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槐花,香氣依舊,槐樹卻被百般摧殘

還記得小時候,靜水最喜歡老家門前的幾棵老槐樹,摸起來凹凸不平的紋理,深深淺淺的溝壑上,偶爾幾隻螞蟻在悠哉地踱著步。當楊樹在微風中嘩嘩地翻動著泛著忽白忽綠的葉子,柳樹舞動著細長的枝條,徐徐的風輕撫臉頰的時候,我就會摘下一片淡綠的槐樹葉子,沿著葉片中間的筋脈對摺,輕輕地吹著口哨,有時候能吹響,有時候又弄得一葉子口水,但自然的樂趣無窮。

多麼歡暢的時光,雖然那時候家庭狀況可以說是貧窮的,物質匱乏的,但卻真的是在盡情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一切,我們小心翼翼地守護它,愛惜著這份美好。

等到槐樹葉子漸濃,一個個柔軟的枝條上便抽出了黃綠色的花苞,幾天的功夫,再出去看,仰天望去,滿眼的雪白,一串串槐花悄然開放,擠滿了枝頭的角角落落。一路的槐花香,沁人心脾,讓人沉醉。

這就是槐花,簇簇素雅惹人眼, 盈盈花香鼻尖繞,不以濃妝爭國色,僅憑淡雅奪桂芳,它用獨有的香氣盈滿了無數80、90後的童年記憶,也讓無數文人志士為之揮毫潑墨,寄託高潔之志。

今日槐花,香氣依舊,槐樹卻被百般摧殘

聖潔槐花

槐花,記錄著兒時的甜

兒時,最興奮的當屬和爸媽一起拿著鐮刀去摘槐花,我連蹦帶跳地拿著籮筐,爸爸拿著鐮刀朝門口走去。為了不傷害枝幹,爸爸總會把鐮刀磨得透亮,綁在一根大約三米長的竹竿上,把鐮刀伸進濃密的枝丫間,斜著刀刃,輕輕一劃,綴滿槐花的柔軟枝條便輕輕落了下來,槐樹枝條有刺,我和媽媽拿到枝條後,坐在離樹不遠的木樁上,小心翼翼的將一個個花瓣摘下來,樹葉還可以拿來喂家裡的幾隻山羊。鮮嫩的枝葉,嫩的發綠,聞起來一股自然的青草香,想必這是山羊的絕佳美味吧,我總是忍不住這樣想。

這邊摘槐花的我,早就按捺不住了,一邊摘一邊忍不住地將新鮮的槐花花蕊“呲溜”一聲吸在嘴裡,清爽的、淡淡的甜瞬間瀰漫唇齒間,一直舔到心裡,心裡癢癢的,一個不過癮,還會再吸一個。那時候總會想,這樣美的賜予應該就是自然界的無窮魅力吧。

當我和媽媽摘了滿滿一籮筐槐花回家後,一頓美味即將開始。媽媽最拿手的就是“槐花丸子” “槐花煎餅”,清香酥軟的口感,咬上一口就會上癮,真真的美食誘惑啊!即便這樣,我們每年也只是摘一籮筐,媽媽說這本就是自然生長的,能吃上這些已經足夠了,樹幹需要保護好,明年才會有新鮮的槐花吃。

自然規律和自然界的平衡是不能打破的,這是隻有二年級文化水平、每日都和土地打交道的媽媽曉得的道理。如是,我家每年都能吃上新鮮的槐花,門口的槐樹也似乎因為爸爸的精心修剪而變得更加枝繁葉茂。每年夏天,厚重的一片陰涼投射下來,我就在這槐樹的庇佑下,奔跑、嬉戲,灑下一地天真爛漫。

今日槐花,香氣依舊,槐樹卻被百般摧殘

槐花迎風而立,香氣襲人

槐花,寄託著詩人的志

我喜歡在槐樹下讀詩,唯美的詩句總會喚起我的無限遐想,如今已成年,我依然愛讀詩。每每遇見好詩,總忍不住清清嗓子讀上幾遍,彷彿這些凝練了詩人情懷的詩句,在我的身體裡流淌過,在我的嗓音裡傳出,就融為了我的一部分,我也融為了詩人的一部分,帶著他的無限情思或宏大志向也許是是幾分惆悵在空靈的山谷間遊走。我想,大抵詩人如我或者說我如詩人般,都是多愁善感的吧。

記得有一首詩是這樣描寫槐花的,“槐林五月漾瓊花,鬱郁芬芳醉萬家。潭水碧波飄落處,浮香一路到天涯。”綿延的槐林、簇簇槐花相擁而笑,醉人的芬芳,沿著潭水一路追隨,這樣的景緻,人行其中,大概再浮躁焦灼的心,都會被撫慰到吧。

