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術:福建南音

福建南音是集器樂、聲樂為一體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或管絃,主要流行於閩南泉州,晉江地區,廈門龍溪地區和臺灣等地也有一部分流行,後來又因為國內人口流動,在南陽群島等地,也廣為流傳被許多華僑和港澳臺同胞親切的稱為“鄉音”。

音樂藝術:福建南音

南音的產生,眾說紛紜,透過使用的樂器和樂隊的組合形式,曲牌、樂譜、旋律、曲式等各方面看,都有不同的歷史時期的音樂文化底蘊積澱其中。

音樂藝術:福建南音

南音分為“指”、“譜”、“曲”三大類。

“指”,一種有詞、有譜、有指法的相對完整的一整套完整套曲。傳統的有三十六大套,後來增加到四十八套,每套均有一定的情節,各套曲又細分若干節,各節完整獨立,極具風格特色!

“譜”,傳統有十二大套,後增到十六大套,每套均有三至十個曲牌的字尾節或變奏,有標題。內容上多為四季景色、花鳥等場景。

“曲”,又為散曲、草曲,有詞演唱。數量多,流傳廣,曲中按照“滾門”分為長滾、中滾、短滾、續滾、大倍、中倍、小倍等。每個滾門蘊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內容多采用抒情、寫景、敘事的手法。

音樂藝術:福建南音

南音的音樂優雅動聽,親切怡人。一開始是隻有男聲演唱,這大概也是當時這個名稱諧音的由來,後來才逐漸發展為有女聲演唱。

圖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謝謝關注小編的文章,您的閱讀是一份關愛,以植物為食物的小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