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北京時間2021年9月17日13時3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三名航天員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東風著陸場實現艙落人到的目標,完美完成首次載人飛船搜尋回收任務。此次返回艙搜尋、航天員救援任務是對東風著陸場建設成就的一次全面檢驗和考核。

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21年備份,今朝完美“逆襲”。東風著陸場曾經是載人飛船返回的氣象備份著陸場,首次轉戰主著陸場,作了哪些準備工作呢?

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據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研究員卞韓城介紹,東風著陸場主要做了四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第一,組織了技術條件建設。東風著陸場先後組織了搜尋、導航、通訊和基礎設施建設等20餘項技術改造,突破了預測校正再入返回航天器飛行軌道計算和落點預示技術難題,填補了返回著陸最後1公里彈道測量和景象拍攝空白,探索實踐了網格化搜救戰法,技術條件已得到很大提升,具備了執行載人飛船搜尋回收任務的能力。

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第二,完成了搜救方案設計。為了以最高的標準,最可靠、最安全、最溫暖的方式迎接航天員,圍繞“天上怎麼飛、地面怎麼控、我們怎麼搜”開展搜救方案設計,提出了“跟蹤測量立體連續、落點預報快速準確、搜尋救援艙落人到”的任務目標,動用多套統一測控、雷達、光學等裝置,構建了近3000公里長的再入走廊跟蹤測量鏈;依託直升機、固定翼飛機、全地形車等,吸收搜救、醫學、航天器研製專家組建專業搜救力量,構建了專業力量為主,應急力量支援的航天搜救力量體系;以通訊衛星、無線寬頻網路、跳頻電臺等為主要技術手段,構建了搜救資訊推送系統,具備了引導搜救力量快速機動和搜尋發現目標的能力。

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第三,開展了搜救戰法推演。透過空中和地面的反覆勘察,東風著陸場地形地貌條件比較好,著陸區以外周邊地區主要有戈壁、沙漠、山地、鹽鹼地、梭梭林地、溼地、水域等七種典型地貌。將不同地貌與雨、雪、風、沙、塵等天氣現象和白、晝不同時段結合,形成搜救任務可能遇到的異常情況矩陣,確定了6大類30餘項可能影響搜救任務實施的關鍵異常情況。透過關鍵異常情況搜救推演,形成七種常用搜救戰法和指揮決策流程,為各種情況下完成搜救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第四,分階段組織了訓練演練。備戰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段應急搜救任務期間,組織了9次動用直升機的搜救訓練。返回段任務準備過程中,組織了2次直升機分隊空中通訊聯調、2次空地協同搜救訓練、4次全系統全流程綜合演練。

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此次搜尋回收任務有何難點?

第一,任務直接準備時間短。空間站工程階段的載人飛行任務,飛船一直停靠在空間站上,決策返回前的幾天才最終計算飛船返回軌道和返回瞄準點,著陸場系統任務直接準備的時間非常短。

第二,需要應對的返回模式多。飛船主要採取升力控制式返回模式,根據飛船狀態也可能臨機決策啟用自旋彈道式返回方式,返回過程中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出現較大範圍偏差。此外,還存在提前返回、推遲返回等多種返回模式,針對各種可能的返回模式,著陸場系統都要做好準備。

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第三,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多。飛船有可能著陸於著陸區以外的異常地域,如山地、沙漠、鹽鹼地、梭梭林地、水域等。搜救過程中有可能遭遇異常天氣現象,如颳風、下雨、沙塵等。返回艙著陸後,有可能出現主傘拖拽返回艙高速滑行、返回艙艙門打不開等異常情況。

第四,著陸現場救援要求高。經過3個月長期在軌飛行,航天員返回地面後要重新適應地球重力環境,在返回著陸最初的幾個小時,地面重力再適應尤為關鍵,這個階段航天員腦部灌注血液量少,立位耐力下降無法站立,也容易出現暈厥等症狀。

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艙落人到|東風著陸場,完美!

航天員安全返回

十年磨一劍,功到自然成。針對這些難點,東風著陸場各系統做好了充足的應對工作,最終完美完成任務。

作者:楊桂錦 吳雨陽

圖片:李昀錫 王振 胡毅 賈天格

編輯:王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