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王陵地宮究竟有多深,是深至50餘米?

秦始皇陵,遠遠望去像一座巍峨聳立的山丘,形狀好象覆鬥,陵基近似方形,頂部廣闊平坦。陵丘原高五十丈(115米),陵基東西寬485米,南北長515米,周長2,000米,佔地面積為249,775平方米。經過兩千多年的侵蝕,封土大量流失。現存陵的封土高76米,陵基部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周長1,390米,佔地面積為120,750平方米。民間流行這樣一種傳說:陵墓上的土,是民夫從咸陽一擔擔挑來的,還把土用火炒熟,以防雜草從生。

秦始王陵地宮究竟有多深,是深至50餘米?

圖一

其實陵墓上的封土來源有二:一是從墓穴中挖出的土再回填過去,即古書上說的“復土驪山”,所謂“出土為陵,既成,還復其土,故言復土”。二是從陵北五里的魚池運土。《水經注·渭水注》記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汗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在秦皇陵東北五里,周圍四里”,今天已成為魚池水庫。陵墓上的土沒有經過火炒,而是經過夯築,土質堅硬,草木不易生長。不過今天陵上已長滿了石榴樹,是一片榴林,每當榴花盛開,遍山火紅,風景宜人。陵墓封土下面的地宮,放置著秦始皇的棺槨,以及許多珍貴的陪葬品,那麼,秦始王陵地宮究竟有多深呢?

秦始王陵地宮究竟有多深,是深至50餘米?

圖二

對於秦始王陵地宮的深度,史書上說是“下錮三泉”,首先看“三泉”的含義是指什麼,“三重之泉,言至水也。”“三泉”就是指第三層地下水。秦始王陵附近的水文資料表明第一層地下水距地表為16米,第二層和第三層水距地表是多少,目前尚不能肯定。另外兩千年前的地下水位和今天的水位也不能完全等同,因為地下水位還在發生變化。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根據有關資料做出比較接近實際的推測,已經發掘的風翔春秋時期的秦景公大墓,墓穴深度為23米,但秦景公比秦始王早三百餘年,秦景公只是諸侯國君,而秦始王卻是一名王王。因此,秦始王陵的深度無疑會超過這個數字。

秦始王陵地宮究竟有多深,是深至50餘米?

圖三

咸陽楊家灣的西漢大墓深度為26米,其時代雖晚於秦代,但只是一名大臣的墓葬,因而,亦不能與秦始王陵相比。目前秦始王陵地宮已鑽探到26米深,但仍是人工夯築的夯土層,這說明秦始王陵地宮最淺也在26米以上。三位科學家在他們的論文中推測秦始王陵地宮的深度為500米至1500米,這個數字是依據漢代末年修建的龍首渠深度推測的。

秦始王陵地宮究竟有多深,是深至50餘米?

圖四

然而,這個推測不能成立,一是龍首渠修建時代已比秦陵修建晚近二百年;二是龍首渠深者為40餘丈,只相當現代90多米;因此,這樣推測與實際相差甚遠。其實另有一些更具說服力的材料,如湖北大冶銅綠山發現的戰國時期的古銅礦豎井深度已達50米,而且解決了通風、排水等問題,它說明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已經掌握了能掘入地下50米的技術。而《漢舊儀》中所說秦始王陵地宮“已深已極”,正反映出修鑿秦陵地宮是將當時最高技術水平完全發揮出來了。

秦始王陵地宮究竟有多深,是深至50餘米?

圖五

修建秦始王陵使用最優秀的工匠,應用最先進的技術這是不難理解的。另外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秦代“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皆。”秦始王王對其以很高的禮遇,為其築女懷清檯。因此,她完全有可能向秦始王提供向縱深處開鑿的技術。所以,根據上述材料,可以推測秦始呈陵地宮的深度,最少在50米以上,而確切的數字,只有靠發掘秦始王陵才能獲得。

秦始王陵地宮究竟有多深,是深至50餘米?

圖六

既然秦始王陵地宮已經深至50餘米,或日“三泉”,那麼,隨之就會產生一個工程技術上的問題,這就是採用什麼方法去堵塞地下水呢?《史記。秦始王本紀》認為是:“下銅而致樟”。《史記。集解》徐廣日:一作“銅”,錮,鑄塞。(這說明是採用冶銅鑄堵滲水之處。)綜上簡述,我們就可知秦始王陵地宮地下水是先用冶銅錮其內,再塞以文石,其次塗漆,最後塗丹。下漆而上丹 則可,下丹而上漆則不可。”這說明塗丹漆的工序應是先塗漆而後塗丹,這又是因為漆的黏性即附著力特強,而丹則較弱。如先塗丹後塗漆,則漆會粘掉丹使之不能附著在被塗物上,而塗丹漆的目的在於防潮。

原創 | 神話放映室

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