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幾年後想轉行,如何操作才靠譜?

30歲轉行來得及麼?繼結婚、生子、就業、買房後,又一個對30歲的靈魂拷問來了。

工作幾年後想轉行,如何操作才靠譜?

在一檔綜藝節目裡,有位年過30的“實習生”為了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條件、也為了自己的事業與發展,她選擇在而立之年放下自己曾經所擅長的,去到一個全新的行業從零開始。

這一舉動在網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支援派認為:不少行業和企業都會卡“35歲以下”這個門檻,只要有這個障礙在,轉行是遲早的事,早行動早好。

反對派則認為:應該抓住已經積累的人脈經驗、在熟悉的行業深入鑽研繼續努力。貿然轉行意味著拋棄之前的經驗與經營,多年的種種努力和成績都浪費了。

不轉行怕被淘汰、轉行又怕浪費了曾經的努力、選錯了未來的路。究竟如何是好?

轉行,恐怕是不少職場人的必修課

像父母那輩人一樣,一份工作做三十年然後順利退休的職場環境恐怕越來越罕見了。當代職場人,無論從年齡限制、行業的更新與消亡等方面來看,轉行幾乎成為我們的必修課。

首先,在現實職場中,不少招聘啟事裡都要求應聘者必須35歲以下,年齡限制是職場人的“硬傷”。

工作幾年後想轉行,如何操作才靠譜?

最近,我年過30的同學就栽在了這道“硬傷”上。兩個月前她們企業(規模不小)被更大的同行公司吞併,出於人力成本考慮,即使作為原公司薪酬副經理的她,也沒能逃過被裁的命運。

朋友每天很勤勉地投簡歷、找內推。但就業大環境不樂觀,薪酬經理這樣的職位本來就是蘿蔔多坑少;加之她年過30,雖有多年工作經驗,但企業聽到她所要的薪資待遇,最後都沒了下文。就算她願意降薪,但待遇還是比培養一個新人或者只有三五年工作經驗的員工高,所以朋友遲遲找不到滿意的工作。

企業少招35歲的員工,不代表我們就要轉行,但這也意味著除非你有超強的業務技能和成就,否則就算在同行跳槽,多數時候也要面臨降薪、降職的窘境。

其次,行業的更新與消亡更是“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阻止。

醫療的發展取代了過去的助產士;通訊業的發展取代了呼叫中心崗位;受經濟和政策影響,保險行業發展低迷,資料顯示,僅2021年上半年,保險行業就有近100萬保險代理人失業;還有今年我們最為熟悉的教培行業的消逝。

科技、經濟、政策的發展與出現,讓行業迭代更新的速度加快,很少有行業能做幾十年了。

其實,轉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策略地操作,既浪費了過去的經歷、積攢的能力,又踏錯了未來的選擇。

工作幾年後想轉行,如何操作才靠譜?

轉行,不能行匹夫之勇

轉行最忌諱的就是行匹夫之勇、毫無準備投身“戰場”。比如不研究行業趨勢、不做技術準備、不向內部人士瞭解情況等等。成功的,離不開周全的思慮和雷靂的行動。

最近,35歲的霍泥芳轉行去了一家天使投資機構。霍泥芳是papi醬的閨蜜、papi醬影片裡的常駐演員、以及papitube的總裁。這是霍泥芳職業生涯裡的第二次轉行。第一次,她從演員轉去了MCN圈,運作了papi醬這個大IP;這次,她又從MCN圈轉行去了投資圈。每一次都是橫亙千里的跨度。

關於轉行這件事,霍泥芳想得很明白,要不要轉行主要看兩個要素:人和事。人:你是不是信任、價值觀是否認同、思維方式是否高維;事:主要看自己是否感興趣、有沒有價值感和新的挑戰。(當然,作為俗人的我們不像霍泥芳,轉行也得把經濟利益放在前排考慮)

我認為,這兩點可謂是新手轉行的參照座標,可以幫我們把不知所措的轉行範圍定個錨,圈出一定的範圍。

縱觀當今世界上諸多名人、富豪,很多都是經歷了轉行才走到現在的位置。

比如,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他在大學時修讀計算機和電子工程專業,畢業後投身金融行業。90年代初期貝索斯在對沖基金D。E。 Shaw工作時,萌生了在網上賣書的念頭。最終他在31歲辭職,創辦亞馬遜走進電子商務世界,於是才有了今天的江湖地位。而貝索斯的成功也確實離不開人和事這兩個要素。

工作幾年後想轉行,如何操作才靠譜?