唐代詩人岑參 鍾情於槐花,亦有“六月槐花飛,胡思蓴菜羹”的詩句,想來詩人是對槐花的美味耿耿於懷吧;宋代東坡先生作為“資深吃貨”,更是對槐花的食用價值有著深入的研究,曾傳聞他改造了杜康的造酒工藝,將槐花作為一味原料,再加上松花等輔料,釀出的酒綿軟甘甜,溫潤如玉,還能美顏。也許,樂觀主義詩人的心境無論何時都能怡然自得,享受當下,槐花是他們抒發情志的“魂”。

然而,槐花在寫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眼中,有“人少庭宇曠,夜涼風露清。槐花滿院氣,松子落階聲。”的閒庭信步,也有面對仕途不順的惆悵,他一聲長嘆,寫出了“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地禪。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腸斷是秋天”的內心獨白,彷彿一個孤獨而崇高的靈魂,在佛堂前的槐樹下尋找著人生之志的歸屬。

槐花,亦是白居易託物言志的素雅高潔之魂。

今日槐花,香氣依舊,槐樹卻被百般摧殘

花香四溢等蜂來

今日槐花,還香嗎

一直都很喜歡這句詩:“人間有味是清歡”。槐花,是清歡,是小時候無數人的“甜”,亦是古代無數仁人志士的“志”。中華文明上下五年年,人類享受著大自然無窮無盡的賦予,人類也傳承著善良、勇敢、勤勞的優秀文化基因。然而,近年來,過度捕殺自然保護動物的現象時有發生,過度破壞植被的現象亦是層出不窮,這樣的新聞幾乎每個人都曾目睹吧。

然而,不知道常常漫步街頭的你,有沒有發現今日之槐樹的“魂”是否還在?

不知道是不是湊巧我對槐樹格外關注,被我發現了,亦或者這已經是一種普遍的“災難”?我不想進行多麼深刻的道德評判,我只想清楚的表達我體會到的,一棵棵槐樹的揮淚哭訴。

下面這幾幅照片是我發現後拍的,看到被“剝削”的觸目驚心的槐樹,我不禁停下來久久凝視,耷拉著的殘缺不全的樹枝,懸掛著的萎靡的樹葉,因使勁拉扯被劈開杈露出的白色樹幹,看著這不計一切後果的掠奪後剩下的斷壁殘垣,一陣莫名的心痛湧上心頭。

很難想象,面對大自然賦予的一切,是怎樣的貪婪和索取讓原本枝繁葉茂的槐樹體無完膚?是怎樣的扭曲心態讓一棵棵槐樹都來不及生髮新的枝葉,又被風捲殘雲般再次襲擊?又是怎樣的無情可以一邊直視槐樹的慘狀還能嚥下剝削而來的“戰利品”(槐花)?

今日槐花,香氣依舊,槐樹卻被百般摧殘

百般摧殘的槐樹

《道德經》中有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略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原意是說: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聲使人聽覺失靈;濃厚的雜味使人味覺受傷;縱情獵掠使人心思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於不軌。的確,“少則得,多則惑”,花樣繁多的選擇已經讓一些人喪失瞭如何去選擇的功能,被所謂的追求“自然之味”迷惑了雙眼,讓原本對槐花美味的渴望,變成了一場令人發狂的自然掠奪。試想,人們今天的行為,又和沒有進化之前的原始人類有什麼區別呢?

誠然,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在人們素養不斷提升的今天,人們不缺錦衣玉食,不缺山珍海味,缺的是平衡自然規律的“魂”,缺的是對自然的敬畏。

吃膩了大魚大肉,看膩了奇珍異寶,人們便開始崇尚所謂的“迴歸自然”“嚐嚐野味”。殊不知,他們的迴歸不是透過正當手段,不是想著去多種一些槐樹,而是違背良知做出了過激反應,這是對大自然的最大褻瀆。

思慮重重的我,彷彿做了一個夢,我看見眼前的槐樹又生髮出了無數條枝幹,上面垂滿了素雅的槐花,雪白、唯美、香氣清新撲鼻。我被這香氣驚醒,我看到了人們覺知並覺醒,他們用行動去捍衛這自然界無條件地賦予,去培植一片片槐樹林,去重塑這槐樹之“魂”。於是,這就不會只是一個夢,而是人類探索“人與自然 和諧共生”的嶄新開始。

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覺知覺醒就在一念之間,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大 自然的庇佑之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今日槐花,香氣依舊,槐樹卻被百般摧殘

孤獨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