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皇帝的悲慘結局:86歲被活活餓死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混亂動盪的時代,也是一個能人輩出的時代。說到能人,就不得不提這位一手創國,又一手亡國的皇帝——梁武帝蕭衍。

蕭衍出生貴冑,是西漢名臣蕭何的後代。同所有亂世名臣一樣,蕭衍年輕時就顯現出過人的才華。他從小博聞強識,聰慧好學,長大後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十八般兵器樣樣玩的轉。如果蕭衍穿越到現代,他頭上可以有眾多頭銜:作家、詩人、圍棋高手、畫家、佛學專家、軍政一把手等等。

502年,個人能力出眾的蕭衍取代南齊政權,建立梁國,史稱南朝梁,蕭衍即為梁武帝。

菩薩皇帝的悲慘結局:86歲被活活餓死

作為創業之君,梁武帝吸取了前朝失敗的經驗教訓,剛開始的時候,在政務上非常的勤勉。

那時的他,不管春夏秋冬,一律五更天就起床辦公,常年加班無怨言。有時天氣寒冷,雙手被凍裂,他也不會休息。這樣的敬業程度,放在歷史上,真沒幾個皇帝能比。

而且,他不僅勤政,還非常善於傾聽各種不同意見,廣開言路,禮賢下士。他在官署門外設立兩個匣子,一個是謗木函,一個是肺石函。

凡黎民百姓、山隱處士議論朝政、評議官吏的善惡是非而官吏不肯傳達的,可自己投書謗木函。凡轉戰江湖,有功未能封賞的,或有良才卻受壓抑的,可以投書肺石函。

在他的勵精圖治下,梁朝呈現出魏晉以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菩薩皇帝的悲慘結局:86歲被活活餓死

然而,這樣的畫風並沒能一直保留下去。安定的社會形勢和臣民們的歌頌慢慢麻痺了梁武帝,隨著年齡增長,梁武帝漸漸怠於政事,轉而迷上了佛教。

他對佛教沉迷之深,可以用“狂熱”來形容。

在宮中,他按照佛家戒律行事和生活,很節儉。平時穿布衣、吃素食、不飲酒、不近女色。

他深度鑽研佛家經典,作了《斷酒肉文》,規定全國僧尼必須吃素。從此,中國的和尚開始了不吃肉的修行生活。

他動用國家金庫大建佛寺。建康城東西南北各40裡,崇樓峻閣,高臺寶塔,一座連著一座。唐代詩人杜牧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便是對梁國佛教盛況的形象描寫。

菩薩皇帝的悲慘結局:86歲被活活餓死

做了這麼多,梁武帝認為還不夠,他覺得要推廣佛教,還得做更大的犧牲。佛經中有捨身飼虎的說法,武帝決定效仿前賢,犧牲自我。於是,身為皇帝的他不顧“國不可一日無君”的古訓,捨身出家。

在寺裡,梁武帝和普通僧人一樣,每天打掃佛寺,睡硬床,用粗器,身穿袈裟,口唸佛號,還親自為僧眾講解佛經。這可急壞了朝中大臣,在大臣們的苦苦哀求下,梁武帝才回來。

可一年之後,他又忍不住出家了。

這一次,大臣們一哭二鬧就差上吊也沒能求回皇上,只能從國庫裡拿出一個億把他贖回來。

十幾年後,他又又一次出家,這一次,大臣們又又花費兩億錢才將他贖回。

沒安定幾年,他又又又出家了。這一次群臣又又又花了一億錢將他贖回。

這四進四出,為他在佛界贏得了“菩薩皇帝”的美譽,同時也把國庫掏了個光。

菩薩皇帝的悲慘結局:86歲被活活餓死

梁武帝不僅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佛教上,他還以佛系的心態來處理自己遇到的所有的事。

比如他的親兄弟蕭宏貪贓枉法,梁武帝卻說,一個親王貪就貪點吧,沒什麼大不了。

有了皇帝哥哥的庇護,蕭宏“膽識愈壯”,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甚至和公主私通,並圖謀造反。事情敗露後,武帝仍以慈悲為懷,不忍心懲罰兄弟。

