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明明有滿蒙八旗軍,為什麼還要設立綠營?

太平軍起義初期,他們面對的官軍是各地綠營軍,然而那些綠營軍根本沒有讓太平軍失望,要麼戰敗潰逃,要麼直接棄城逃跑,太平軍在攻城掠地時少耗費了很多精力,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僅僅花了三年多時間。為了能夠打下天京,清朝官員以綠營兵建立江南、江北大營,然而卻前後兩次被太平軍攻陷,可見其戰鬥力的確不行。

清朝明明有滿蒙八旗軍,為什麼還要設立綠營?

綠營與後來打敗太平天國的湘軍和淮軍不同,不是由地方團練發展起來,而是正經的國家軍隊。在湘軍建立之前,清軍常備軍中有25萬八旗兵和66萬綠營兵,也就是說在咸豐以前,綠營是清朝人數最多的正規軍。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清軍在入關之前的軍隊主要是滿蒙八旗,這些軍隊都是馬背上的好手,雖然軍中也有漢人,但是沒有單獨成軍,主要是收編關外投降清軍的明軍,並且直接收編入旗,成了八旗中的一分子。清軍入關之後,這種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是收編主動投降的明軍,而是直接每攻佔一個城池,直接接受當地明軍,參照明軍舊制,整編出以營為基本單位、以綠旗為標誌的漢人軍隊,“及定鼎後,漢兵皆用綠旗,是為綠營”。那麼,清朝既然已經有滿蒙八旗,並且是值得信任的軍隊,為什麼他們還要單獨建立綠營制度呢?

清朝明明有滿蒙八旗軍,為什麼還要設立綠營?

八旗兵人數太少努爾哈赤崛起的女真部落只是東北小部落,後來雖然連年征戰,吸收的兵力不斷增加,慢慢將軍隊分為四旗,接著又成了八旗,根據史料記載,清朝最初時軍隊編有滿洲牛錄308個,蒙古牛錄76個,漢軍牛錄16個,共400個牛錄(八旗軍最小的單位,每牛錄300人)共計12萬人。清軍以這個兵力,如果硬打是難以進入山海關,靠得都是吳三桂的指引。以這樣的兵力先不說南下佔領整個明朝控制的土地,就連追擊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都是不夠的,而明朝的軍隊卻是建制完成,甚至有一定的戰鬥力,收編明朝軍隊,對於清軍而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漢人統治漢人女真人長期生活在東北平原,擅長騎射,然而騎術作戰到了山林、河流極多的關內,就顯得力不從心,西南的叢山峻嶺、東南的江河密佈,女真人的騎兵可以說是毫無優勢,而明軍則是以步兵為主,長期生活在這些地方,打起仗來得心應手。讓原來的明軍將領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以藩王身份駐守西南與東南,就是清朝以漢人統治漢人的例項,這些地方相對於北京來說十分偏遠,如果讓八旗兵前往駐守,光是行程就會耗費大量時間,那是漢人百姓叛亂頻發,等八旗軍到達,黃花菜都涼了。想要控制偏遠地區,則必須先建立這些地方的綠營,用他們去牽制當地的勢力,達到以“漢人統治漢人”的目的,當綠營制度日趨完整之後,清政府對整個疆域內的統治才日趨完整。

清朝明明有滿蒙八旗軍,為什麼還要設立綠營?

綠營在建立之初的確是為了解決八旗的短板,鎮壓漢人起義,以漢人統治漢人,故而綠營的作用與八旗略有差異,八旗“以旗統軍,以旗統民”,掌管軍事、行政、經濟和家族組織,而綠營則是八旗的監視下分佈各地,進行鎮守、屯戍、河工、邊防、漕運、守陵等各種事務,可以說是任務非常廣泛,但是工資、地位卻很低,所以到了清中後期,綠營的戰鬥力就越來越差了,打不過也實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