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殿試的時候不僅讓皇上換題目,而且後來一半的宰相是自己的門生

晏殊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在真宗景德年間被賜同進士出身,到了仁宗朝時更是擔任了皇帝之下的最高軍事長官——樞密使。他小時候就是江南的小神童,當時奉命在江南賑災的張知白髮現了這個神童,就舉薦給了朝廷。14歲的晏殊在景德二年就和當時全國考上來的那些考生一同參加會試,真宗發現這個小少年氣定神閒,不慌不忙的就考完了試,就賜他為同進士出身。當時宰相寇準聽到後,因為他平生嫉妒江左之人,所以就進言:“殊江外人。”但真宗就說唐朝名相張九齡還是“江外”人呢,意思是說,張九齡生於偏遠之地,還能夠成為一代名相,那晏殊生在富庶的江南難道還不如他嗎?

他殿試的時候不僅讓皇上換題目,而且後來一半的宰相是自己的門生

過了一兩天,皇帝召集考生複試做詩、賦、論。這是晏殊發現題目是自己以前做過的,要是別人就非常高興的寫了,但他不同之處也是可貴的地方就是向皇上說明了這事,而且非要皇上另出一題考他。真宗一見,唉吆外,這小孩不錯,夠誠實的,讓他當官不錯。等他做完後就提拔他當秘書省正字,秘閣讀書。這倆地方是做什麼的呢?先說秘書省,秘書可不是現在領導身邊的秘書,當時是專門館藏國家圖書、詔令的地方,大致和現在的檔案館加國家級圖書館,正字即校對文字;秘閣則是專門替皇上管理宮廷書畫,相當皇帝的私人藏書館。可以說晏殊一當官就是做了個天天面對皇帝的官,只要不出錯,升官那是遲早的事。晏殊表現雖然足夠出色,畢竟是在皇帝身邊做事,皇帝還特地對他進行了“政審”,命史官陳彭年調查他的為人,結果沒人說晏殊不好的。由此可見晏殊的學問、品行如何。

他殿試的時候不僅讓皇上換題目,而且後來一半的宰相是自己的門生

上諫太后被貶仁宗趙禎的生母是李宸妃,她懷孕之時,真宗寵幸的是劉娥,而劉皇后無子。於是就來個借腹生子,李宸妃肚中的趙禎被提前宣佈為劉娥的孩子。之後真宗崩,劉娥母憑子貴成為太后,掌握了朝政,成為了宋朝第一位臨朝聽政的女人。正是這樣一位當時全國權力最高的女人,在明道二年二月,穿著“袞冕”去祭祀大宋太廟,當時晏殊就以《周官》中的禮制上諫,導致自己貶為亳州知州。薨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晏殊薨。當時仁宗親自前去祭奠,並因為當時沒有看望病重的晏殊而自責。為此特地“罷朝二日”贈司空兼侍中,諡元獻。還在晏殊墓碑首額用篆書寫了“舊學之碑”四字

他殿試的時候不僅讓皇上換題目,而且後來一半的宰相是自己的門生

晏殊為官多年,門下也出了幾個名人,象仁宗的宰相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富弼、御史中丞孔道輔都是他的門生,至於宰相富弼除了被他賞識並推薦給仁宗,還將女兒嫁給了他。可以說一半的朝臣,都與晏殊脫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