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執著,認真。讓你成為內容王者!

說實在,現在整個網際網路新媒體環境的改變真的很大。新媒體使用者人群改變了,使用者消費習慣改變了,讀者對內容的挑剔度越來越高,各種新型平臺異軍突起,內容呈現形式百花齊放應接不暇,各項技術的運用也是越來越專業,新媒體行業越來越需要精細化運營。

而容,永遠是一個致勝的關鍵。相信運營過新媒體平臺一段時間的小夥伴,都會認同內容的重要性。但同時也會非常苦惱一個問題:

相比幽默、資訊、情感、娛樂等型別的內容,很多幹貨類內容,一般並不屬於高頻閱讀需求。因為乾貨文章總體而言資訊密度比較高,邏輯性更強,讀起來比較累,大家都喜歡輕鬆一點。

怎麼辦?是要沉心於去做後者嗎?追求表面的閱讀量,降低自己對於內容的要求,只是去迎合使用者?

做到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執著,認真。讓你成為內容王者!

我覺得不對。

2019年,不管是新媒體從業者的寒冬還是新的春天,內容創作依然是核心競爭力,快速追求閱讀量可能會短時間有效果,但大浪淘沙,最終依靠的還是對內容的精細化運營,內容是根本,形式(圖文、音訊、漫畫、短影片等等)只是一個放大器。

對於內容創作者,首先就要有對內容的執著和要求,明確價值觀,堅守底線。其次,保持一個宗旨:不管什麼內容,一定是言之有物,對使用者有幫助。

輸出對使用者價值大的乾貨文章,這事一定不能放棄,反倒是要花最多的時間去思考。但是運營新媒體,不是關上門創作內容給自己看,我們就是需要有人閱讀、有粉絲、有增長。那如平衡這兩者關係?如何輸出乾貨文章的同時,讓使用者也喜歡閱讀轉發?

什麼樣的乾貨內容,使用者更喜歡閱讀?

辛辛苦苦嘔心瀝血的創作乾貨,費盡心思找資料、做調查、求論證、反覆修改,最後可能一週才能出一篇乾貨文章。

然後懷著激動的心情,小心翼翼檢查一遍又一遍後點下推送按鈕,滿懷期待的重新整理著頁面等待爆發。結果,慘淡的閱讀量再次把你從夢想拉回現實。

為什麼會這樣?你的內容確實非常有料,選題也很新穎,分析有理有據,表達邏輯嚴謹……明明是一篇在為使用者創造價值的乾貨文章,為什麼他們還是不想閱讀呢?

有可能是這樣,你可能驚歎於自己這篇文章的資訊量,嗨到爆,但其他人看你文章可能就是一句話:哥,我是真看不下去啊。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文章的資訊密度。

乾貨文章首先當然是要夠有料,但是也得考慮讀者的閱讀體驗度,“火力太猛”(資訊密度太高)往往是很多垂直乾貨文章不受待見的原因。文章的資訊密度直接與可讀性息息相關,看似是正向線性關係,實則是存在一個閾值。為什麼有的文章可讀性差,未必是因為質量差,也可能是因為它的資訊密度太高。

當你的文章知識點太多、內容太難懂、觀點太難理解、用詞也過於刁鑽,資訊密度超過一個閾值之後,它的可讀性就和資訊密度成反比了。

總的來說,就算是乾貨內容的創作,也不能給使用者製造過多的資訊點,語言句式不要過於複雜晦澀,更不要把本就複雜的資訊再次複雜化。資訊密度太高,讀者閱讀和理解起來就非常困難,腦殼疼,恐怕沒多少人讀得下去。

對於乾貨文章,在追求專業度、有料有貨、對使用者有價值的同時,以下這些方法還能讓使用者更願意閱讀。

做到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執著,認真。讓你成為內容王者!

減少認知陷阱

很多內容創作者會假設使用者跟自己有一樣的專業背景知識,直接就跳過了使用者理解的過程,越說越起勁,越寫越深入,結果使用者壓根就看不懂,越看越頭大,這就人為的給使用者製造了認知陷阱。

所以,對於使用者可能不懂的東西,別猶豫,該解釋就解釋,減少認知陷阱。

說人話,別死作

儘量不要讓你的文章生澀難懂,你所謂的專業詞沒必要放就不放,直接了當就OK了,文字以通俗為主。不要總想著用什麼最高階形容詞,真沒什麼意思,現在牛氣的文案都不流行用形容詞了。別追求那種文學派的風格,除非你本就是往那個方向發展。高雅的文字和精緻的詞藻很有可能會喧賓奪主,莫名其妙的拉高資訊密度。而且,你也沒必要弄得那麼深沉。

