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Why”與“黃金均衡”

找到“Why”與“黃金均衡”

作者:李翔

黃金圈法則揭示了偉大的領袖是如何激勵和影響人們的行為的。運用這個法則,無論個人、組織還是企業,都將獲得別人無法複製的競爭優勢。可是,我們應該如何具體運用黃金圈法則呢?在運用的時候,又需要注意哪些呢?

找到“Why”與“黃金均衡”

一、 如何找到Why

很多人學習了黃金思維圈,但是用不好,其核心是找不到真正的Why。對於Why的尋找,我個人提供以下幾種路徑作為參考來啟發我們的尋找之路:

1、 陽明心學說“心即理”,一切都要追隨那個無善無惡的本心,找到了本心,就找到了那個Why;

2、 稻盛和夫先生說,我們日常的一言一行都要貫徹“敬天愛人”,在這一過程中一定會獲得我們Why的啟示;

3、 第一性原理,找到第一性原理,迴歸到本源來思考問題,也就找到了那個Why;

4、 模型思維,透過跨學科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認知體系,構建自己的人生模型,從而獲得Why;

找到“Why”與“黃金均衡”

就像查理·芒格所倡導的,只學習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把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作為基石模型,建立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和普世智慧。

所以,尋找Why是本心的問題、是本源的問題、是信念的問題、是認知世界的問題;只有從本心、本源出發,才能得出更正確、更強大的Why。

在如何找到Why這個要點中,我們一定要理解Why不是憑空來的,Why是透過驗證來得到和確實的。

正如陽明心學中提到的要“事上練”、要“格物致知”;

第一性原理中提到的要“找到邏輯奇點,驗證、反饋、指導”;

模型思維中提到的要“構建科學思維,運用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三重心智模型、偽證思維等進行科學的推理、分析和驗證。”

只有經過實踐驗證過的Why才是真實可靠的Why!

找到“Why”與“黃金均衡”

二、 發現你的Why的具體方法

如果你是一個企業主或創業者,清楚知道自己的Why,能夠獲得你奮鬥的動力和源泉。同時,要大聲的把你的Why說出來,這樣才能感召更多的人加入、感召更多的客戶。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員工,知道自己的Why就可以重新喚醒你的激情,將你與自己公司的Why聯絡起來。同時,也找到你生活的意義和快樂的源泉。即使有一天你離職了,那麼清楚瞭解自己的Why將成為你寶貴的工具,可以幫助你選擇下一份工作和事業。

如果你是組織內部某個團隊或部門的成員,詳細闡述這個團隊的Why,也就是這個團隊對該組織獨一無二的貢獻,可以產生非凡的影響力。它將詮釋你們部門的獨特價值和個性文化。它也是你們這個部門存在的意義所在。

如果你想要找到整個組織的Why,這個Why的來源是以下兩者之一:第一,創始人的Why;第二,組織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

找到“Why”與“黃金均衡”

找到Why的具體方法包含以下三步:

步驟1:收集故事,分享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個Why,它所表達的是在最自然的狀態下,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究其核心,Why是關於起源的故事,要找到我們的Why,就必須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記憶,也就是那些決定性的時刻收集起來,仔細研究,找到其中的關聯。

對團隊來說,Why也來自於過去,要麼是公司的創立史,要麼是團隊成員共享的特殊故事,這些故事透露了讓他們身為該團隊一員而自豪的原因。

關於故事的來源有兩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回憶起故事。

1、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團隊,都可以仔細回憶人生經歷中、團隊成長中,最高峰的時刻和最低谷的時刻,把這些故事清晰的講述出來;

2、採用回憶提示,問自己或團隊“人生/團隊成長中,最快樂的一天經歷了什麼?”“對你/團隊影響最大的人是誰?是什麼讓你/團隊成為現在的樣子?”“你的人生/團隊經歷中的關鍵時刻是什麼時候?是什麼讓你/你們開始與以前不一樣了。”“有哪件事情讓你/你們倍感自豪?”……

找到“Why”與“黃金均衡”

記憶越具體越好。無論你是個人還是團隊,都要像擰海綿一樣,從記憶中擠壓出那些對你人生影響最大的故事。並且儘可能多的細節,能夠幫助我們準確的找到主題,而非留於表面。

步驟2:記錄主題,發現主題

找到Why的下一步是發現主題,也就是你故事中反覆出現的想法、詞語和感受。當你在自己與過去之間重新建立聯絡,細細梳理自己的故事,並分享它們時,重要的主題就會開始浮現。這些主題是關於你或你團隊的深刻見解,是你之前可能從未曾表達過的。其中的一兩個主題將會散發出比其他主題更為耀眼的光芒。你會情不自禁地指著它們:“那就是我,我就是那樣的人。”或者是“那就是我們,我們就是那樣的團隊”。這些主題就是你“為什麼宣告”的基石。

在分享故事的時候,無論出現多少個主題,都應該記錄下來;有些多次出現的主題需要標註出來。我們可能會發現8個、10個甚至更多的主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個想法必須至少同時出現在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故事中,才可以成為主題。

步驟3:草擬宣告,完善宣告

找到那兩個特別耀眼的主題,你就可以開始嘗試草擬自己的為什麼宣告,要努力讓自己的宣告:簡單清楚、可操作、重點關注你將對他們產生的影響、用讓你自己有共鳴的且肯定的語言來表達。

找到“Why”與“黃金均衡”

為什麼宣告的模板是:我要 這樣一來 。前一個空白處填寫你的貢獻,後一個空白處填寫產生的影響。為什麼宣告是終生的,同時關係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你圍繞著它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你設想要帶來的影響一致。

西蒙·斯涅克的為什麼宣告就是:我要激勵人們做能激勵他們自己的事情,這樣一來我們才能一起改變這個世界。

而每一個成功的人、每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有一個屬於的自己的、經過檢驗的為什麼宣告,它是關乎於你的貢獻和你的影響的!

