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越多,就越安全?

食物越多,就越安全?

南昌大學設計院第一設計院多名員工食用江西卡拉多食品公司網紅“爆漿鬆鬆”麵包後出現高燒、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最新調查進展是,50起案件已被送往醫院,涉案門店已被責令關閉。事實上這不是網紅食物第一次“出事”。(《工人日報》)

網紅食品存在很多問題,有的涉及非法新增,有的屬於“三無”產品,所謂的“代購”進口食品實際上是假包裝……,然而經過一些人的策劃、包裝、炒作,問題被掩蓋,銷量將大幅增加。生產者和銷售者將獲得鉅額利潤,而消費者將支付有可能付出醫療費用。

一些傳統食品過去線上下渠道很受歡迎,但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在網路時代,即使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和營養價值的食品,也可以包裝成網紅食品,也就是說,網際網路為網紅食品提供了跨地區宣傳、銷售等多元化服務。因此網紅有大量的食物和許多問題。

一些食品之所以成為“網紅”,是因為規劃者看透了很多消費者的好奇心和跟風心理,所以用這種心理包裝來誘惑“爆款”食品,而不去理會網紅食品是否合格。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曾經的網紅食品“出事”不是一件小事,因為銷量大而受害者大。

因此對於網紅食品,消費者和監管部門都應提高警惕。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意識到,網路食品越是“紅”,食品就越安全。我們吃東西安全嗎。因為我們不能直接接觸網紅色食品,我們不能透過包裝來判斷他的質量,也不能不可能先品嚐後購買。

換言之,網購食品要多加小心。遺憾的是,由於缺乏理性,很多消費者仍然被網紅食品的策劃人和銷售人員牽著鼻子走,因此一旦“出事”食品是網紅,消費者就會跟著“出事”。當然,一些生產者和銷售者也不能倖免。那麼,如何讓網路食品更“紅”安全呢?

顯然,生產者和銷售者至少應該有良心去包裝和策劃網紅食品,但他們不應該欺騙消費者;他們可以賺錢,但不能賺髒錢。特別是一些KOL(即關鍵意見領袖)和網路主播在推廣食物時應該照顧好他們的“羽毛”,因為你不應該利用粉絲的偶像崇拜來傷害你的粉絲。

同時,電子商務、短影片平臺、直播平臺、社交平臺等銷售渠道也需要網紅食品質量嚴格把關。一旦網紅食品是“出事”,銷售平臺就負責了,他不僅將由消費者用腳投票,還將承擔賠償等連帶責任。從之前的情況來看,很多網路平臺仍然缺乏商業道德。

只有加強對網路食品的日常檢查和抽查,積極檢查“爆款”食品,才能防止網紅食品變成“問題食品”。同時,預計只有加大對質量問題責任人的處罰力度,才能減少網紅食品“傷人”。這需要市場監管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司法機關共同管理。

不久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宣佈,從至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啟動實施“四個最嚴”食品藥品安全要求專項行動。明確提出“網紅食品”安全違規重拳出擊將受到處罰。在期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如何將“運動式治理”與“常態化監管”有效地結合起來,還需要有關方面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