多使用短句

短句個好東西,貌似再複雜的句子,在拆分成幾個短句之後都會變得簡潔明瞭,易於閱讀。同時,它會讓敘述緊湊,產生不錯的張力,讓讀者閱讀起來更舒服。

而在用短句的過程中,可以儘量多用動詞和具體名詞。動詞是最容易讓使用者在腦海裡浮現畫面助於理解的,具體的名詞也是,別動不動就用形容詞,只會讓本就複雜的文章更加無感。

重細節,多講事實和故事

乾貨文章往往涉及到的概念容易模糊不清、比較抽象,很難讓使用者建立認知。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去重視細節的描述,細節的東西越多,就越能有畫面感,容易閱讀。

同時,多講事實和故事。因為講事實才更顯真實,讀的人更能感同身受,這樣的內容資訊密度更低。而講故事無疑是最具畫面感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種內容表達方式,可以講自己的故事,講身邊的故事,講聽說的故事……他會聚精會神的聽你講完。

多關聯熟悉事物

這個老賊提到過多次,對於使用者不怎麼熟悉的概念,可以利用他已經理解的熟悉事物來解釋,這能夠讓他在短時間理解你想要表達的資訊。在短短的幾秒鐘,不要試圖強行教育使用者,利用他本身的已有認知明顯更不錯。

比如你想表達一款新型咖啡醒神功能非常好,你是否可以說“就像你耳邊的鬧鐘”?

建立人格特色

現在大家都強調要有自己的個性,獨特的風格,該逗逼就逗逼,該罵就罵,這樣更容易觸碰到人的內心,而時間一長這種表達方法就會變成一種風格。

我們寫文章,也是與讀者交流的一種方式,也就是和人說話。既然是說話,那每個人的語氣語調、說話方式、表達的價值觀等等都是不一樣。我們不是機器人在說話,而是要塑造一個活生生的人。如果你塑造的是一個“暖男”,你就應該像暖男一樣說話!

保持有趣

不用糾結於做幽默風趣、輕鬆易懂的的內容,還是做嚴肅認真,冷靜分析的內容。你完全可以在自己嚴肅的乾貨內容中,適當加入一些幽默、調侃的元素,這並不是很難。幽默有趣的內容可能更適合於社交化的體驗。

做到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執著,認真。讓你成為內容王者!

文字年輕化

越來越多的網生詞彙開始媒體化,接受度也越來越高。我們在做其他年齡段的新媒體內容時,也可以多用用年輕化網生詞彙。

在新媒體行當混,還是要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聽得懂年輕人的語言。沒辦法,人老也要硬著頭皮學。

這一點90後,95後,甚至是00後是佔優勢的,新生詞他們是信手拈來,也懂得這個群體的表達方式,而咱這些所謂的“大叔”怕是跟在後面學也學不會。所以,多給90後,95後,00後一些機會,說不定就會給你一些驚喜。

總之,這些方法大家都可以在平時寫文章時多用用,怎麼好用怎麼來,在輸出對使用者有價值的乾貨內容時,也讓使用者更願意讀起來。

你會發現,真的會有改變。解決了使用者喜歡閱讀的問題,接下來就是分享轉發的問題了!

什麼樣的乾貨內容,使用者更喜歡轉發?

按道理說,乾貨內容是對使用者有價值的,為什麼我們寫的乾貨內容就是沒人轉發?不是說好了內容質量高就行嗎?難道說內容質量還不夠高?

未必!!可能你被忠實使用者“欺騙”了!

不是你的內容質量不夠好,而是太好了,所以很多使用者會選擇收藏、打賞,但是就是不願意轉發分享,捨不得把這麼好的乾貨分享給其他人。(這是個普遍現象)

所以你是要高興呢,還是高興呢,還是高興呢……

這種情況遇見過太多了,事實上,很多寫垂直乾貨內容的賬號,都會出現收藏多,轉發超低的情況。不要臉的以我的公眾號舉例吧,我經常會收到很多類似的調皮留言:“太棒了,收藏了,但我就是不想轉發出去“。笑著流眼淚,像極了愛情。

那怎麼辦呢?好不容易寫的乾貨內容,如果在使用者讀完後,還能願意分享轉發一下,那就更好了。

問題是:什麼樣的乾貨內容使用者會更喜歡轉發而不是收藏呢?這裡給大家2個建議:

增強內容社交貨幣屬性

思考一個問題:讀者為什麼會分享你的文章?

這就跟賣產品一樣,除了產品本身好,我們還需要給使用者一個購買的理由。做內容也同樣需要給使用者一個分享的理由。本質來講,每個人其實都是喜歡分享,你見到過幾個人藏得住秘密?但人又都是逐利的,沒有理由誰又會分享!

