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初體驗(1):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每天一篇親子育兒實踐分享

彤媽育兒經(mama037)

爸媽身邊,最接地氣,

最實用的的育兒小幫手!

前言

在3歲以前,孩子與人打交道的許多知識和本領,並不都是從爸爸媽媽那裡學來的,而是在和小夥伴的交往過程中獲得的。

孩子與小夥伴之間的交往,與他同成人的交往相比,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孩子透過互相模仿,可能學會了一個玩具的多種玩法;

透過和小夥伴們之間的彼此爭吵打鬧,才能逐漸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方法和互動模式。

隨著彤彤一天天的長大,交友這件事,確切的說,是一看到別的小朋友,就跟在人家屁股後面趕成了咱家娃的常態。

這不,回了趟老家,彤彤立馬就和鄰居家,不過大她1歲的思語小姐姐打得火熱,兩人很快就玩到了一起,整天形影不離。

也就是在這短短10天的時間裡,讓我見證了兩個孩子從陌生排斥到相互熟悉;

從上一秒還為了爭一個玩具而哭鬧不已,下一秒卻可以一起分享同一個蘋果,和好如初的全過程。

1

剛走到老家院門口,彤彤的目光就落在了對面,那個同樣也在打量著她的小姐姐身上,彼此眼裡都充滿著好奇,又寫滿戒備。

“來,彤彤,和姐姐握握小手,姐姐,你好!”

我拉著小丫頭上前打招呼,誰知她卻有些怯怯的縮了回來,緊拉著我的手不放。

“來,思語,把這瓶奶拿去給彤彤喝。”

同樣帶著思語過來打招呼的鄰居燕姐,拿過來兩瓶酸奶,讓思語把其中的一瓶遞給新來的小夥伴。

思語聽話的伸過小手,將手裡的奶瓶遞到了彤彤跟前。

儘管仍是怯生生的不敢上前,但看到好喝的,彤彤當即本能的接了過來。

於是插好吸管,模仿著思語的樣子,兩人自然而然的,湊在一起喝起了酸奶。

“乾杯!”

不過一杯茶的時間,等我們閒聊一陣,放好行李出來,客廳裡,倆小丫頭正拿著各自的酸奶瓶碰著杯,有說有笑的玩在了一起。

雖然她倆的談話,我們大人基本上都聽不大懂,但這並不妨礙,她倆愉快的交流。

對於三歲以內的孩子來說,初次見面的他們,只會進行最簡單的社交:對視,相互注意,打量。

甚至,個別膽小的孩子,還會對陌生的小夥伴充滿戒備,感到害怕不安。

因此,在初次見面時,爸媽們可以上前協助,引導孩子主動與小夥伴握握手、摸摸腳,互相親親臉蛋等。

透過各種肢體語言和引導性的動作,讓兩個孩子慢慢熟絡起來,並逐漸學會基本的社交禮儀,養成見面打招呼的習慣。

交友初體驗(1):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2

原本我還欣慰她倆這麼快就混熟了,但好景不長,很快就聽到了彤彤的哭腔。

“媽媽。媽媽!”

不遠處,彤彤哭喊著從客廳向我跑了過來,一臉的驚恐和緊張。

在她身後,思語也跟著一路小跑了過來。

“去,去!”

眼見思語也跟了過來,彤彤急了,揮舞著小手,想要推開她,一臉害怕的撲到了我的懷裡。

“怎麼了,彤彤?”

看小丫頭這一臉驚恐的樣子,我實在不明白,這前後才不到十幾分鐘的時間,她倆怎麼就鬧矛盾了。

“怎麼了,思語,你是不是欺負妹妹了?”

聞訊趕來的燕姐一臉歉意,還以為兩小孩打架了呢!

“我摸一下彤彤,她不讓我摸。”

到底是比彤彤大一歲,思語已經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了,讓我聽得滿心羨慕,我家小傢伙,啥時候也能說出這麼一整句話呢。

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我示意燕姐不要再罵思語了,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都很正常的。

“彤彤,姐姐只是摸一下你嘛,不會欺負你的。”

我將彤彤從懷裡拉出來,鼓勵她再去和思語一起玩。

但顯然,她被方才思語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到了,死活不肯再和她一起玩了,看到思語想要再過來拉她的手,又急著哭了起來。

“思語,你不是有玩具嗎?拿來和妹妹一起玩啊!”

燕姐也耐心的勸導著。

很快,看到了思語從家裡搬過來的兩輛小汽車後,彤彤兩眼放光,當即拉著我的手上前,坐上了其中的一輛。

前後不過幾分鐘,兩小孩就一起開著各自的小汽車,滿屋子追趕了。

剛才還一臉緊張害怕的彤彤,這會子任由思語拉著她的手,手把手的教她怎麼按車子上的音樂按鈕;

兩人拿著老媽剛切好的蘋果片,你一口,我一口的“碰杯”吃著,完全忘了方才的不愉快。

小孩子之間,最初的交往,往往不是透過語言,而是肢體動作來實現的。

在大人眼裡,小孩子之間的推搡,抓人,打人等看似不好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卻只是他們想要向對方示好的一種方式。

孩子還比較小時,往往還不懂得如何跟對方溝通,不知道怎麼用正確的語言去和小夥伴們打招呼。

看到小夥伴在玩,他們很有可能會因為興奮,就情不自禁的衝上前去;

或是激動的擁抱對方,或是不管不顧的拉起對方的手,想要他和自己一起玩,完全不會考慮,也無法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交友初體驗(1):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就像,思語的本意,只是想摸摸彤彤,想擁抱她一下。、

可對於同樣還太小,還不懂事的彤彤來說,她只感到了不適應和驚嚇,但又同樣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於是就只能哭著跑來喊媽媽了。

其實,在這個時候,對於我們爸媽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立馬就把各自的孩子拉開,怕他們打架,哭鬧。

或是,有些家長為了面子,或者怕別人說自家孩子沒教養,就當眾對大點的孩子一頓打罵:

你是不是欺負弟弟/妹妹了,不是說好不許打人嗎?你看妹妹被你打哭了吧,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呢?

其實,對於兩個原本陌生的孩子來說,這不過是他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他們不適應,他們驚恐,都是很正常的。

這個時候,我們最該做的,是要耐心的蹲下來和孩子解釋清楚,這只是其他小朋友和你打招呼的方式。

他們只是想要和你一起玩,可能方式有些不對,但他們不是故意的,他們不會欺負你的。

對於那些,只會用“打人”或者“推搡”之類的肢體動作和別的小盆友互動,尤其是一些好動的男孩子們,爸媽們除了耐心的告訴他們,打人是不對的以外,也可以鼓勵他們:

比如,我們要不要和小弟弟一起來玩小汽車啊?

或者,把你手裡的這個餅乾給一塊弟弟一起吃好不好?

透過鼓勵,引導他們用其他的,更和平友好,也更容易讓別人接受的方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交往互動。

那麼時間長了,自然而然的,他們就會學會如何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交往。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