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怎樣的晶片才能滿足智慧座艙新剛需?

一顆怎樣的晶片才能滿足智慧座艙新剛需?

集微網訊息,當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汽車產業正經歷著自汽車誕生100多年來最大的顛覆式變革轉型。一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王國強認為,“全球汽車產業在基礎領域呈現出電動化、智慧網聯化,體驗上呈現安全健康化、節能降耗化,在產業生態領域呈現出綠色低碳化、數字化、共享化、生態化和產業集聚化的不可逆轉的轉型趨勢。”

在汽車智慧化轉型過程中,智慧座艙正發展成市場剛需。智慧座艙晶片相關廠商人士指出,“未來不管燃油車也好,電動車也好,一定會有智慧座艙,就像現在一定要有方向盤、中控屏等產品一樣。”那麼,在智慧座艙成為市場主流需求下,本土晶片廠商如何找到市場定位?如何造一顆市場需求的晶片?

智慧座艙成市場剛需

汽車智慧化是未來趨勢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即便是傳統汽車廠商,也在積極擁抱智慧汽車。吉利集團李書福斷言,“當前汽車產業的邊界已經被顛覆,汽車競爭的核心是智慧化和電動化,智慧化和電動化的核心是晶片和作業系統,目前一輛高階汽車已經搭載超過一億行程式碼,遠超飛機、手機、網際網路軟體等等。”

前不久吉利釋出了智慧吉利2025戰略,智慧將是未來五年吉利融合集團資源,打造的核心技術。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表示,我們已經進入了以智慧為主導的發展時期,汽車技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在此背景下,智慧座艙是眾多車企和上游配套的晶片廠家的作為進入汽車智慧的切入口。有廠商告訴集微網,“

在目前情況下,智慧座艙是剛需。不管什麼車,燃油車也好,電動車也好,一定會有智慧座艙,包括一定要有方向盤、中控屏,甚至包括智慧駕駛等等。

從上游的角度出發,肯定要滿足市場的剛需。”

不過,據筆者瞭解,與自動駕駛有著明確的分級標準不同,智慧座艙的概念本身就不是標準化的,不同車企對涉及的範圍界定不同,所以智慧座艙可能涵蓋車聯網、儀表盤、HUD、車載資訊娛樂系統(IVI)、高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語音識別、360環視、流媒體後視鏡、AR、全息、智慧座椅……

可以看到,不同終端廠商將其認知範圍內摸索到的智慧座艙相關的功能都放在這個範圍內。

而功能越多,對晶片的算力和安全、可靠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淦家閱指出,為了給使用者更好的智慧化體驗,我們認為關鍵核心在於晶片、軟體作業系統和技術資料,而晶片則是撐起智慧科技生態網的基石和驅動力。好的晶片將使車具備更出色的數字化和智慧化體驗。

如何打造一顆滿足剛需的智慧芯?

談及吉利汽車的智慧化佈局,不得不提億咖通科技。這是一家由李書福和沈子瑜創立的汽車智慧化科技公司,聚焦於車載晶片、智慧座艙、智慧駕駛、高精度地圖、大資料及車聯網雲平臺等核心技術產品,致力於打造行業領先的智慧網聯生態開放平臺。

高效能計算晶片對汽車智慧化的重要性,億咖通科技沈子瑜有深刻的領悟。他指出,“我們都是從汽車行業出來的團隊,未來的競爭是技術的競爭,是智慧電動化的競爭。從娛樂系統到整個中央運算平臺系統,它主要是以軟體為核心,

要把軟體做好需要非常重要的根基,就是高效能計算晶片。

據沈子瑜透露,在2016年-2018年,億咖通科技雖然有很多創新產品的想法,但是很難落地,“因為在那個年代,我們整個汽車晶片是遠落後於消費電子晶片,那個時候哪怕車上導航都非常難用,不如手機上的導航。因此,

要做智慧座艙晶片,算力非常重要。

因此,除了非常重要的安全可靠之外,高算力是一顆智慧座艙晶片該有的特徵之一,這也是目前晶片廠商的共識。“汽車行業要想往智慧化走,晶片沒有高算力,就沒有辦法真正的讓汽車智慧起來。”晶片相關人士指出。

從消費類晶片來看,要提升算力,最簡單有效的就是增加核心。所以要

滿足智慧座艙晶片算力的提升,同樣需要在單顆晶片裡面整合多個不同型別的核心。

以近期釋出的芯擎科技“龍鷹一號”為例,該晶片是由8個CPU核心、14核GPU、8 TOPS int8可程式設計卷積神經網路引擎以及其他核心高度整合的多核異構SOC晶片。除了多核堆疊外,該晶片還在儲存、連線等“通道”方面做了最佳化,以保證三大核心群的算力充分發揮。

多核異構晶片的高度整合,對功耗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芯擎科技CEO汪凱博士告訴集微網,“儘管車的面積比手機大很多,可以放更大的晶片進去,但是車裡面的環境更差、工況更惡劣,對晶片的功耗管理要求更高。所以提升算力的同時要控制功耗,一定要用比較好的製程來做這件事。這也是我們選擇臺積電7nm工藝來做這款晶片的原因,

在7nm的製程下,才有機會把晶片的功耗做好。

綜上,誠如王國強所言,車用晶片作為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的核心,正向著

大算力、低延遲、小功耗、定製化先進工藝方向不斷進化發展。

當前,在海外市場上,已有高通等傳統手機廠商佈局智慧座艙領域,但在汽車業演進引發的供應鏈體系的重組,疊加2020年下半年蔓延至今的缺芯潮,無疑都為芯馳科技、芯擎科技、地平線、黑芝麻智慧等本土廠商進軍智慧座艙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與空間。

但這個機遇只有一代車型(3-5年)的時間,因此,汪凱強調,“

一定要讓我們做的智慧座艙晶片用到客戶車型裡去,跟隨是沒有用的,在汽車領域,進不去車企的供應鏈體系,這一代就結束了,就要重新開始。

”(校對/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