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客棧吃完飯,丟下銀子轉身就走,店小二為何也不吱聲?

也許我們在電視劇或者電影裡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一個江湖大俠到客棧裡邊吃飯,吃完之後丟下幾兩銀子,轉身就走,店小二不僅不吱聲,還連忙上前去說各種客套話,這不覺讓人感覺十分奇怪,為何小二也不數一數銀子夠不夠呢?

古人在客棧吃完飯,丟下銀子轉身就走,店小二為何也不吱聲?

帶著這個疑問,我和大家一起來進行一下分析,也許你會恍然大悟。01古代流通貨幣發展其實在我們古代歷史上,流通貨幣這樣一個概念是十分值得我們去研究的,在上古時期,還沒有貨幣的出現,因此人們通常是以物換物,比如誰家弄到一頭野豬,另外一家弄到野鹿,兩者就可能進行互換。隨著人們逐漸發展,這種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購物需求,因此逐漸衍生出來貨幣,最開始的貨幣五花八門,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才正式統一貨幣,後來的朝代,基本也都是以銅錢這些型別的貨幣來進行交易,少數商人或者皇室會使用到黃金和白銀作為流通貨幣。

古人在客棧吃完飯,丟下銀子轉身就走,店小二為何也不吱聲?

到了宋朝的時候,首次出現紙幣“交子”,可是這種東西儲存價值不高,因此並沒有流行起來,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才更加流行紙幣,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人民幣。元朝之後,由於貨幣流通的問題,導致銀子在中國民間數量逐漸增多,尤其是到了清朝之後,民間銀子數量更是多,因為很多外國人將以前中國弄出去的銀子又換絲綢之類的東西再次回到中國,因此儲量逐漸增多。

古人在客棧吃完飯,丟下銀子轉身就走,店小二為何也不吱聲?

所以在清朝的時候,人們的流通貨幣基本上就是銀子,不過因為規則的銀子數額較大,因此人們通常把規則形狀的銀子弄成很小塊的“碎銀”,平時在買東西或者吃飯時,就用這種碎銀來進行結賬。02小二為何不數一數銀子前邊說過,因為清朝時期使用的是碎銀,而這碎銀在人們生活中不斷流通之後,大概的數量對於一些有經驗的人而言,隨便看一眼,就十有八九是準確的了,因此店小二根本不需要去仔細數一數數量夠不夠,他只需要看一眼,也就知道大俠給的飯錢夠不夠。

古人在客棧吃完飯,丟下銀子轉身就走,店小二為何也不吱聲?

當然,也會出現一些特殊的情況,就是有的人帶的“碎銀”比較大,明顯超過了他消費的金額,可是這個完整的銀子又要怎麼進行找零呢?這裡就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就是稱一下,再用其餘碎銀找給他,那麼怎麼稱量呢?原來這些客棧都是有備無患的,為了稱量銀子重量,他們準備了專門的工具叫戥子,類似於今天的桿秤,不過比桿秤要精確一些。一旦有人拿的“碎銀”個頭較大,店小二就會用戥子稱一下,然後也就可以給對方找零了。

古人在客棧吃完飯,丟下銀子轉身就走,店小二為何也不吱聲?

前邊說過,一種找零的方式是直接給對方拿等價的碎銀找零,要是沒有足夠碎銀不好找零的時候,店小二還有其它好辦法,那就是隨身攜帶一把剪刀,直接將夠支付飯錢的銀子減掉,剩下的還給客人即可,這樣簡單方便還省事。看完以上分析,我想你已經明白,在明清時期那些吃飯的俠客,之所以吃完飯就走,店小二也不吱聲,那是因為店小二已經有足夠把握看一眼就搞清楚銀子數量是否夠,也就不需要再麻煩數一數了。可是要是元朝之前,要說用銀子支付飯錢,那還確實不太可能的,畢竟那時候流行的流通貨幣還不是銀子。

古人在客棧吃完飯,丟下銀子轉身就走,店小二為何也不吱聲?

也許你還會問那些俠客成天無所事事,哪裡來的錢呢?那我就再多說一句,那個時候的俠客有很多賺錢的路子,比如保護人或者送鏢都是很不錯的,總之只要有點能力,根本餓不著啊。03結語雖然感覺古代時那種吃完飯可以直接轉身就走的“奇葩”結賬方式不僅豪氣還十分讓人羨慕,可是那個時候能去客棧吃飯的人,也算比較富裕的了,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還處於連飯都吃不起的階段,和他們比起來,我們今天的日子不知道幸福了多少倍!備註: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