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漢三國大將廖化

三國廖化,你在大街上隨便找個人問下,都應該知道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這個典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作為蜀漢中為數不多的歷經三國時期的幾人之一,長壽令人驚歎,忠於蜀漢也令人佩服。

炎漢三國大將廖化

早年,廖化加入黃巾軍,黃巾軍被朝廷鎮壓之後,他只好落草當了山賊;後來廖化遇見千里走單騎的關羽,因欽佩關羽所以投到他手下效力;關羽鎮守荊州之時,廖化為主簿;諸葛亮北伐和姜維北伐,廖化都有參與;廖化七十歲時,後主劉禪任命他為先鋒,“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俗語正是這樣而來。蜀國滅亡後不久,年邁的廖化就病逝在遷往洛陽的途中,結束了其傳奇跌宕的一生。

前期的廖化一直追隨關羽,直至關羽戰死,廖化迫不得已投降東吳後,透過裝死的方法,騙過東吳軍隊,帶著自已的母親,歷經千辛萬苦一路向西往蜀漢方向逃亡,用了兩年的時間才逃到秭歸,正好遇到發動夷陵之戰東征孫吳的劉備。劉備看到廖化,非常高興,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吉祥的象徵,馬上封廖化為宜都太守,宜都太守算是宜都郡的軍政一把手,劉備政權的前任宜都太守是孟達。當然了,劉備封廖化為宜都太守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廖化很忠心,千辛萬苦都要投回蜀漢,值得表彰;

二是廖化很孝心,逃亡都要帶著自已的母親,漢以孝治家,值得表彰。

之後,廖化才算是真正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並一直為蜀漢帝國效力到了滅亡的那一天……

劉備的伐吳戰役,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沒有搶回荊州不說,還損折了大量的兵馬輜重。連續而來的打擊,使得劉備一病不起,最終在白帝城中闔然辭世。而偏安一隅的蜀國,也就此進入了諸葛亮執政的時代。

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也為了之後持續不斷的北伐計劃,諸葛亮在上任丞相過後,開始了“一派壓一派”的執政思路。一方面,諸葛亮排擠劉備原有的“元老派”(元老派除了趙雲之外,幾乎已經無人);另一方面,諸葛亮重用“荊州派”的人物,如蔣琬,費禕,馬謖,楊儀,董允,向寵等,儘可能壓制“益州本土派”,並使出各種手段,幹掉過不少人,如李嚴,廖立,劉巴,費詩,彭羕等……

在諸葛亮北伐的六年間,廖化應該是沒有隨軍北伐,而是在地方上任太守。諸葛亮去世後,蔣琬主政,廖化才首次作為軍事將領帶兵出征,廖化的第一次領兵就大敗魏軍,擊敗了魏國南安郡太守遊奕,殺死了廣魏郡太守王贇,以這次出征的結局來看,廖化的帶兵能力還是不錯的,首次出征就立下大功。

蔣琬、費禕相繼去世後,蜀漢軍權落入姜維手中,姜維開始大規模北伐,廖化多次隨姜維北伐,未有建樹。

蜀漢滅亡的前4年,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此時的廖化已經成為蜀漢晚期獨當一面的大將,與當時的左車騎將軍,冀州刺史張翼一起並列為蜀漢的左、右車騎將軍,成為蜀漢晚期的棟樑之才。

263年,司馬昭舉18萬大軍伐蜀,當時大將軍姜維在沓中屯田,並抵禦魏軍的進攻,劉禪派廖化領兵前去支援姜維,同時派出張翼、董厥前去把守險要關口,廖化領兵與退到陰平的姜維會合,由於魏軍兵峰正盛,廖化、姜維與張翼、董厥會同後一同退至劍閣,死守劍閣,鍾會大軍不得前進一步。

結果鄧艾軍偷渡陰平,兵至綿竹,並擊敗諸葛瞻,進圍成都城下,後主劉禪在內憂外患下,投降鄧艾,並下令蜀漢各地軍隊放棄抵抗,投降魏軍,於是廖化隨姜維一起投降鍾會。第二年,廖化與宗預一起被魏軍遷移前往洛陽,廖化在中途病逝。

炎漢三國大將廖化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是出自三國演義,本意是說蜀漢沒有人才,而讓廖化來作先鋒。意思是說廖化能力一般,事實上廖化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在第一次領兵時期就殺了魏國的廣魏郡太守王贇,擊敗了魏國南安郡太守遊奕。

廖化不僅能力還行,而且活的年齡相當長。廖化投靠劉備,出任關羽主薄應該是在210年左右,就算那個時代廖化剛好20歲吧,而廖化活到了264年,算起來廖化的年齡至少也有75歲,廖化的人生,見證了蜀漢從一步一步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從沒有地盤,到奪取荊州四郡,到橫跨荊州、益州,到丟失荊州,最後到蜀漢的滅亡,廖化全部經歷過,廖化本人就是蜀漢的活字典,活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