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哪些能力會越來越增值?

未來哪些能力會越來越增值?

一個觀點

未來,機器會變得越來越厲害,那人該怎麼辦呢?

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這本書裡,提到一個觀點:世界已經從過去的高理性時代,進入一個高感性和高概念的時代,有6種能力是非常稀缺且重要的。分別是:

設計感、共情能力、講故事、整合、娛樂感、意義感

第一、設計感

設計是“設定一種計謀,讓事情得以推進”。也就是說,優秀的設計總是創造出一種新的解決方式,讓事情得以順利進行。

比如說蘋果被認為是全球最有設計感的公司,不是因為它的字型好看顏色好看,而是因為它創造出了一種手指就可以代替鍵盤的互動方式,解決了一個人機互動的全新問題。60歲老人和兩歲寶寶都可以很順利學會,這種叫做設計感。

第二、共情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站在別人角度思考,甚至思考得比別人更深入的能力。

比如你在網上看到的一些文章,覺得講出來一些你特別想講但是講不出來的東西,那個作者其實就很有共情能力。

所有偉大的產品經理都有共情能力。比如說微信的張小龍,微信總是能做出一些我們特別想用、但是沒有想到的功能,就是因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能夠挖掘出你都沒有意識到的需求。

第三、講故事的能力

所有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好的導演……都是講故事的高手;

商業領袖也需要會講故事,你看喬布斯、雷布斯、馬雲……就把一個商業講成了誰都能懂的故事;

政治領袖對於講故事更加看重。美國總統選舉的時候,身邊的班子中一定有3個人,一個是首席經濟學家,他負責讓總統把經濟問題講清楚,講明白,符合邏輯;一個是形象設計師,他負責讓總統有一個大家可以理解的符號形象出現;第三個就是撰稿人,他的任務就是給民眾不斷講一個又一個故事。而丹尼爾·平克本人就是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的御用撰稿人。

第四、整合的能力

行業不斷跨界,領域不斷變化,最強不是總在從頭學習,而是持續整合的人。

培訓界有這麼一句話:給小白要講大牛,給大牛要講跨界。比如混沌研習社的李善友老師,他是從物理學去講商業;我特別尊敬的吳伯凡老師,他是從生態學的角度去講商業、講管理。

產生一個跨界才會產生心理距離,會更好理解現狀。彼得·德魯克每隔3年換一個領域研究;查理·芒格有100個不同領域的模型。

第五、娛樂感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讓你覺得好玩的能力”。

玩樂是人類的天性:

俄羅斯方塊其實是一個沒有任何目的,既不救公主也不找寶藏的遊戲,它唯一的目的就是看你怎麼死。但即使這樣,人們也願意一直玩下去,因為你享受這個玩的過程。

今天如果你是做產品的,你的產品會跟人玩,那麼你的產品就會有魅力;

你是一個做創作的,你會跟自己玩,你就會有創意。

最後一個能力是意義感

意義感是一個人自我領導和領導他人的能力。

未來世界變化太多,我們基本上不可能在開始做時就明確的知道結果。但是如果你不全力以赴的做,就一點勝出的機會都沒有。——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領導者會對這個事情本身賦予一個意義。

當做這個事情的過程都已經值回票價,你可能就不會太過關注結果,但這種狀態是最有機會勝出的,所以如果有什麼東西能抵禦不確定性的話,那麼就是確定的意義感。

微軟百科和維基百科的案例:

微軟百科投入了將近一個億的預算、三千多個專業人士、花了八年時間去編撰,但最後面還是不得不宣告失敗;而維基百科只用到微軟不到百分之一的資源,卻在這十五年時間發展出來將近1300萬詞條和250種語言。它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全球所有人共享所有資訊”的意義感。

在一個變化的時代,意義感對我們的驅動更加深遠。

設計感和講故事——產生影響力;

共情能力、整合能力和好玩——提高競爭力;

意義感——自我驅動和領導他人;

所以當有人將這6種東西整合到一起——通俗點說,就是一個人會講故事、能跨界、理解人心、有品位、既好玩,又活得有點追求——他將是一個極其強大的人。

未來,高感效能力匯聚的職業會更增值 。

過去理性技能較多的:程式設計師、會計師

今天感性技能較多的:旅行體驗師、設計師、產品經理、導演

具備6種高感效能力的人會在未來更加值錢。

一個策略

在一個機器越來越強的年代,什麼樣的能力是最厲害的呢?

能夠跟機器協作的人的能力。

在全世界都只有步兵的時候,一個會騎馬的步兵就很厲害。

而在有槍的年代,一個會用槍的功夫高手是最有機會獲勝 。

所以在今天這個時代,最厲害的是懂人性又懂電腦的人——在每一個時代,能用自己的能力跟那個時代最先進的生產力合作的人,都是那個時代的贏家。而在這個時代,真正的贏家就是一個能用高感效能力跟高科技合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