三、 “Why—How—What”的均衡

“為什麼”只是個信念,“怎麼做”是我們為了履行信念而做出的舉動,而“做什麼”是這些舉動的結果,要保持一致。三者形成均衡,黃金思維圈才會發揮效用。我們可以理解成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做你所想的、想你所做的。

在這裡,我舉個反面的例子:錘子手機!

找到“Why”與“黃金均衡”

從羅永浩怒砸“西門子冰箱”開始,老羅就吸引了一大批追隨者,到老羅做錘子手機,喊出的口號是:“漂亮、細節規劃、人性化的功用”。

老羅自稱憤青,也稱將科技與人文融合是他的夢想。到這裡,老羅的Why都沒有問題,但是老羅的問題出在了How和What上,更準確的說是Why-How-What三者之間不均衡,How的準則/標準沒有按照Why來制定,自然產生了不同於Why的What,終端使用者拿到手的錘子手機和Why中的“錘子手機”不是同一個手機,大批的追隨者遠去;這是老羅的失敗!如今,老羅在一個“相聲演員”的路上越走越遠……

這就是均衡的重要性!

在保持均衡中,有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保持均衡?”具體的做法有以下兩條:

1、依據Why來制定How,用How去指導產出What;根據理念/使命來制定具體實施的準則/規範/標準,依據準則/規範/標準來監督結果/現象/產品的產出過程。

2、保持時刻反省:反省三者是否保持一致;反省準則是否準確和合適。失敗的大企業往往要麼是忘了Why;要麼是How偏離了Why或不合時宜了!

找到“Why”與“黃金均衡”

寬鬆的購物環境折射出宜家的企業文化——人性化、簡單、方便、自給自足。

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宜家精神,是依據我們的熱忱,我們持之以恆的創新精神,我們的成本意識,我們承擔責任和樂於助人的願望,我們的敬業精神,以及我們簡潔的行為所構成的。”

宜家起源於瑞典的一個貧瘠且岩石遍佈的農業區,那裡的農民必須要能物盡其用。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就是出身和成長在這樣的環境中,所以宜家從一開始就要學習物盡其用。在英格瓦坎普拉德二十幾歲的時候,他就經常參觀鋸木廠,觀察最常見的邊料是什麼形狀的,並思考可以拿這些廢料做出什麼東西用來販賣。

當他七十多歲的時候,他站在北京的一座露天美食廣場裡,看著一排排光禿禿的雞,問自己那些雞毛去哪了——最後他把這些廢棄不用的原料,用來作為廉價被褥的填充物。他不斷告訴員工,製作便宜且耐用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挑戰。而這正是宜家不斷尋求的挑戰,設計值得擁有的良好的居家用品,以改變普羅大眾生活的目標。(是不是和“為什麼”宣告相似)這也是宜家企業文化的真正精髓。

找到“Why”與“黃金均衡”

宜家招聘設計師在面談時,桌上會放有宜家的咖啡杯和茶匙。宜家會要求設計師看著這兩樣東西,並討論他們所注意到的事。

例如:他們是否發現杯子下方有四道溝紋,而這些溝紋能方便疊起杯子,也使得在包裝時能節省空間?他們是否對茶匙的設計感興趣?匙柄並不堅硬,是由兩根分開的細長的柄所構成,在使用較少塑膠材料的同時還能減少熱的傳導。他們是否本來就喜歡利用創意來節省材料和運輸成本,並設計出好用且美觀的產品?

被僱用後,公司就會向你介紹企業目標以及相關的背景故事。每人在就職時以及往後的每一年,都要參加一週的“宜家文化”故事培訓。以便深入瞭解宜家的文化和Why,以及提供自己的故事和Why。

在宜家家居公司歷任過創意總監、全球營銷及商品開發策略規劃的海伊曾接到一項任務:製作一款美觀耐用且能夠獲利的桌子,但只能賣5歐元。海伊剛接手時的反應是:“天啊!怎麼可能用兩杯拿鐵的錢做出一張桌子,還要獲利,而且耐用?”

找到“Why”與“黃金均衡”

接下來,海伊便進行了各種探索,在公司內部找尋解決經驗、在競爭對手身上找答案、跨領域的尋找方法、向各大院校的探詢方案。最終,他們找到了製造門的廠商,而解決的方法就是將一扇門切割成兩半後做成5歐元的桌子。這款桌子不但讓他們以破天荒的價格打開了市場,同時滿足了目標消費者的需求,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這便是宜家的故事,宜家的Why來自於它的創始人的Why,而創始人的Why是在他多年的人生中經歷過實踐和檢驗的;宜家很好的繼承了創始人的Why,並大聲的將這個Why傳播出來;同時,宜家制定了貫穿於Why的How,無論是人力、還是設計等方方面面;最終產出了符合Why的What,才有了現在的宜家!

黃金圈的思維順序是

從Why到How再到What,三者均衡,方能永恆

。Why是理念和精神,How是貫徹Why的標準或準則,What是附著精神的產品或服務,沒有Why的產品沒有靈魂,沒有What的Why缺少支撐,優秀的組織都有一種力量,都有一種精神,這就是意義,這就是靈魂。

發現Why,傳播Why,踐行Why,用Why去感召,用How去貫行,用What去連線,才能精神永存,產品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