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一座城市》用我們自己的筆描繪屬於家鄉的“清明上河圖”

《文學與一座城市》用我們自己的筆描繪屬於家鄉的“清明上河圖”

文學與一座城市

作者:李鐵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給錦州描繪了宏偉藍圖,將學習貫徹黨代會精神與開展文學工作相結合,推動我們的文學創作,這也是我們市作協迫切要做的工作。我們每一個作家、文學工作者都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腳踏實地地走出自己的步伐。助力高質量建成遼西文化中心,提升我市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學價值,貢獻文學力量”,為人民群眾提供精神食糧,豐富錦州的精神內涵。

《文學與一座城市》用我們自己的筆描繪屬於家鄉的“清明上河圖”

記不得是誰說過,“文學與城市是一個互動文字”。我覺得這句話很貼切,城市給文學以素材,給作家以成長的機會;

文學和作家給城市的則是詩意,是想象,是詩和遠方。

《文學與一座城市》用我們自己的筆描繪屬於家鄉的“清明上河圖”

我們熟知許多作家筆下的城市,狄更斯的倫敦,巴爾扎克的巴黎,門多薩的巴塞羅那,還有魯迅的紹興,沈從文的湘西,汪曾祺的高郵,王安憶的上海,賈平凹的西安……城市是塊熱土,只要有雨露,有陽光,作家便會應運而生,茁壯成長。有作家的城市便是有了文學,有了文學鋼筋水泥間就有了綠蔭。

作家的成長與一個城市的文化建設是相得益彰的,有文化的城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文化與城市碰撞構建了人文地理,地理景觀的意義則透過文學有了更絢爛的表現形式。

《文學與一座城市》用我們自己的筆描繪屬於家鄉的“清明上河圖”

我們自己的作家,怎麼樣貫徹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怎麼樣用筆塑造我們的錦州?怎麼樣記錄一個時代,講述一座城市?讓它的歷史熠熠生輝,讓它的文化燦爛多姿,讓它的文學成為城市的軟實力,讓它的文明上升到一個新高度?這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課題。

《文學與一座城市》用我們自己的筆描繪屬於家鄉的“清明上河圖”

沒有文學的城市是冰冷的,文學是精神產物,作家透過文學創作對城市解構與重構,把真實與想象、具象與抽象、客體與主體、必然與偶然、意識與無意識融為一體,在藝術上、審美上、形而上的空間維度上,實現提升城市品位和精神氣質的目的。城市建設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文學更是不可或缺,用文學為城市做魂,用真情為城市加溫,讓人們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呼吸到有花香有詩意的清新的空氣。

《文學與一座城市》用我們自己的筆描繪屬於家鄉的“清明上河圖”

具體落實到實處,就是紮根人民,深入生活,就是要在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上做文章,讓感動錦州的故事也感動全國。抓好現實主義重大題材的文學創作,以文學的方式記錄和反映全市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錦州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我們自己的作家都在積極做著自己的實踐,我個人也在今年創作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反映我們工業發展的長篇小說《錦繡》,入選了中宣部2021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入選了“金蘆葦長篇小說”專案,入選了中國作協重點扶持專案。《中國作家》雜誌社、遼寧省作家協會、春分文藝出版社聯合為《錦繡》在北京召開了研討會,會上得到全國一流文學評論家的好評,稱其為中國當代工業題材創作的新收穫。這應該算是一個文學寫作者心繫家鄉的創作成果吧!

《文學與一座城市》用我們自己的筆描繪屬於家鄉的“清明上河圖”

捕捉身邊的每一個閃光點,關注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關注綠水青山,寫出既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又有錦州地域特色的文學作品,為我們這塊熱土做傳,為我們的人民做傳,透過紛繁的現實經驗把握時代精神,以我們的真誠書寫回應時代,引領讀者。

講好中國故事,遼寧故事,錦州故事,用我們自己的筆描繪屬於我們錦州的“清明上河圖”。

《文學與一座城市》用我們自己的筆描繪屬於家鄉的“清明上河圖”

李鐵,男,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在全國各大期刊發表了《喬師傅的手藝》《杜一民的復辟陰謀》《冰雪荔枝》等大量中短篇小說,出版過小說集《冰雪荔枝》《點燈》《一掠而過的風景》等,多次入選多種年度文學選本,多次入選中國小說學會年度小說排行榜、北京文學中國最新文學作品排行榜等。曾獲得小說月報百花獎,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獎,中篇小說選刊獎,遼寧文學獎等多種獎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錦州市作協主席。

《文學與一座城市》用我們自己的筆描繪屬於家鄉的“清明上河圖”

啟點傳播歡迎您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