首先在人方面,貝索斯遇到了他創業路上的啟明燈、老東家的創始人David Shaw。

David Shaw非常看好貝索斯這名員工和得力助手,閒談時聊起未來最有可能成功的三個創業想法,其中一項就是普通消費者可以直接從廠家或者賣家購買一切商品的購物網站,希望貝索斯能去探索。結果計算機科班出身的貝索斯研究了一下電子商務,發現這個操作靠譜,於是和David Shaw提出離職,坦誠自己想去創業——第一步就是透過電子商務平臺賣書的想法。

另外在事方面,上世紀90年代初,貝索斯創辦亞馬遜時,美國的網際網路行業正蓬勃發展,當時身處投資圈的貝索斯看到網際網路每個月以2300%的速度迅速膨脹;另外,美國的圖書發行業非常發達,質量穩定沒有盜版,新書的發行基本上被一兩家主要的連鎖書店壟斷,尚未有網際網路購書的前車。所以在亞馬遜初期該售賣什麼產品時,貝索斯選擇了圖書。

David Shaw這位伯樂指路、加上時代的趨勢、技術的成熟、市場的空缺,最終使得貝索斯成為被時代選中的人。

那些成功轉行的人,都做對了什麼?

能夠成功轉行的人,雖然先前經歷不同、轉行後投身的行業不同,但能夠轉軌成功有三個普遍的共性:

1. “身在曹營心在漢”,緊盯行業趨勢或企業變化。

當年貝索斯雖然身在金融投資行業,但並沒有只把自己的眼界放在金融圈。基於他大學所學的計算機專業,加之90年代初網際網路行業蓬勃發展,身處投資圈的他看到網際網路每個月以2300%的速度迅速膨脹,機會無限。於是貝索斯決然離開老東家,轉行進入網際網路行業,開始了自己的創業。

有意向轉行的人要提早開始關注自己感興趣的行業的動態和趨勢,看行業論壇、收集資訊、和業內認識聊天、甚至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做一做該行業的志願者、實習生,為某天抽身進入打好基礎。

工作幾年後想轉行,如何操作才靠譜?

2. 打破自身學歷/學識限制。

最近聽朋友講了一個挺勵志的故事,她40歲的大姐從業界頂尖的廣告公司中層管理者崗位,轉行投身到養老行業經營者。

大姐詳細瞭解所在城市政府在政策和渠道上的扶持情況、明確自己以何種形式和經營主體投入到養老產業中、系統學習了與社群養老有關的運營管理、市場營銷以及康復和臨床護理知識、花費心思去搭建團隊團隊……最終用了三年的時間實現了從原行業到新行業的“華麗轉身”。

進入一個行業,就得知道這個行業、這個職位是如何運作和工作的,並且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好,這屬於思維方式的範疇,要提前瞭解。另外,作為0經驗轉行的人,最好是能真正做過相關的工作或者有面試作品。對老闆來說,一個從未涉足該行業的陌生應聘者,他能判斷是否錄用或者合作的依據只有你的作品、你為這次轉行做得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透過各種渠道去提升你想要進入行業的學歷、專業證書、泡行業論壇和會議、甚至脫產讀書來強化和武裝自己,都是轉行的必要準備。有勇無謀或逞一時之快的轉行註定是失敗的。

工作幾年後想轉行,如何操作才靠譜?

3. 分析自身優劣勢,避開短板。

我聽到過一個欠考慮的轉行想法,是某位擁有護理學本科文憑的註冊護士想轉行做程式設計師,甚至準備裸辭去學習程式設計。她轉行的理由是:做註冊護士雖然賺得不錯,但人際關係複雜、加之體力勞累,所以想轉行做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師不僅收入不錯,最主要的是能避免不必要的人際紛爭。

並不是說護士不能轉行做程式設計師。但首先,為了避免勞累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去做程式設計師,本身就證明了她對這個行業完全不瞭解。其次,程式設計師也並不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職業,相反,它需要從業者擁有非常專業的技能。一個護士能不能在短時間內透過突擊學習,完美掌握程式設計知識併成功轉行這件事有待商榷,但毫無疑問的是,在對這個行業沒有基礎瞭解、也從未接觸過程式設計的情況下,不惜裸辭去豪賭,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為。

工作幾年後想轉行,如何操作才靠譜?

不要因為某一行或者某個崗位熱門就火急火燎投入其中,人和事始終是轉行考量的兩大因素。這裡的“人”不僅指你要去了解新行業裡的人,還包括你要知道自己擅長、厭惡的是什麼、從事這行的性格優勢與欠缺等。

轉行並不可怕,畢竟“變”才是亙古不變的事實。唯有拿出勇氣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讓自己從容面對。

作者 | 靜思

責編 | 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