那這就得說到社交貨幣了,在生活中,貨幣是最容易流通的;而在網際網路,社交貨幣最容易流通(轉發分享)。 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關鍵點就是增加內容的社交貨幣屬性。

這種內容的社交貨幣主要包括:

為使用者提供談資:你的內容能給使用者提供談資嗎?

幫助使用者表達想法:你的內容能幫使用者說出了內心想說的話嗎?能幫他們表達一直壓在心底的想法嗎?

幫助使用者塑造/鞏固形象:你的內容能幫使用者塑造和強化他們想要的社交形象嗎?足球迷更容易轉發世界盃資訊,不是嗎?

滿足使用者幫助他人需求:你的內容能夠讓使用者幫助自己的朋友、家人、同事,完成利他的舉動嗎?

促進社會比較:你的內容能讓他們看起來更有地位?更有逼格?還是更有錢?能讓他們參與到社交比拼中嗎?

做到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執著,認真。讓你成為內容王者!

要是你的乾貨內容在質量非常硬的同時,還能夠提供足夠多的社交貨幣(提供談資、幫助別人、展示形象、幫助表達、促進比較),那就能大大提高轉發分享的機率。

你可以經常創作完乾貨文章的時候,問問自己,我的這篇文章可以作為社交貨幣嗎?讀者分享轉發的可能理由是什麼?思考它,強化它!

但是,萬事並沒有絕對的。不是你給使用者提供了足夠的社交貨幣,他們就一定會轉發分享。這就是下一個問題了。

有技巧地創作乾貨內容

一般來說,垂直乾貨文章是很有專業性和深度,如果再能夠代替表達想法、鞏固形象、幫助別人,甚至提高地位,那就是不錯的社交貨幣。

那為什麼很多時候內容質量很高的乾貨轉發卻很低呢?

前面有提到,這就是一種自我實力保護,使用者心理活動可能是這樣的:“哎呀,這個乾貨不錯,趕緊收藏了,可不能被XXX他們發現了,這是我的知識庫。”

所以,對於乾貨內容的創作,我們更應該有技巧的去做。

易分享的乾貨:

思維型乾貨

這類內容主要是各種大咖思維方式、方法論、深度剖析戰略策略(不含可馬上上手的操作方法)。這樣的內容分享出去整個人都變牛了。

逼格型乾貨

這類內容主要是各自領域內深度知識的挖掘、未知事物的解讀、顛覆常識的重新解釋等等,看著就高大上,分享的人也有逼格了;

資訊型乾貨

這類內容主要是很精彩、很完整、很系統、很時效的資訊新聞,分享出去那就是第一手談資;

觀點型乾貨

這類內容主要是各種獨到的、犀利的、有價值的觀點和態度,分享出去能說出自己想說的,還鞏固了形象;

開闊眼界型乾貨

這類內容主要是各種解密、腦洞大開的知識、分析案例、資料報告等等,這種與逼格型乾貨類似;

盤點型乾貨

這類內容主要是行業相關各種盤點。目前是屬於比較吃香的,而且操作相對簡單,分享率都很高。

此類乾貨滿滿的都是各種社交貨幣,提供談資、幫助別人、展示形象、幫助表達、顯示地位等等無所不能,能很好的塑造自我形象。但是有一點很關鍵,就是這些內容雖然包含很多專業乾貨知識,但其實對於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沒那麼明顯,沒那麼直接,亦或沒那麼容易上手操作,少數人喜歡深度思考,大多人也就分享了。

不易於分享的乾貨:

思維型乾貨

這類內容和上面第一個一樣也是各種大牛思維方式、方法論、深度剖析戰略策略。不過,這裡不僅有思維分享,還有落地性強的實操方法。這樣的內容收藏更多;

技能型乾貨

這類內容主要是各種技能幹貨,快捷實用,馬上解決問題。這可是明面上的“競爭力”,越是牛的技能越不願分享;

資源型乾貨

這類內容主要是垂直行業內各種乾貨資源,越是大家接觸不到的越是詳細的越好,當然是私藏了;

工具型乾貨

每個垂直領域都有各自領域的神器工具,如果你發現一個非常牛的實用工具,你會第一時間分享嗎?

獨門絕招型乾貨

這類內容主要是各種巧招,最新發現的新招,怪招,非常規套路等等,這種技巧,如果是大眾娛樂型的還好,否者更多會是收藏自己用。

此類乾貨雖然也都是各種社交貨幣,但是更多的是各種實用技能、快捷途徑、獨門絕招、優質資源,都是短時間就可以馬上用起來,誰願意分享?

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兩個詞,一個叫執著,一個叫認真。

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