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到底是功多,還是過多?看看真實的歷史評價

大家好,我是刀筆歷史

最近有網友私信問我,秦始皇的功多,還是過多,該怎麼評價?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從幾個緯度上看。

01

從軍事和政治上說:功佔八,過佔二

統一六國:

在經歷了春秋五國的紛爭,和七雄爭霸的時代,秦始皇結束了當時中國數百年的地方割據,開創了統一的局面,並且定義了什麼才是皇帝,那就是要統一全國,這給後世諸朝代的君王做了一個積極的表率。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到底是功多,還是過多?看看真實的歷史評價

設定郡縣:

秦國統一之前,天下實行的是分封制,就是老子在這當王,兒子去那裡當王。這個弊端就是兒子在幾代之後,開始變強變大,當各方面都超過了原先的老子,那就會起異心,引起叛亂。而秦統一天下後,廢除了原先的分封制,設定郡縣制,類似於今天的省市縣的結構,各地方長官由中央任命,並且定期調換。這樣就極大地避免了地方割據的形成。

徵百越擊匈奴:

秦始皇在位期間,多次出征百越地區,就是今天廣東廣西地區,最終把廣西和越南中、北部等整個嶺南地區都納入到了秦國的版圖中。而後調遣精兵幾十萬,集中攻擊了匈奴人,徹底解決了當時為禍已久的匈奴問題,讓今天的河南、河北地區可以長期穩定的發展,讓百姓擺脫了災禍的發生。

但自古以來,歷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無論是哪次戰爭,對百姓來講,都是要各家各戶攤丁入軍的,整個秦國統一前後的三十年,因戰爭大約共戰死了幾十萬人。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到底是功多,還是過多?看看真實的歷史評價

02

從經濟上說:功佔六、過佔四

統一度量衡:

秦國統一之前,各地由於地方割據,貨幣出現的也不一樣,兌換的方式也不同。給百姓的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秦國統一之後,全國推行統一的標準。此外,將長度、重量、容量這三方面也統一了標準,尤其是對土地“畝”的計算方式,一直沿用到今天。

修路和統一交通:

現代人“要想富,先修路”的思維在秦朝也適用,統一之後,秦始皇在全國修建“馳道”,類似於今天的高速公路,不僅讓管理和出行的效率提高,同時在戰時也可以更快速地運送物資。同時更是統一了交通工具,將原來大小不一的馬車,全部改成兩個輪子距離為六尺,這樣可以更加方便的馳道上使用。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到底是功多,還是過多?看看真實的歷史評價

從未來的角度去看 ,統一貨幣是有積極的一面,但是對當時的百姓來講,統一的過程中,因差額過大而受到經濟損失的人也比比皆是。

史料上曾記載過“原糧食一石需要十齊錢或十秦幣,而統一之後,兩百齊錢換一秦幣,糧食卻還是一石十秦幣”。造成很多擁有齊錢的人,最後飯都吃不上,餓死的原齊國人數以萬計。

03

從民生和文化上說:功佔二,過佔八

沉重的徭役

秦國在統一之前,實施的商鞅重法典的制度,對百姓是很苛刻的,而在統一之後,徭役和賦稅更加重了。修阿房宮、修長城、修秦陵無一不是落在百姓的身上,對當時的民生是很大的打擊。這也是後來陳勝與吳廣起義的爆發點。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到底是功多,還是過多?看看真實的歷史評價

焚儒書

歷史上的焚書坑儒,有一半是正確的,那就是據多方史料記載,因為當時儒家施仁政的理念與秦始皇推行重法典的政策是相左的,所以秦始皇焚的是儒家的書籍,對《詩經》《尚書》等著作付之一炬,同時也不允許百姓和官員家中收藏此類書籍。

而坑儒則是不正確的,當時因為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在民間有很多所謂的術士便主動來到宮中,但這些人中魚龍混雜,耍民間小把戲的人有很多,經過幾次交流,秦始皇發現被騙了,於是就下令活埋了這些術士,而後世則把焚書聯絡到一起,形成的焚書坑儒。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到底是功多,還是過多?看看真實的歷史評價

總結:以上三項加在一起,綜合下來功佔53%,過佔47%。

我認為這是比較客觀的,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在中國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封建王朝的統治也由他開始延續到了清末,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堯舜禹到歷代帝王,他們經歷了什麼,又是如何從鼎盛走向衰亡的,

《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裡有著詳細記載。

僅限今天【粉絲福利】領券立減10元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到底是功多,還是過多?看看真實的歷史評價

【完整無刪減】中華上下五千年全套正版完整版中國古代史中國通史

檢視

歡迎評論,留言必回

以上圖片為網路素材,如有侵權請告知,秒刪!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刀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