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成功學,流水的大師

新晉成功學大師聶梟火遍了短影片平臺,短影片特有的簡潔幹練的講課風格,再配合一句魔性十足的“聽懂掌聲”,尤其是這句“聽懂掌聲”喊出後響起來的音樂與掌聲,讓習慣了小清新風格的年輕人耳目一新。聶梟攻佔短影片的同時,也把成功學這個話題再次推到公眾面前,智慧演算法會根據評論量、點贊量來決定是否有更多的推薦,不管是喜歡也好,討厭也罷,只要互動就能刺激推薦量。

鐵打的成功學,流水的大師

我聽過聶梟一段關於《道德經》中“為學日進,為道日損”的解釋,很簡短,沒有思考出什麼意味時,便迎來了那句“聽懂掌聲”,於是臺下就響起了安排好的鼓掌聲,問題有兩點:對內容故作高深的解釋很表面,不希望聽眾徹底理解而馬上利用掌聲來掩蓋質疑提問。

成功學從20年前的陳安之開始,從美國帶入到港臺,然後進入一片空白的大陸市場。那個時候沒有網路,沒有曝光,沒有質疑,關在一個小圈子裡自然也就真假難辨。但是大師們也是幾度浮沉,知名度高的時候,一座幾萬人的體育場可以座無虛席,堪比明星演唱會。落寞的時候不知多少微訊號主動加好友親自贈送成功秘籍“招攬弟子”。

鐵打的成功學,流水的大師

當我們感覺社會急功近利,滿眼盯著成功,不講過程、不講積累、只認結果的時候。成功學也慢慢完成了自己的蛻變。連成功學大師都開始迎合年輕人的口味。除了平臺外,大師們越來越年輕,30出頭,甚至20多歲,沒栽過幾個跟頭,沒嘗過社會的血腥味就敢出來教人競爭拼殺。也只能用“後生可畏”來形容我此刻的心情。

鐵打的成功學,流水的大師

流水的大師,鐵打的成功學。那成功學到底是什麼呢?成功到底是什麼呢?網路上有個搞笑的段子:王健林看到兒子王思聰在讀書,勃然大怒,原來他看的是《如何成為千萬富翁》。他的家庭決定了不需要奮鬥也有花不完的錢,那麼王思聰的成功跟絕大多數普通人的成功到底有什麼區別?成功的本質是什麼,估計沒有幾個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道德經》中有一句“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西方馬太效應解釋得更清楚:

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但是我們仔細去追問下去,那麼啟動“財富”最初的那個點還是“財富”本事嗎?是什麼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別?

鐵打的成功學,流水的大師

美國有一項研究:如果把人類社會的財富平均分配,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5年之後,社會還是會形成貧富分化,而且

有錢人依然是原來那幫把財富分散出去的富翁

。這個結論很有意思,如果說投資者決定把有限的資金投給最有回報的行業、公司和專案,是因為行業、公司之間有區別,那麼如果你是投資者,你會把有限的資源平均投資給每個公司嗎?顯然不可能。

鐵打的成功學,流水的大師

所以,相同的資源在不同的人身上起到的效果也有巨大差異,這就理解了為什麼老師會喜歡那些聰明伶俐的好學生,如孔子特別欣賞顏回,蘇格拉底特別認可阿爾西比亞德;也解釋了為什麼相同的創業專案共享單車,有的創業者可以功成身退,而有的創業者會揹負鉅額債務;也解釋了為什麼名師雲集的清華北大錄取分數要接近700分,而有些學校只要交錢就能讀。

鐵打的成功學,流水的大師

所以,成功學有其作用,但是要分物件。而大師們往往沒有能力區分出哪些人是一推便扶搖直上的潛力股,哪些是蠟燭燒光都不會被點燃的冰塊石頭。這是成功學最大的困境,也是進步過程中的最大難題:

自我認知與自我定位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文字系原創。如果你關注這個話題,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