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鎮國之寶

咱們中國素來被全中國尊為文明古國,我們有著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文明。那麼我們中國最古老的文明真的就只有五千年嗎,那我們就透過三件鎮國之寶來了解一下中國最古老的文明所在。

第一件就是珍藏在陝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鎮國之寶“何樽”。它出土於1963年寶雞市的賈村,也是寶雞市博物館收藏的第一件青銅器。他在剛出土的12年裡,只不過是寶雞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而不是鎮國之寶。因為在這12年的時間裡專家一直沒有搞清楚他的價值。1975年,當時的國家文物局要在日本舉行一場中國出土文物的精品展,這個任務就交給了青銅器專家,也是後來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很快馬承源就從世界各地調集了一百件一級文物,其中就有這件“何樽”。

最古老的鎮國之寶

當馬承源見到了實物之後心裡卻泛起了嘀咕,在商周時期,所有鑄造的大件青銅器一般上面都會有銘文記錄它的來歷,記錄主人的生平之類的。可是這件怎麼就會沒有呢?馬承源就下意識地摸了一下,當他摸到銅樽裡面底部的時候,感覺好像有字。於是他就打著燈看了一下,可是裡面除了鏽跡沒有文字,馬承源還是不甘心,就叫人除去了鏽跡,結果清楚鏽跡之後底部果然發現了一段122個字的銘文。也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

銘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開始在成周營建都城,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周成王於丙戌日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誥,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統治天下。武王滅商後則告祭於天,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周成王賞賜何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訓誡勉勵的文告。而其中“宅茲中國”(大意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更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正是這段銘文的發現瞬間提升了“何樽”的價值,因為它不僅證實了武王滅商 之後,就在成周產生了一統天下的決心,還為解決周公攝政七年是否包括周成王在位年數之內的歷史課題提供了直接的資料。

最古老的鎮國之寶

人類發展到今天音樂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然而最早的音樂出現在何時?那是1979年的秋天,當時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的一些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在河堤之外平整土地,無意中發現地上散著一些石斧,還有一些陶片。老師就把這些東西收集起來交給了縣博物館,經過確認,就發現了現在的“賈湖遺址”,距今大概8000多年。這個發現震驚全國,1983-2001年先後六次對賈湖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大批陶器、石器、骨器等各種反映賈湖先民生活狀態和文明的文物相繼出土,尤其是一批七孔骨笛和具有原始文字性質的甲骨契刻符號,讓世人驚歎。

最古老的鎮國之寶

賈湖遺址發現的六項世界之最分別為:世界最早的樂器骨笛——賈湖遺址共發掘出30餘支骨笛,是世界上迄今發現最早、儲存最完整的管樂器。經中央民族樂團音樂家對其中一支七孔笛測試,知其已具七聲音階,並能完整吹奏現代樂曲。它把人類音樂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後來就以它的材質命名“賈湖骨笛”。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其研究成果在英國《自然》、《古物》等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後,引起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目前,這一成果已被銘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的顯要位置。

最古老的鎮國之寶

最後一件東西叫“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是現代考古學家根據他的特點和質地給他取的名字。按照歷史推測它應該是夏朝的東西,估計距今5000多年了。它是在“河南偃師二里頭夏朝遺址”裡面發現的。“目前,偃師二里頭遺址共出土這樣的銅牌飾3件。”洛陽博物館副館長高西省說,這件1984年出土於二裡頭遺址11號墓的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為夏代之物,長約16。5釐米,寬8釐米~12釐米,以青銅鑄成主體框襯,鑲嵌有數百片綠松石。據推測,它應是當時溝通天地、宣揚教化的“神器”。

最古老的鎮國之寶

綠松石絲絲入扣,雖歷經三四千年仍無一鬆動脫落,足見工藝之精湛。它的發現,將我國鑲嵌工藝的出現時間提前了一兩千年。在此之前,史學界一直認為,我國成熟的鑲嵌工藝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而從這件銅牌飾來看,在夏代,鑲嵌工藝已相當成熟,成為一門獨立藝術——青銅鑲嵌藝術。這就是它成為鎮國之寶的重要原因。

最古老的鎮國之寶

而他們最大的價值就是,他們能穿越幾千年,讓我們和古人來一次無言的對話,這就已經是無法比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