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占卜與四柱命理歷史發展脈絡

縱觀四柱命理學的發展史,其演變過程源遠流長,分支眾多。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六十甲子,推命演化到唐代的三柱推命,再到宋代的徐子平將其完善為四柱推命,期間經歷了兩千餘年。

易學占卜與四柱命理歷史發展脈絡

上古時期——易學肇始

伏羲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生活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八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成為易經術數的發端。

夏商時期——干支創立

夏商中後期,隨著天文曆法的發展,占星卜筮在整個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干支產生於這一時期。有關干支的資料記載:相傳公元前2697年。堯在位的時代,黃帝命大橈以干支紀年,定此年為黃帝元年。甲子為始元,往後每六十年為一甲子週期,俗稱六十花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此後,天干地支成為了易經術數的基石,也構成了四柱學的基本要素。

西周——八卦卜筮的發明

《周易》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第一奇書,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相傳為周文王所作,《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他被商王囚禁期間在獄中寫了《周易》。易經天下。書中發明了以八卦進行卜筮預測的方法,其中所記載的諸多理論成為後世多種命理方法的理論基礎。

春秋戰國——納音創立

天命觀是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十分強調君子要知命,順天而動,古代命理術正是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下產生的。

鄒衍在繼承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了五行生剋理論,並以此解釋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變化,成為八字推命的理論基石。

鬼谷子是戰國的一位神秘鬼才,他既有軍師家和外交家的縱橫之術,同時也是命理學的祖師,六十甲子的納音就創於他之手。

秦漢——六十花甲子誕生

漢朝時期,東方朔繼承了鬼谷子的創造,並把六十甲子歸納為對應的意象,故後來有花甲子之稱。

三國兩普——簡明斷命術產生

三國的管輅、晉代的郭璞都以善於推命而名傳百世,但他們都沒流傳著作於世。晉代著名道士葛洪的《抱朴子》認為:“人的命運在父母交合時就已定下來”,這成為了四柱學中起胎元的根據。

郭璞的《玉照定真經》,是我國最早的星命學著作,其理論僅關注陰陽五行,還沒有發展出繁複的神煞體系,它是最簡潔明瞭的命理學說。

隋唐——三柱論命法誕生

李虛中被世人尊為八字鼻祖,繼承了鬼谷子的真傳,以三柱(年、月、曰)來推命。韓愈為他作墓誌銘:“推人壽夭貴賤,百不失一二”。他被公認為四柱學的創始人,最早確立以日干為主的八字推命法,奠定了八字學的理論基礎,其論命體系被後人繼承和發展成為四柱學。

宋朝——四柱命理形成

徐子平將李虛中的三柱六字完善並發展成為四柱八字,這是四柱學史上的一次飛躍,為今後命理學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四柱學的開山之作《淵海子平》,便是記錄他的理論技法的書籍。由於他長期隱居於華山,外人難以瞭解其生平。

明朝——命理繁盛期

歷經了千年的發展,命理學到了明清時代已經進入鼎盛時期,理論日臻完善,也湧現了大量的經典著作與命理學家,如誕生於明朝的《三命通會》、《欄江網》、《神峰通考》、《星平會海》等;以及誕生於清朝的《子平真詮》、《滴天髓闡微》、《窮通寶鑑》等著作。

劉伯溫是明初的傑出軍事家、政治家,他精通術數,對六爻、四柱、奇門等都有精深的研究。宋朝的京圖寫了有關四柱的一篇文章《滴天髓》,但文字過於凝練晦澀,劉伯溫作《滴天髓原注》,闡釋其精髓。關注公眾號:周易命理風水

清朝時期,作為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百科全書,《四庫全書》收錄了大量命理學著作,集匯於術數一類之下,其中包括《三命通會》、《李虛中命書》等。

民國——承前啟後的命學三大家

民國時期有“南袁北韋中樂吾”的盛譽,指的命理學的三位大師:“袁樹珊、韋千里、徐樂吾”,他們被並稱為“命理學三大家”,分別著有《命理探原》、《千里命稿》、《子平真詮評註》。

當代社會下的命理學

因為眾所周知的文化斷層的原因,在易學的傳承和重建過程中,衍生了諸多不明就裡的主張和分歧——許多理論不明出處,甚至難以自圓其說。更因為師徒傳承的缺失,使得行業前輩所積累的實戰經驗,沒有得到很好的儲存。

所以,作為當代繼承者的我們,一方面,需要回到典籍中去,正本清源;另一方面,推動八字命理這門學問隨著時代而發展,讓八字命理成為有現實源頭的活水,在時代中更好地站立住腳跟,並開枝散葉,才是我輩的努力方向。