還有他的養子蕭正德,因為當不上太子,賭氣投降敵國,後來又改變主意逃了回來,武帝居然也不捨得懲罰。

家事如此,國事也如此。

如果官員中有人犯了罪,梁武帝不按刑定罪,只批評教育一下就算了事。

不得不承認,梁武帝信佛以後,是更加仁慈寬容了。但古語云“慈不掌兵”,梁武帝的這種佛家慈悲,使得身邊人和手下的大臣更加肆無忌憚貪贓枉法,梁朝國政也日益腐敗。

其實梁武帝喜愛佛教,是有他的理由的。

菩薩皇帝的悲慘結局:86歲被活活餓死

佛教群眾基礎少,不怕聚眾鬧事,又提倡不殺生,殺人前都要再三掂量;不怕國家不安定,不怕兄弟宗室間互相火併——當然,按照佛教一貫無常的理論,有所求必求不得,梁武帝最後毫無懸念地被打臉。

打他臉的這個人,叫侯景

侯景是鮮卑化羯人,先屬東魏高歡一系。高歡死後,侯景帶著自己治下的十三州,先是投降了西魏,但西魏不信任他,候景轉而又歸順南方的梁國。

而梁武帝接納侯景的原因,要說嘛,就是因為一個夢。

他當時夢見了“中原牧守皆以其地來降”,現實中又真有侯景帶河南十三州來附梁,梁武帝認為這是上天的饋贈,便不顧群臣反對,也不查侯景的背景,就貿然地接納了他。

梁武帝拜侯景為河南王、大將軍,不經考查就將他拉入自己的核心骨幹集團,授予一方軍政大權。

菩薩皇帝的悲慘結局:86歲被活活餓死

東魏得知侯景附梁,隨即派軍去攻打。侯景向梁武帝求援,武帝派侄兒蕭淵明率軍去援救。

結果,東魏不僅把侯景趕出了河南地,而且連帶手痛扁了一番南朝粉黛兵。梁武帝原以為的名將土地雙豐收,到頭來只收了侯景這個燙手山芋。

公元548年,這顆“定時炸彈”終於爆炸。侯景打著“清君側”的名號,正式起兵造反。

造反起家的侯景,再要造反。怎麼養民理政,候景不會;但怎麼動員百姓、怎麼組織戰爭,他卻是行家裡手。

而一片佛光之下的南朝梁,四十七年來江表無事,皇帝沉迷佛教,百官醉心清談奢侈,軍隊武備廢弛,百姓早已不知道什麼叫刀兵,哪裡是久經沙場的候景對手?

侯景一路勢如破竹,逼近建康。

菩薩皇帝的悲慘結局:86歲被活活餓死

梁武帝大為驚恐,趕忙讓周邊的皇室宗族來解圍。

然而,平素被他厚待的皇族成員們雖然帶著軍隊感到建康,卻不是同仇敵愾的共御外辱,而是各懷鬼胎,鮮有解救。因為對他們來說,藉著侯景之手,除掉老而不死的皇帝,自己才能逐鹿江湖。因此,他們紛紛在健康城外滯留不前,甚至置酒高會,作壁上觀。

侯景最終攻破宮城,在皇宮正殿,志得意滿的候景見到了鬚髮皆白、寶相莊嚴的菩薩皇帝蕭衍。

蕭衍痛恨侯景的所作所為,對他的要求一律不滿足。侯景嘿嘿一笑,斷絕了梁武帝的飲食供應。

讓一位年逾八十、身居九五之尊的老皇帝,過飢渴交迫的生活,情況要多煎熬有多煎熬。沒多久,梁武帝就被活活餓死於宮中,終年86歲。

菩薩皇帝的悲慘結局:86歲被活活餓死

臨終前,面對著國破家亡的慘狀,面對自己那些冷血殘忍、見死不救的愛子愛孫,資深佛教徒梁武帝長嘆一聲作了自我總結: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

”。

乍一聽,這話是多麼的灑脫啊!可是細想想,當年那個雄姿英發的祭酒是他,組織軍隊殺死東昏侯的也是他;親手建立南朝梁的是他,一次次要求鉅款贖身,虛耗國力的也是他;因為一個夢接納侯景的是他,如今承擔侯景之亂惡果的,難道不也應該是他麼?

菩薩皇帝的悲慘結局:86歲被活活餓死

白蠟木茶臺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