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何而關注朋友圈

不經意間元旦假期就過完了,各大親朋好友在這期間都透過微信朋友圈裡曬出不少過節的喜慶和歡樂。

一好友和我閒聊時,談到大家最近在朋友圈裡發的近況,發現他原來早前已取消朋友圈的“紅點”提示,不會經常去留意朋友圈動態,我一下子納悶,原來還有這操作, 我不禁好奇地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取消了朋友圈提示,這不就沒有微信好友最新的動態提示了麼?難道你平時都不關注朋友圈的?

他給我的回答是,“關閉朋友圈紅點提示,因為平時看朋友圈看得多,發現世界都是別人過的;不看,發現世界都是自己過的。”

他隨後接著說,“平時過多地關注朋友的生活,因為大家在朋友圈發的照片,生活,通常都是最好的,最美的。看得多了,就越發地覺得自己不如人家,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想去追趕的心態,久而久之,在追趕的過程中就會產生焦慮心態,而且會在潛移默化中膨脹,我關閉朋友圈,為的是減輕我的焦慮感。”

聽完好友的一番話,頓時引起了我的思考。

到底,我們是為何而關注朋友圈?

大家對於朋友圈其實並不陌生。但往往都是從傳播者的角度去考慮。

平時發朋友圈,大多都是為了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者分享自己最近的動態,包括喜怒哀樂。

每次傳送後的你最希望獲得的是大家的“點贊”或者“評論”,這才顯得這條朋友圈的價值所在。

人的虛榮心、認同感和同情心是我曾以為朋友圈最大的用途。

因此我們最常見的是,發一條生活美滿,或者學業有成的動態,從而透過朋友圈獲取虛榮感;轉發一條感同身受,或顯得高階大氣上檔次的軟文,透過朋友圈獲取認同感;再發一條孤苦伶仃的加班動態,或是人艱不拆的生活動態,透過朋友圈獲取同情心。但發現,這些原來都是站在傳播者的角度來看的。

我們試圖透過發朋友圈來表達自己,但其實作為朋友圈的資訊接收者來看,朋友圈也在影響著他人。每個人閱讀每一條朋友圈也會有不一樣的領悟和感想,我自己沒有關閉朋友圈紅點提示的原因是為了瞭解身邊朋友的動態和對有效資訊的接收。遇到微商的朋友,我才會選擇性關閉Ta的動態更新。

因此,對於直接了當地關閉朋友圈這一看法,我不敢苟同,但深思之後,也理解其因。大家有著一種“報喜不報憂”的思想核心,我們看到朋友圈裡全是盡善盡美、多姿多彩的生活,還真的會有羨慕之心,也相對會產生一種自卑之情。所以,看來以後發朋友圈,也得需要考慮下接收者的感受,畢竟發者無意,看者有心。估計這也是朋友圈分組存在的其中一個意義吧。

話雖如此,但事實上,身邊的大部分的人還是很樂意、也很積極地會去關注朋友圈。那麼驅使你主動關注朋友圈的原因是什麼呢?

你為何而關注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