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並非死於房租

老是有人說實體店房租搞死了實體業,其實未必,實體店店鋪分為五種:1,商業圈或步行街,2,次商業圈, 3,批發市場,4,社群店,5,城市菜市場、集市、鄉鎮農貿市場。

然後有人說實體店商品貴,說網上有10塊錢包郵的東西,2003年前,還沒有電商的時候,我在批發市場買過10元的襯衫啊,類似於現在拼多多的質量,我在批發市場買的鞋,一般也是50-70元。鄉鎮、菜市場、社群、批發市場,房租是幾千到幾萬一年,都是服務經濟條件一般人的,所以房租便宜,貨品也便宜,但質量一般。所謂的實體店房租高,商品貴,說的是城市步行街和主要商圈(幾十萬到幾百萬一年),這裡大牌雲集,人家能夠承受得起這個房租,後來我經濟條件好了,一年也去兩次步行街買衣服買鞋(搞活動的時候,李寧的鞋賣三百元,穿好幾年不壞)。

有人說,我幾十元能在網上買到皮爾卡丹,也能買到李寧,你在步行街能幾十元買得到?還不是高房租壓垮了實體店?那麼恭喜你,我確實不如你,你在直播平臺上買的還享受到了買一賠三的福利呢。

為什麼國內的很多牌子消失了,就拿福建的運動休閒系列來說吧,全軍覆沒。這些老闆是被網際網路公司忽悠了,自己在網上開店,零售價比代理商進貨價還便宜,最後代理商全部不幹了(當年的以純就這樣死的)。這種做法相當於我把步行街店裡面的貨,讓員工拿到農貿市場,和別人在那裡搞價格戰。

網際網路突破了地理區域限制後,給品牌商帶來了巨大的焦慮, 以前他們不和批發市場、菜市場的貨有交集的,各自相安無事。但是現在同臺競技了,他選擇的不是質量和品牌比拼, 而是價格比拼,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即使比價格,在2007年前,品牌方也是降維打擊,在網際網路平臺上,仍然是品牌方說了算,我以前也做過服裝,天貓打電話求我們入駐的,根本不是如今的嘴臉。但現在平臺為何俘虜了實體業,是因為他們精心設計的一場局。

首先他們自己搞996,發現員工不反抗,也沒人管,然後宣傳996拿高薪是福報,最後他們向全社會推廣。我有朋友從事電商平臺的行業,他說,這麼做,就是要搞一場全中國人都996的工作氛圍。目的就是為了摧毀消費者的逛街時間。這一招果然成功了,不僅全社會興起996,順便收割了一波實體業老闆給網際網路平臺打工。

從早到晚,全年無休,你都處於工作狀態,即使不工作,也是在辦公室摸魚,請問街上怎麼可能有人去實體店消費?那麼網際網路大佬告訴你,一切都可以在網上進行!這個時候,很多人被鎖進了井底,即使外面實體店的東西更便宜,質量更好,但是他再也不知道了,因為他一輩子被人鎖進了井底。

有人說,我被鎖進井底無所謂,反正我能買到便宜東西。如果你一輩子只是消費者,那也許佔了便宜。但你同時也是生產者啊,你佔別人的便宜,別人降低產品質量延長工人勞動時間滿足你。可是你生產的東西,別人也沒能力去消費啊,老闆只能降低產品質量、延長你的工作時間來滿足別人的消費能力。

有人說實體店房租就是高啊,即使菜市場旁邊店面也要一萬一年啊,網上開店不要錢。這是純屬於沒開過網店的人說的話,天貓保證金還10萬呢,各種推廣費用是個無底洞,你不推廣,你的產品或許在100頁之後。現在的消費者誰去翻看第二頁的產品呢?如果做推廣呢?有時候一萬元推廣費換來五千元的銷售。(點選收費,不管買不買,點一下你的圖片扣幾元)。

最近阿里的表態才是正確的,就是網際網路給實體企業賦能,那麼這就是技術工具的性質,例如我們覺得ERP之類的軟體提高了公司的進銷存管理,這就是技術對實體的貢獻, 還有QQ、微信、影片都減少了溝通的成本,以前要頻繁出差的業務,大大的減少了,這都要該表揚的。所以說,網際網路技術要使實體業更上一層樓的,而不是透過低價傾銷,甚至賣假貨搞死實體業,本來一虛一實,相輔相成的東西,卻成了互相敵對。

實體店並非死於房租

但是現在很多平臺直接定義,網際網路就是低價賣東西,而且把員工也變成了耗材、變成了乾電池,這種理解,全社會就被網際網路設計的局拖進了泥潭,越掙扎陷得越深,大家都成了局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