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俗 | 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時節,萬物畢成,畢入於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天氣漸寒始於霜降。由於“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氣。

傳統民俗 | 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

古人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此時豺這類動物開始捕獲獵物過冬;樹葉都枯黃掉落;冬眠的動物也藏在洞中不動不食進入冬眠狀態中。

傳統民俗 | 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

霜降時節,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在秋收掃尾。即使耐寒的蔥也不能再長了,因為“霜降不起蔥,越長越要空”。在南方,卻是“三秋”大忙季節,單季雜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種早茬麥,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因此古人對於霜降節氣也是十分重視的,各地還有祛兇、掃墓、進補等習俗,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幸福安康。

傳統民俗 | 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

霜降習俗

2021。10。23

| 吃柿子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僅可以禦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傳統民俗 | 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

| 進補

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講法。霜降時節,天氣越發寒冷,民間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們認為先“補重陽”後“補霜降”,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因此,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

傳統民俗 | 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

| 吃鴨子

在閩南、臺灣地區,霜降這一天也要進食補品。閩南有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充分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都會賣得非常火爆。

傳統民俗 | 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

| 吃蘿蔔

山東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秋後蘿蔔賽人參。蘿蔔是種家常菜,也被認為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生吃,涼拌著吃,做成熱菜、湯飲、粥品、主食,甚至還能做成藥膳。白蘿蔔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蘿蔔一是下氣,解腹脹之圍;二是白蘿蔔入肺,肺應秋季,白蘿蔔可以加強肺的“肅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腸運動,“肺與大腸相表裡”。

傳統民俗 | 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

| 送芋鬼

在廣東高明地區,霜降前有“送芋鬼”的習俗。霜降時節,人們會用瓦片堆砌成河內塔,在塔裡面放入乾柴點燃,火燒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燒紅,再將河內塔推倒,用燒紅的瓦片熱垠芋頭,這在當地稱為“打芋煲”,最後把瓦片丟到村外,這就是“送芋鬼”。人們以這樣的方式,闢兇迎祥。

傳統民俗 | 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

| 掃墓祭祖

古人每到重要節氣總會進行祭祀祈福,以求風調雨順作物豐收。霜降節氣也不例外,《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傳統民俗 | 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

霜降養生

2021。10。23

霜降是秋冬季節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選擇在這個時候進補,攝入的營養成分會更容易被身體接受。

| 注意保暖

俗語有“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此時節,晝夜溫差變化增大,身體區域性保暖不當或人體為適應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陳代謝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發病隨之增多。因此要注意新增衣服,特別要注意腳部和胃部保暖。最好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

傳統民俗 | 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

| 清補潤肺

秋季肺氣旺,故既是“傷肺”之日,又是“養肺”之時,進補應以養陰補氣、潤肺生津為宜,注意少食涼食,飲食宜清淡爽口,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尤其是有消化道潰瘍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自我保養,一定要堅持醫生的指導治療,避免服用對胃腸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藥物。

傳統民俗 | 霜降水反壑,風落木歸山

掃碼新增客服

更多問題可新增客服微信

一對一解答,有問必答!

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戶型分析,環境佈局,

八字分析,取名改名,

運勢預測,助運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