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程式設計師到CEO,他到底經歷了啥?

11月23日,行雲創新CEO馬洪喜參與了極客公園“創業真人秀”直播,與極客公園總裁張鵬分享了行雲創新的創業故事。

一步步走到創業“坑”

馬洪喜創業前一直在外企工作,2006年在甲骨文公司深圳研發中心工作了四年,算是國內較早做虛擬化研發的一批人,這也為他積累很多在雲上的資本。

從甲骨文公司出來後,馬洪喜到思傑公司做顧問諮詢。從面向電腦到面向客戶,這讓他有點不適應,第一天上班就被安排去北京跟某銀行客戶進行交流,但啥都不懂,只有週末的時間快速熟悉專案資料。在跟客戶聊需求時,還把總結的問題用txt文件發給客戶,被吐槽不專業。從此以後,馬洪喜無論對個人還是工作夥伴的文件交付都有著高要求。

雖然轉崗位會面對磕磕碰碰,但每個挫折都能讓人成長,馬洪喜坦言,跟人打交道跟機器打交道是很不一樣的,只要熬過過渡期的陣痛,就會迎來柳暗花明。

2014年時,國內的創新創業氛圍很熱,市場前景也很好,馬洪喜覺得在外企創造不出價值,想加入創業公司,便進入Rancher Labs公司做售前崗位。在一線跟客戶的交流過程中,馬洪喜發現儘管容器技術很好,但企業並不會為技術買單,體現出容器技術的價值才是關鍵所在。

從程式設計師到CEO,他到底經歷了啥?

馬洪喜參與阿里雲棲大會現場

“別人是因為有了好想法,

我是一步步走到創業‘坑’的

。”有了在前線的客戶積累以及對產品思路的沉澱,從Rancher離職後,馬洪喜跟夥伴創立了行雲創新,並專注服務於開發者領域。

“可能是技術出身的緣故,在創業時不抓風口,更關注背後的價值曲線,能否服務好開發者以及背後的企業才是我們想要的。”

雲原生是新時代、新需求、新應用

行雲創新的早期定位為PaaS,但在客戶溝通時,講不清楚概念問題;隨後定位為一站式開發測試雲,比PaaS易理解,但沒有創新點;最終行雲創新瞄準雲原生趨勢,定位為

一站式雲原生開發平臺

,不僅聚攏企業的特色 ,客戶也能更好理解到雲原生跟以往開發模式的區別。

張鵬:“如何理解雲原生?”

馬洪喜:“可簡潔概況為

新時代、新需求、新應用,應用生在雲裡,長在雲裡,為雲而生

。”

在數字經濟浪潮中,很多企業發展節奏變快,應用需要不斷變化,軟體迭代頻率也變高了,現用的軟體無法滿足企業的突破和創新,而云原生提供了這些技術能力,可以貫通基礎設施資源,更高效把計算、儲存、網路資源調動起來,企業無需再去搭建自身的機房,只需充分利用雲提供的能力即可完成應用的快速研發和迭代。

雖然容器、微服務、DevOps等先進技術是如今雲原生拼圖中重要的基礎設施,但不少開發測試人員仍對此感到陌生,對此行雲創新在設計產品時,將複雜的技術細節用簡單、易用的產品設計來掩飾,致力於為開發者創造價值。

行雲創新

一站式雲原生開發平臺CloudOS

採用線上模組化架構設計,開發人員無需掌握K8s、容器等技術,即可自助、快速構建雲原生應用,讓開發人員更聚焦程式碼,解放程式設計師創造力。

從程式設計師到CEO,他到底經歷了啥?

此外,CloudOS還具備很多優勢:為避免各業務研發團隊重複開發,打造應用商店,公共業務元件可按需使用並分享提升IT團隊整體效能;建立統一的研發運維協作DevOps平臺,規範需求、設計、開發、測試、運維各環境,提供資訊視覺化,打通各部門壁壘,研發資產更順暢流轉,提升業務效率,提高使用者體驗;一鍵式多雲交付/管理,滿足應用部署的安全性要求。

對於創業型企業,行雲創新提供SaaS產品,具有前端拖拉拽設計,後端API編排(分散式流程引擎),資料庫提供原子API等功能,企業可以快速開發DEMO。讓原先需要6個月的開發,現在需要4個月,能幫助企業更早的驗證產品,如果產品不好,也省去了2個月的成本。

“做產品一定要跟使用者和客戶進行溝通,開發屬於泛領域,為不同行業的客戶設身處地想他們的痛點,才能創造價值。”例如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行雲創新跟國內某工業平臺進行合作,開發數字建模平臺,這不僅是面對開發者,更是成為企業價值鏈的一部分。

開放的企業文化

在行雲創新的團隊裡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成員的年齡跨度較大,有已退休仍全職為行雲創新提供戰略指導的前輩,也有想法奇特、行動力強的95後。這跟行雲創新比較開放的機制有關係,在團隊中,很多事情的決策不是透過一個人拍腦袋的形式,而是群策群力,還會有投票表決。

目前,行雲創新處於快速發展期,渴望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如果你熱愛技術、有天馬行空的想法、有創造力,就快把簡歷投過來吧:

dengyanwen@cloudtogo。cn

從程式設計師到CEO,他到底經歷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