,而漆水河則是連線南北的重要水流。從目前所發表的考古報告、簡報以及調查報告的情況上看,這一地區內的商代考古發現主要有五種文化型別。

關中西部地區,歷史悠久,商代後期的文化有什麼呢?

其中,最有爭議的是以壹家堡一期為代表的京當型別,這也是先周文化核心區域內所發現的具有代表性商文化因素的遺址。根據商文化因素的器物型別對比,壹家堡一期所發現的折襠鬲、折襠覷、假腹豆、銅鼎特徵與安陽殷墟一期偏晚階段以及關中東部老牛坡型別文化特徵相近。但是由於壹家堡一期包含了較多比例的鄭家坡文化因素和混合因素,尚不能完全表明其為商文化的一支。關於京當型別與鄭家坡文化的關係,從目前發現的遺蹟時間與延續上看,我較為贊同徐良高、宋江寧等先生的看法:認為鄭家坡文化是京當型別退出後的承襲是更好解釋。

關中西部地區,歷史悠久,商代後期的文化有什麼呢?

若壹家堡遺址的所有者為中原來的商人,則其是商代中原文化西進的最遠據點,後由於某種原因退出關中西部地區,被本土的鄭家坡文化所繼承;若壹家堡遺址自始至終都是關中本土部族所擁有,其可能為商朝西方的一個重要方國,壹家堡一、二期的文化因素變化也顯示了鄭家坡文化與關中東部老牛坡型別、亦或是中原商文化的一種關係所在。壹家堡遺址所處的位置正是周原地區較為核心的地方,控制此地便可以輻射附近整個平原地,也許正是以為京當型別在此建立過其關中西部地區的政治中心,當其退出後,壹家堡遺址便成為了劉家文化與鄭家坡文化所爭奪的關鍵地區。

關中西部地區,歷史悠久,商代後期的文化有什麼呢?

除京當型別外,有四種類型均為關中西部區域內的考古學文化。透過地圖可以看出,劉家文化主要分佈在渭河平原西部,東面大致到周原地區;鄭家坡文化主要位於漆水河中下游,渭河平原中部偏西,劉家文化範圍以東的地區,兩者在壹家堡遺址和周原遺址展現出勢力範圍的交匯;碾子坡型別位於漆水河上游、涇河流域上游地區,北部可達隴東地區,多位於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區,值得注意的是碾子坡型別同樣在周原王家嘴、賀家地點有所發現,因此周原一一壹家堡一帶可謂是關中西部文化變遷中的重要節點,碾子坡型別與鄭家坡文化在漆水河上游一帶有所交匯。

關中西部地區,歷史悠久,商代後期的文化有什麼呢?

孫家型別則主要位於涇河流域中游一帶,與碾子坡型別在今彬縣一帶有所相接。四種文化型別的劃分正是基於多年考古學發現的研宄積累,後文中將對其展現出的文化面貌有所分析。不同型別的考古學文化在關中西部地區互動共存,交通路線則顯得尤為重要,由於當時人們並沒有我們看待這一區域地圖所帶來的宏觀概念,且當時的自然地理與今日必然存在一些差異。故我認為,應盡最大努力去還原古人視野對勢力範圍進行認識。應當明確,這一時期的考古學文化與各聚落範圍在大多情況下並不是碰撞而形成邊境,而是在於生活範圍與形成的路線。

關中西部地區,歷史悠久,商代後期的文化有什麼呢?

如果參考國外學者維塔-芬茲與希格斯所提出的遺址資源與分析理論來看,狩獵採集者的生活半徑大概在兩小時步行範圍內,農耕者則範圍更少。而商代關中西部地區考古學文化多是處於農耕並輔之以畜牧、漁獵的生產方式,銅器工具並不發達,生產活動外的周邊區域儘管一些聚落的人們行程可達,但並不代表有足夠能力去控制這些區域,因此在各不同聚落與區系之間的範圍存在訊息可及而控制力不及的中間區域,其連線的路線不算領土,在這種對地理的認知下,即使飛地也屬於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