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擁而上的社群團購有多少巧?有多少坑

新零售一直是近年來投資、創新的熱點。社群團購這個集合了“電商”、“微商”、“拼團”、“熟人經濟”等多個標籤的新興產物,近年來吸引了眾多人的參與。它的邏輯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巧”?又有什麼“坑”?

首先從統計數字來看,中國商務中心統計,截至2018年底,社群團購使用者規模達3。32億人,與2017年的2。11億人同比增長57。34%,而2016年這個數字僅為0。97億人。三年時間發展迅猛。

從投資機構的關注度來看,知名投資機構紅杉資本、IDG資本、紀源資本、險峰旗雲、愉悅資本、真格基金、今日資本、騰訊系、阿里系悉數入局,2018年對社群團購的頭部企業投資40億元,2019年在投資寒冬的情況下,松鼠拼拼、同城生活、初家心選、興盛優選等還獲得了3100美元到2億美元不等的投資。可見2018年的社群團購是投資的風口。

目前社群團購的第一名是今日資本徐新領投的興盛優選,估值已達10億美金以上。登入興盛優選的小程式可以看到各種超市常見的水果、蔬菜、飲品,一個核心詞就是“便宜”。

物美價廉是消費者追求的目標,那麼支撐它的邏輯是什麼?

一擁而上的社群團購有多少巧?有多少坑

我們從人、貨、場和前臺、中臺、後臺兩個維度來分析一下社群團購。

傳統

一擁而上的社群團購有多少巧?有多少坑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群團購以銷定採,柔性訂貨法,不佔資金。依靠無底薪的團長、寶媽推廣,無銷售人員工資,按銷售額提成給團長支付佣金,是一種投入資金少,有放大槓桿的商業模式。大部門社群團購起步資金不超過100萬,快速拉到上千人的團長,規模效應馬上就出來了。再加上資本的投入,再一次溢價。就變成了一個一本萬利的生意。

一擁而上的社群團購有多少巧?有多少坑

進入門檻低、可以暢想的空間巨大,從長沙興起的社群團購,在2015年到2018年迅速發展到全國各地。其中不乏有許多履歷光鮮的、曾任職過網際網路高層的一幫人。例如曾是美團副總裁的松鼠拼拼創始人楊俊、十年騰訊高管經歷的你我您創始人劉凱、曾任阿里資深架構師的鄰鄰壹創始人顏清國、曾任同程旅遊高階副總裁的同程生活創始人何鵬宇、曾任聯想集團事業部總經理的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等等。

這些人都紛紛來賣菜賣水果,做社群團購,給這個行業增添了很多光環。效仿者更是蜂湧。以開曼4000主辦的連續四年的社群團購大會,年年爆滿。最近一次洛陽舉辦的倉聯盟會議,報名的平臺就有90多家。各種社群團購的群,群群都是數百人,又是一個全國千團群起的時代。

一擁而上的社群團購有多少巧?有多少坑

但是又有一個問題是誰在這場千團之盛景中賺錢了?答案是寥寥無幾。為什麼?讓我們用前臺、中臺、後臺來分析:

一擁而上的社群團購有多少巧?有多少坑

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社群團購在初期或者小規模可以很低的成本運營,一旦做大,前端供應鏈和後端配送是個成本很高和人員龐大的系統。管理的成本、管理的要求就相應的提高。前一段去參觀鄭州的社群團購平臺有井有田,聽王守仁總說,他們脫胎於蓮菜網,有蓮菜網多年的供應鏈採購系統,數千個SKU,一早的產品集合、配送是個細碎、複雜的工程。他們現在3大倉庫近400輛車用於配送。這還是社群團購規模中小型的企業。所以有很多平臺在供應鏈和配送一關就死掉了。

二、頭部企業在資本驅動下,目標就是增長。紛紛採用低價補貼賺流量的模式,虧錢做業績。直接拉低利潤空間讓初生的、沒拿到資金投資的活不下去。最終等待熬出來。社群團購的行業環境目前非常惡劣,血拼中。

所以有很多平臺在今年就紛紛倒閉、賣身、合併。其中包括曾經的頭部十強。市場上也出了很多唱衰的聲音。

供應商們在其中也是一半歡喜一半憂。歡喜,又有了一個全新的銷售途徑,聽到很多爆品賣巨量的訊息。憂在平臺太多不好對接,憂在平臺壓價、壓款、收費多,根本無利可圖。有平臺叫出採購2。8一塊牛排的報價,有平臺對供應商說不要圖賺錢,就把在平臺上貨當做宣傳吧。亂象叢生。

一擁而上的社群團購有多少巧?有多少坑

那麼社群團購的價值到底在哪裡?未來會是什麼局面呢?

首先,從貨上說,物美價廉,減少中間環節是貿易的根本。社群團購打造的從地頭到餐桌模式一定是個趨勢。並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區域化、本地化,降低物流成本,也是符合商業的基本邏輯。

其次,產品IP化、個人IP化,社會自由勞動力用自己的空餘時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社會資源再利用的好機會。未來也會持續下去。熟人經濟是基於信任基礎的,溝通更便捷、成本更低。

另外,社群團購營造的本地場,區別於淘寶類的全國平臺,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淘寶在日益發展中,平臺的資料量已經大到獲取有效資訊的成本變得很高。物極必反,大家反而會尋找簡單、品類少的平臺來滿足高頻日常需求。就像混沌創新說的回不去的低端,讓社群團購有機會低端創新。

社群團購作為一種商業形態發展下去,當然還面臨很多的挑戰和不足。在這個大生態中的從業者也需要冷靜、客觀地分析自己和環境。不斷創新、不斷迭代。活下去才有機會選擇和發展。

未來在社群團購+社群店、社群團購+前置倉、社群團購+團長(or+驛站)、社群店+微信群、廠家+物業。。。

還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